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先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推進和深化,中學語文教學已不僅僅停留在傳授學生基礎知識的層面上,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更注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及課堂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語文; 高效課堂;教學
為了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就必須準確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從不同的角度來探索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實現(xiàn)初中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tǒng)一。接下來,本文將對此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單一、陳舊。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沿襲“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堂課”的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將備課當成“抄教案”,教了很多年的教師就一本教案,所謂備課就是對以前的教案復制,毫無變化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他們的這種教學計劃忽略了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每個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都不同,語文課的詞匯應該有所更新,語文課的教學手段也應該有所改進,相反很多教師將上課當成“演習教案”,每次上課都把學生當成灌輸知識的“機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隨處可見,忽視了學生主體的能動性、自主性,使課堂教學缺乏生機,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教學方式缺乏針對性。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師生大量的時間用在教師講解課文內容上,師生共同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多,但學生語文學習水平提高不大。教師的讀寫教學與學生表達能力不成正比,好多學生寫作水平很低,平時掌握的詞匯量很少,寫出來的作文空洞,語言蒼白無力。初中學生感情豐富,思維活躍,喜歡追求新鮮刺激的事物,不喜歡刻板僵化的教條,尚未完全形成穩(wěn)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影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三)課堂教學氛圍死板。教學氛圍,可謂是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情緒的一個元素。教師,是課堂氛圍的主要調節(jié)者,調動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氛圍,往往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不考慮學生的學習感受,忽視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無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無法全身心地融入到課堂中來。教師一方面覺得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足,嘴上說讓學生快速參與進來。又用自己的課堂講解,抹殺了學生的積極性,沒有給學生參與的機會。在傳統(tǒng)教學體制的影響下,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氛圍普遍死板,缺少創(chuàng)新教學的活力。
(四)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充足,就樂于將自己的思維運動起來,跟隨教師一起去探索初中語文世界。但是,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就很容易成為課堂中的旁觀者,不理會教師的講解,也不會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目前,許多學生覺得語文學習十分枯燥,除了識字、閱讀回答問題以及背誦課文,沒有任何有意思的內容。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改變課堂教學模式。高效課堂教學的實施成敗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原則,體現(xiàn)“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高效課堂要求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狀態(tài),這就要求教師創(chuàng)新地使用教材、教具、多媒體教學等教學資源,鼓勵學生平時多看新聞、多讀報紙,鼓勵有條件的家長多給學生訂閱課外閱讀資料,不能被備課計劃和固定的教案所束縛。教師本著相互尊重的師生平等的原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學習等多方面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學習,多參加有經驗教師的優(yōu)質課或者教學能手等比賽。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制定相應的教法和學法,提高課堂的效率,學生才能學有所用。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在教學中,除了需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使學生掌握考試基本知識外,還要營造一種愉悅的學習氛圍,盡量做到班里全體學生都能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習知識,在平等的師生合作中取得進步,在歡樂的教學環(huán)境中成長。這樣,學生就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及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從要我學的狀態(tài)轉變到我要學的狀態(tài)。靈活應用教學手段去激發(fā)學習興趣,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語文教學的新鮮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欲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應用積極評價方法,給學生充足的學習動力。
三、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與自主探究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探究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引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進行問題的分析與探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教學《范進中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先收集與這篇課文相關的資料,對文章先自行了解,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問題,通過查閱資料先進行問題的探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檢測學生的自學情況,例如“吳敬梓所描寫的范進的故事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為什么呢?”“其寫作意圖何在?”等等,并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將各自搜集的資料進行整合,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案。這樣能有效地讓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并能通過探討,學習其他同學的思維方式與優(yōu)點,對文章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獲得自己對課文的感悟,讓語文課堂效率得到提升。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應用全新的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學生語文知識體系的構建,會讓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收獲更多。教師要重視個人教學能力的快速提高,敢于接受與應用新的思想與方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中更多地發(fā)揮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充滿飽滿的熱情下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有利于推動語文教學質量的快速提升。
參考文獻:
[1]許海玲.淺談如何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J].教師,2012(02)
[2]李娟.對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低下的原因剖析與建議[J].考試周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