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鷗
隨著家里的經濟條件不斷改善,父母住進了寬敞的新房子,但只有他倆住的大房子凸顯著空虛和冷清。特別是孫輩們一個個長大,不再需要母親的護佑之后,她倍感孤獨和寂寞。母親不再像年輕時對父親那樣地遷就和仰視。父親晚年事業(yè)很風光,但母親是很糾結的,既覺得“局長夫人”的身份很有面子,又擔心父親晚節(jié)不保,經不起“糖衣炮彈”的誘惑。父親每次喜形于事業(yè)成功時,母親就在一旁潑冷水:“別忘了你就是一個供給制的小干部!”見到年輕女人來家里拜訪父親,她就和父親發(fā)脾氣,無理取鬧。
父親退休后,母親的疑神疑鬼、無理取鬧讓父親苦惱不堪。但他從不正面和母親發(fā)生口角,共同生活了幾十年,父親對母親的性格了如指掌,她雖然文化不高,但很要強,不愿意給任何人當綠葉,哪怕這個人是她的丈夫。父親長夜難眠,思考母親一生最大的遺憾是什么,能不能幫她余生圓夢?這樣就能幫助她走出郁悶的精神狀態(tài)。兩位老人在燈下推心置腹,促膝長談。
母親坦言,她的晚年有三個夢:一是上學讀書,二是出門旅游,三是文學夢。父親允諾,一定要幫助她圓了這三個夢!從母親上老年大學那天起,父親就成了她的廚師和家庭教師,從此圓了母親的讀書夢。十幾年時間,父親帶母親到過香港、澳門、杭州、蘇州、上海、西安、青島、煙臺等十幾個城市,從此圓了出門旅游夢。母親六十多歲開始動筆寫散文隨筆,十幾年來,她在報刊上發(fā)表的文章有幾十篇。母親的文章還在全國散文比賽中獲過獎,從此圓了文學夢。母親的三個夢,父親幫她逐一圓了。父親并不要求母親如何感謝他,只求能破解矛盾,溫馨相伴。他和我說心里話:“我們都這么大歲數了,誰也改變不了誰,只是想老伴跟著我這輩子吃了不少苦,沒有跟她計較的理由!晚年我就想讓她開心!”
(摘自《慢慢相愛》北方文藝出版社 圖/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