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溯
約翰·道爾頓是英國一位自學成才的化學家、物理學家,被譽為“近代化學之父”。由于家庭貧困,1778年,12歲的道爾頓便參加工作,成為一位小學教師。他拿著微薄的薪水,一有空就去別的地方兼職,以貼補家用。
有一次,道爾頓的朋友幫他找了一項木匠活——為一位盲人做一張桌子。道爾頓發(fā)現(xiàn)盲人在家里生活自如,可以如普通人那般取容器、裝滿水,并且做到滴水不漏。盲人嫻熟的動作與自信的神情讓道爾頓感到驚訝,他問:“您是如何做到這樣的?”盲人笑了笑,說:“如果一個人想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唯一的途徑就是勤奮鉆研、日復一日地練習。”
道爾頓聽后大感振奮,更加堅定地踏上了科學研究之路。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自己不能像其他人那樣分辨紅色和綠色,便努力研究這個課題,廢寢忘食。他對眼睛如何分辨顏色這一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研究,用各種顏色的方塊進行實驗,還請人幫忙把方塊按不同的順序排列,分別記下它們的顏色,然后反復進行辨色實驗。
1794年,道爾頓終于有了階段性研究成果,寫成論文——《關(guān)于各種顏色顯現(xiàn)程度的反常事例》,開創(chuàng)了科學家對色盲的研究。為了驗證自己的研究成果,道爾頓在遺書中寫道:“我死后,希望(研究者)能把我的眼珠取出來研究?!比藗儽坏罓栴D這種獻身科學的精神所感動,為了紀念他,把色盲癥又稱為“道爾頓癥”。
或許有人說道爾頓在科研方面有天賦,道爾頓自己是這么說的:“我不承認天賦是與生俱來的,所謂天賦都是通過連續(xù)不斷勤奮鉆研所得,除此之外別無良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