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楊 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yī)院 (遼寧 朝陽 122000)
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后天性的限局性的或者是泛發(fā)性的皮膚色素脫失病就是人們常說的白癜風。這種疾病的發(fā)生是由于人體的皮膚黑素細胞功能消失導致的[1]?,F(xiàn)階段臨床上對于這種疾病的治療辦法比較多,主要以免疫抑制類藥物為主。但是藥物的使用時間比較長,大多數(shù)患者不能很好的堅持,使得治療效果欠佳[2]。因此本次主要研究分析采用多階段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儀治療白癜風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8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白癜風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且根據(jù)自愿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30例)和實驗組(3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有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在21~52歲之間,平均(33.2±11.8)歲;實驗組患者有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在25~55歲之間,平均(35.3±11.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實施比較后發(fā)現(xià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給患者服用復方甘草酸苷片(廠家:北京凱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001),服用劑量為50mg,2次/d,并且采用0.1%他克莫司軟膏(廠家:安斯泰來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40148)在患處涂抹,2次/d。2個療程為1個階段,患者持續(xù)治療6個療程即3個階段(一個療程為30d)。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多階段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儀實施治療,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儀(廠家:德國-Waldmann醫(yī)療公司制造的NB-UVB-100L、NB-UVB23),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儀是指波長在310~315nm,治療時的初始照射劑量為90%的最小紅斑量,然后根據(jù)照射后患者的皮膚反應的具體程度對照射的劑量實施調(diào)整。一般情況下,被照射部位沒有紅斑反應的前提下,將照射劑量每次增加20%。如果患者的照射部位有輕度的紅斑、瘙癢時就不應該改變照射劑量,等到患者的癥狀消失后,在將照射劑量增加,一旦患者發(fā)生疼痛性的紅斑或者是水泡,立即停止照射,等到皮膚恢復正常后,將照射的劑量減少20%。指導患者站立在治療儀的中心位置處,并且給予患者佩戴專用的紫外線防護鏡,將患處外漏實施照射,并且將正常的皮膚采用衣物遮蓋,每3d治療一次,1個療程為10次,2個療程為一個階段,連續(xù)治療3個階段。首先第一階段,借助光斑貼的試驗劑量來決定初始的照射劑量0.5J/cm2,然后每次的劑量每次都遞增0.5J/cm2;第二階段實施的過程中應該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每次遞增0.1J/cm2,第三階段在第二階段的基礎上每次的劑量開始遞減0.5J/cm2。
借助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的檢驗采用t進行,計數(shù)資料的檢驗采用χ2進行,如果P<0.05,表示本次研究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3%,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比較分析兩組患者每個階段的復色率,結(jié)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第一、二、三階段的復色率明顯比對照組優(yōu),組間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有相關的研究資料發(fā)現(xiàn)[3],白癜風發(fā)病和遺傳因素、自身免疫學、精神與神經(jīng)化學、黑素細胞自身破壞、微量元素缺乏等有關?;颊叩呐R床表現(xiàn)主要是皮損,而且發(fā)生了大小數(shù)目不確定的色素完全脫失斑,因此臨床治療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患者增加細胞內(nèi)的黑色素的數(shù)量,使其皮膚可以恢復至正常的顏色。現(xiàn)階段臨床上治療白癜風的主要辦法就是藥物或者是手術治療,但是每種辦法的都存在自身的優(yōu)劣性。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復色率比較
本次研究給予對照組患者采用他克莫司軟膏實施治療,這種軟膏是一種免疫類的抑制劑,主要是對角質(zhì)產(chǎn)生影響,使得皮損處的黑素母細胞不斷的生長,而且也促進了黑素細胞的生長,最終達到治療的目的。但是有研究資料顯示[4],如果采用0.1%他克莫司軟膏治療白癜風,患者需要持續(xù)不間斷的用藥,而且時間長達2個月才會見效,皮損處才會慢慢的復色。由于其治療時間比較長,大多數(shù)患者的堅持性不達標,使得治療效果欠佳。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儀治療時借助某一波長的紫外線對皮損處進行照射,使其產(chǎn)生一種光化學反應,或者是調(diào)節(jié)免疫反應,從而達到了治療的目的。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促進角質(zhì)的形成,使得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得到釋放,黑素細胞酪氨酸酶的表達不斷的上調(diào),最終增強了黑素細胞的有絲分裂,大大的促進了黑素細胞的增殖和分化;而且通過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還能對皮膚樹突狀細胞和T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進行抑制,對新增殖的黑色素細胞進行保護,最終達到了持續(xù)治療的目的[5]。本次研究結(jié)果也顯示,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比對照組好,而且第一、二、三階段復色率明顯比對照組優(yōu),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臨床上對于白癜風的治療采用多階段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儀實施治療,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疾病癥狀,而且患者的皮損區(qū)復色率比較高,效果比較顯著。
[1] 阿肯木江·艾爾肯,斯拉甫·艾白,李治建,等.白癜風證候分類及維吾爾醫(yī)用藥規(guī)律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5,21(11):203-207.
[2] 賈名妍,苗青,于偉,等.白癜風患者血清甲狀腺自身抗體水平研究[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3,22(14):1503-1506.
[3] 張雅君,劉玲,李強,等.白癜風10821例伴發(fā)疾病的研究與分析[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11):1589-1592.
[4] 趙泰娟,吉馮偉.白癜風的治療現(xiàn)狀[J].當代醫(yī)學,2011,17(10):28-29.
[5] 閆翠彥,張峻嶺,索丹鳳.白癜風患者406例臨床調(diào)查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24(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