文 | 董慧
北京城 四合院 東西廂房站兩旁
正房好 正房大 正房朝北話祥和
倒座房 面朝南 紅紅火火真熱鬧
東屬木 西屬金 棟梁千金家業(yè)興
小院里 藤桌椅 金玉滿堂話安康
四合院 建筑美 傳統(tǒng)文化我傳揚
這首帶有濃濃四合院情結的兒童詩是由白家莊小學的孩子創(chuàng)作的。得益于“北京的胡同——北京的四合院”這一主題課程,孩子們了解了身邊的北京,加深了對北京文化與民族文化的熱愛,他們用自己充滿童真的筆觸寫出了心中的北京,讓人贊嘆又感動。在白家莊小學“基礎+主題”課程體系的推進過程中,主題課程開展已經成為常態(tài)。
主題課程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習要基于學生的真實問題,鼓勵孩子主動探究問題,自我選擇學習方式。它是圍繞四個尊重領域創(chuàng)生的一種綜合性、探究型課程,既避免了各學科間的“拼盤式”現(xiàn)象,又可以保證學科間在主題范圍內的聯(lián)系和一致性。同時,匯聚了各學科的精華,打通了基礎課程的脈絡,是學校落實“尊重教育”的有效支撐。走活課程這盤棋,實現(xiàn)課程育人效果的最大化,對學校發(fā)展而言至關重要。白小開設主題課程有著特別的背景,也融入了學校的深刻思考。
基于學生學習中的真實問題。主題課程是以發(fā)現(xiàn)、解決真實問題為核心的跨學科課程,直指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需要,致力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真實問題和真實情境下,使學生能夠將知識內化,懂得應用知識,激發(fā)學習內驅力,品味深度學習樂趣,體驗思維成長。
基于提質減負解決課程內容交叉重復問題現(xiàn)狀。由于各級各類課程之間存在重復交疊的內容,同一主題知識分散于各課程中,導致了兩個較為突出的教學問題:一是不同學科教師會重復教學相同或相似內容,造成總體教學時間的浪費,二是學生分散學習同一主題知識,難以在知識間建立聯(lián)系,造成整體教學效果的低下。為了避免這些問題帶來的消極影響,學校圍繞課程總目標將現(xiàn)有教材交叉重復的部分進行刪減合并,將割裂部分進行整合,在確保國家和地方基礎課程實施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特點,將不足的部分在學校理念和育人目標下進行補充,創(chuàng)造多種展現(xiàn)學生各種智能的機會。
基于國家課程改革的要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在描述我國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十年發(fā)展藍圖的同時,明確指出育人為本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核心內容?!氨本┦胁糠謱W科教學改進意見”也提出“加強學科教學內容與社會、自然的聯(lián)系,讓學生學習鮮活的知識和技能。學校要組織學生走出校門,中小學校各學科平均應有不低于10%的課時用于開展校內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因此,學校進一步改善課程結構,不斷革新、充實主題課程的內容,使之與國家課改要求相適應。
基于學生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全面發(fā)展需求。學校認為,教育不單要解決學生自我認知的問題,還要關注學生的社會價值與內在品質,如情感、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同情心等,尤其要注重自我實踐。針對孩子全面發(fā)展的需求及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回歸生活的過程中,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在這一完整過程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讓個體生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諧的持續(xù)發(fā)展。
相對于一般常規(guī)課程,主題聯(lián)動課程的實施難度更大,需要調動的資源更多。白小從自身實際出發(fā),確定了總體的課程實施流程,為主題課程的落地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該流程分為問題驅動、實地探究、反思提升和總結創(chuàng)新四個環(huán)節(jié),且形成回路。在實踐準備階段,主要是通過人人提問、小組整合、全班聚焦的方式確定選題,并初步制訂課程計劃。在實踐探究階段,以校內探究與校外探究相結合的形式,放手讓學生去尋找感興趣的知識內容。之后,再通過梳理實踐收獲與分享交流對課程進行整理歸納和總結提升。如此循環(huán)往復,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以二年級主題課程“游走北京中軸線”為例。該課程屬于“尊重文化”中的“北京文化”部分,旨在讓學生通過課程的實踐與學習,產生對北京中軸線上建筑文化的喜愛之情,提升進一步關注、探究北京文化的意識。課程內容涉及品生、語文、數(shù)學、外語、美術、音樂、信息等學科,由“自主選擇教材內容”與“自主創(chuàng)生主題內容”構成,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相關學科中的“中軸痕跡”。在準備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形成“社會實踐學習單”,初步確定小組研究主題、小組成員分工、活動瀏覽設計等內容;在探究階段,學生通過在校內翻看書籍、網上查詢、游覽校園“京味文化樓”,在校外游走中軸線、觀察中軸線上的建筑等方式萌生對中軸文化的初始興趣,并找到各學科中的相關知識點。如:語文課程中對于北京人文、建筑、歷史的描寫;美術課程中關于天壇的臨??;音樂課程中“我愛北京天安門”的演唱與鑒賞……在探究之后,教師帶領學生梳理實踐收獲,展示學生的手工、繪畫、微視頻作品,并通過表演、演講等方式,鞏固探究成果; 最后,以“知中軸”“探中軸”“悟中軸”三個環(huán)節(jié)開展提升式學習。
有效的實施流程,既保證了課程的順利開展,也為各個主題的深入落實創(chuàng)造了可能。無論是“尊重環(huán)境”領域的“我是藍天護衛(wèi)者”“同是地球主人”等課程,或是“尊重文化”領域的“中西文化對比”“品味中秋文化”等課程,它們的課程實施方案,都非常具有借鑒與推廣價值。
>> 主題課程“游走中軸線”:學生分組開展實踐研究活動
>>主題課程“只有一個地球”:教師指導學生分組研討選題
>> 主題課程“品味端午文化”:學生走進北京民俗博物館開展實踐活動
>> 主題課程“品味北京文化”:感受北京老字號的文化魅力
>> 主題課程“名人故居”:走進故居,緬懷老舍
學校教育必須要關注學生的實際獲得,課程實施的效果如何,最終要體現(xiàn)在學生身上?!拔覀兲貏e喜歡上主題課,因為大家不僅可以在同一節(jié)課上學到不同的知識,還能通過小組探究,把知識相互分享,我覺得這是特別有成就感的事情?!薄爸黝}課不光能讓我們更好地學習書本知識,還能提高我們融入社會的能力。比如,我們走到某個地方有不懂的問題,就會去問講解員阿姨,我們變得更加大膽,更加善于表達?!睆倪@些話語可以看出,主題課程使學生愛上了學習,愛上了生活,養(yǎng)成了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主題課程對學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還體現(xiàn)在多個方面。在思維層面上,學生能夠主動將學科、課程形成有機聯(lián)系,初步感知三級課程特色;在能力層面上,學生開始利用多種學習方式,參與探究性學習的全過程;在實踐層面上,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尊重”主題實踐活動,實現(xiàn)了個性與特色發(fā)展;在品質與情感層面上,加深了對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價值觀的理解與內化。
另外,在主題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過程中,教師的專業(yè)智能和綜合素養(yǎng)也獲得了提升?!霸谘芯康倪^程中,我對課程概念、課程開發(fā)、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有了更深的認識,初步形成了大課程觀的意識。這種課程的價值不是給學生提供現(xiàn)成的知識,而是為學生的未來生活做好準備?!眳⑴c主題課程實施的教師如是說。的確,只有讓教師自發(fā)地產生變通的意識,才能使他們提高自身能力,做好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近年來,學校教師共參加全國、市區(qū)課題26項,獨立主持課題9項,獲課題研究一等獎4項。教師個人獲獎比例也呈現(xiàn)逐年翻倍提升的趨勢,學校骨干教師數(shù)量有明顯增長,促進了各校區(qū)之間的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由于課程建設方面的突出成果,學校先后獲得“北京市校本課程基地校”“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試驗項目學?!薄氨本┦锌蒲邢冗M?!薄氨本┦谢A教育課程建設先進?!钡榷囗棙s譽稱號。
做教育,當有大情懷、大謀略。白家莊小學在長期的教育歷程中,既善于審時度勢,更善于自我反思。主題課程的獨創(chuàng)性,使師生喜聞樂見,獲益良多;既增加了學校發(fā)展的內在動力,也使“尊重教育”有了適宜的生存與發(fā)展土壤。未來,學校將繼續(xù)扎實推進主題課程的創(chuàng)新與完善,為師生成長搭建更好的平臺,將學生真正培養(yǎng)成為具有“北京情、中國心的世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