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腦卒中作為一種導致老年人功能殘疾的重要疾病越來越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除了傳統(tǒng)的高危因素以外,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白蛋白水平與老年腦卒中的發(fā)生有關。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低白蛋白人群腦卒中發(fā)病率升高,反之,腦卒中病人白蛋白水平越高,其預后越好[1-5]。低白蛋白通常作為腦卒中預后不良的預測指標之一,本研究回顧性分析北京市隆福醫(yī)院2015~2016年間住院的老年腦卒中病人的臨床資料,探討低蛋白血癥與老年腦卒中嚴重程度的關系。
1.1 研究對象 對北京市隆福醫(yī)院2015~2016年住院的病例記錄完整的576例>65歲老年腦卒中(557例)和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19例)病人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年齡65~98歲,平均(70.35±5.52)歲,所有病人診斷符合急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診斷標準,經頭顱CT或MRI檢查證實,并排除嚴重肝腎疾病者,記錄病人既往病史(高血壓、糖尿病等)。
1.2 研究方法 根據病人入院時改良Rankin評分(mRS),將病人分為輕癥組(mRS≤3分)和重癥組(mRS>3分)。采用改良 Rankin 量表,評定腦卒中后神經功能缺損的嚴重程度。評分分為6級,0分:完全沒有癥狀;1分:盡管有癥狀,但未見明顯殘障;2分:輕度殘障;3分:中度殘障;4分:重度殘障;5分:嚴重殘障。病人均于入院后取空腹靜脈血測定血清白蛋白、甘油三脂、膽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比較2組間年齡、合并高血壓和(或)糖尿病比例及血清白蛋白、甘油三脂、膽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的差異。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包處理數據,對數據行正態(tài)性和方差齊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2組間均數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血清白蛋白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相關性采用Person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基本情況 輕癥組病人385例,重癥組191例;2組病人間年齡、性別比例、合并高血壓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基本情況比較
2.2 2組血清白蛋白、血脂、血糖水平比較 重癥組與輕癥組相比,甘油三脂、膽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血清白蛋白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血清白蛋白、血脂、血糖水平比較
注:與輕癥組比較,*P<0.05
2.3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相關因素分析 入院時老年病人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負相關(r=-0.124,P<0.01),與膽固醇水平、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水平無相關性。
血清白蛋白對老年腦卒中受損組織具有保護作用。其可能的機制包括:(1)減輕腦水腫,改善腦循環(huán)。白蛋白是人體肝臟分泌的高度可溶的蛋白分子,每天合成約3 g,半衰期約21 d,構成血漿膠體滲透壓的80%,可及時有效地消除腦組織受損后形成的腦水腫。白蛋白可迅速擴張容量血管,降低紅細胞球壓積(HCT)25%~30%,減低血液黏滯度、血流阻力,阻止血中有形成分聚集,改善腦損傷區(qū)血液循環(huán)[6-7]。(2)抗氧化作用。白蛋白通過抑制內源性過氧化物酶和阻斷外源性氧化劑而發(fā)揮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維生素E的10~20倍,白蛋白可以結合血管內皮多糖蛋白復合物,維持微血管壁通透性并作為多種小分子物質的載體發(fā)揮跨內皮轉運作用。另外,白蛋白還具有抑制內皮細胞凋亡的作用。白蛋白是血漿中最重要的運輸蛋白,在治療時由于腦損傷區(qū)血腦屏障的通透性增加,白蛋白可經此進入細胞外液,通過結合銅離子、鐵離子阻斷因這類有害離子成分誘導的病理性脂質過氧化反應和氧自由基形成。同時白蛋白還能在血液中結合大量的游離脂肪酸,保護其免受脂質過氧化損害,并通過結合內或外源性毒性物質使之減少或喪失毒性,有效地穩(wěn)定機體內環(huán)境,進一步強化其解毒和抗氧化作用[8]。(3)抑制血小板聚集,調節(jié)新陳代謝。白蛋白可通過結合并抑制環(huán)氧化酶系統(tǒng)而阻止血小板聚集,通過抑制花生四烯酸脂質氧化酶和中和Ⅹa因子來進一步發(fā)揮其抑制作用,有效地改善腦損傷區(qū)局部微循環(huán)[9]。血漿白蛋白可作為一種有絲分裂原作用于星形細胞并可促進鈣離子內流。當血腦屏障破壞后,血漿白蛋白可直接與星形細胞接觸,通過細胞表面的脂質受體促進鈣離子內流,并誘導星形細胞移行至腦血管損傷區(qū),不斷分裂增殖形成膠質瘢痕修復血腦屏障。另外血漿白蛋白還可激活星形細胞內的丙酮酸脫氫酶,使葡萄糖和乳酸含量加倍。而腦缺血時由于丙酮酸脫氫酶受到抑制,可致底物堆積及線粒體電子傳遞鏈電子流量降低。因此在腦損傷時血漿白蛋白可通過增加神經元丙酮酸代謝而維持病理狀態(tài)下神經元的代謝[10]。
營養(yǎng)狀況對腦卒中康復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目前國內外研究均發(fā)現(xiàn)老年腦卒中病人中廣泛存在營養(yǎng)不良,且隨著住院時間的延長,營養(yǎng)不良有惡化的趨勢,這直接影響腦卒中病人康復的結果。低水平的血清白蛋白(<35 g/L)可明顯延長腦卒中病人的住院時間、延遲康復、增加感染率和病死率[6]。
本研究結果提示重度神經功能缺損的老年病人白蛋白水平低,發(fā)病時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白蛋白水平呈負相關。而神經功能的缺損程度和其他觀察指標,如甘油三脂水平、膽固醇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均無相關性。因此我們認為腦卒中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是老年腦卒中病人嚴重程度預測指標之一。然而通過加強營養(yǎng)支持、積極糾正低蛋白血癥和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是否對降低腦卒中發(fā)生和腦卒中嚴重程度具有積極作用尚不完全清楚,需進一步開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