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軍 張力瑋 郭瑞
編者按:學堂在線(xuetangx.com)是清華大學于2013年10月發(fā)起建立的全球第一個中文慕課(MOOC)平臺,是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交流和成果應用平臺,是國家首批雙創(chuàng)示范基地項目,也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工程教育中心(ICEE)的在線教育平臺。截至2018年3月10日,學堂在線注冊用戶超過1000 萬,平臺課程1300 門,課程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以及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國內外一流大學,覆蓋 13大學科門類,用戶覆蓋209個國家和地區(qū)。根據美國第三方在線教育機構 Class Central 2018年1月的報告,學堂在線的課程數量和注冊用戶位居全球第三。為進一步探尋學堂在線發(fā)展成就,本刊對其總負責人李超進行了專訪。
一、慕課可以突破大學的物理限制,打造個性化教學
《世界教育信息》:李老師,您好!很高興您能接受我刊的專訪。根據我們的了解,您所在的機構——學堂在線致力于構建全球最大的中文慕課平臺。您認為慕課會對新時代的中國大學產生什么影響?
李超:我本人2016年才開始進入教育這一行業(yè),時間并不長。我之前從事的是電子商務行業(yè),之所以轉投教育行業(yè),是因為我認為電子商務、互聯(lián)網等并不是作為一種工具,而是作為一種思想改變了我們這個社會——而教育恰恰是為數不多沒有被徹底改變的。我認為這其中有許多機會,可以讓我們從外部視角結合內部的優(yōu)勢,進而促成一種新的改變。這是真正在做一種面向未來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和過程。
言歸正傳,回到您提到的問題,關于MOOC對新時代的大學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我有深刻的感受。
《紐約時報》撰文稱2012年為MOOC元年,以Coursera、edX、Udacity等為代表的MOOC平臺及其背后的美國高水平大學領跑在線教育。隨著這三大MOOC平臺的興起和推廣,包括英國、德國、中國、印度、中東等在內的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迅速掀起MOOC浪潮。
2013年10月10日,全球第一個中文MOOC平臺學堂在線正式發(fā)布,成為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交流和成果應用平臺。2014年1月,清華大學發(fā)布了《關于加強在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提出“積極推進在線教育工作是學校面向未來的戰(zhàn)略部署”的建議,吹響了大規(guī)模進軍MOOC的號角。
MOOC改變了過去錄播時代的單向視頻交流(如廣播電視大學等)的教學。單向傳播的教育可以作為一種優(yōu)質的教育,愛迪生在電影時代就提出了用電影代替大學。但實際上恰恰相反,教育需要一種交互的過程,教與學反復的迭代才能夠形成優(yōu)質的教育。因此我認為,MOOC的出現其實是通過互聯(lián)網的方式使過去單向的教育變成了可以交互的課程體系。MOOC通過任課教師和平臺精心的策劃,把一類垂直化的專業(yè)按體系設計,之后再采用信息化的手段使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互共同形成一種基于社區(qū)的知識學習群體,改變了傳統(tǒng)基于物理教室的師生交互的過程,使傳統(tǒng)知識體系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是我認為的MOOC對于傳統(tǒng)中國大學的最大改變。
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分享不應僅局限在一所學校,而應在更大的范圍內。比如,全國的在校生都可以選修清華大學的課程,全球學生都可以選修斯坦福大學的課程。如今,全球的學生也在學習清華的課程。比如,清華的漢語、古建筑、文化、思政課程等。因此,MOOC能夠解決過去幾個層面的問題。首先,它能夠解決的是過去大學內物理的限制。100間固定數量的教室按計劃固定了師資和培養(yǎng)學生的限額,人再多的話教室空間有限,教師也關照不過來。MOOC讓教育教學突破了大學校園的物理限制,向更大的范圍延伸,人人都可以在不同時間和地點參與進來。第二個層面在于MOOC輔助了教師的個性化教學。過去提倡因材施教,班級人數固定。如今在信息化時代,一個教師教幾十萬名學生也很正常。正因為我們有信息化方式的支撐,所有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教師的教學過程、師生間的互動都數字化了,人工智能和數據挖掘的技能可以幫助教師管理和引導學生,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
反過來講,原來我們認為要讓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就要使學生覺得自己受到關注?!氨魂P注”在于學生的問題能夠有人回答,有人能夠幫助他們定制學習進度,以及個性化的學習路徑。以學習語言為例,如果可以提供給學生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材料,類似于分級閱讀,按照不同學生學習的路徑、能力、經驗來推送不同閱讀材料,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減輕教師負擔,也會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這就是MOOC對大學帶來的變化??偟恼f來,它一方面突破了物理限制,另一方面幫助教師以更高效率的教學去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這兩點是MOOC目前比較大的優(yōu)勢。在未來,我認為會有更大的空間,比如現在很熱門的區(qū)塊鏈,很多學生認為區(qū)塊鏈只應用于金融領域,其實我認為在教育領域也是這樣,未來每個人的每一次學習進展、學習的交互都可以被記錄在“鏈”上。
二、學堂在線運用多種新技術,實現教學體系變革
《世界教育信息》:您所說的學習行為記錄類似于學分銀行嗎?在這個過程中,都應用了哪些技術?
李超:我們現在做的就是把區(qū)塊鏈應用于學分銀行,把我們的學習行為記錄在“鏈”上,從而使大家有了相互承認的基礎,而不只是在線學習。線下的學習方面,我們有“雨課堂”①記錄交互過程,使線上線下都實現了信息化和數字化,對于改變未來的學習體系有很大的潛力。
至于MOOC和MOOC平臺在未來都會運用哪些技術,我認為是始于MOOC,但是遠不止于MOOC。MOOC只是在某個階段的產品,是課程承載的形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也會發(fā)生新的演進。比如,商場的售貨員可以根據顧客的需要察言觀色,做出推薦,但其能夠接待的客人數量有限。在電商時代,云端有成千上萬的機器,可以做到千人千面,根據顧客之前的消費情況、消費欲求等動態(tài)進行推薦,無需搜索即可滿足需求。比如,某顧客在孩子2歲時買過奶粉,系統(tǒng)會在孩子3歲時推薦兒童書,這就是基于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新零售時代。同樣,我們的教育體系會在未來出現新的模式,它不僅是過去傳統(tǒng)的線下教育,而且會結合線上,產生新的“化學反應”,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和整個社會發(fā)展需要產生新的可能。
除了新技術,我們還有新的模式。去年,我們和鄭州大學合作了平臺產品——“醫(yī)學同等碩士項目”,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湘雅醫(yī)學院等各個醫(yī)學相關的課程提供給鄭州大學同等學力醫(yī)學碩士學位的學生進行學習,與此同時結合線下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在過去,鄭州大學一年只招收100~200名同等學力醫(yī)學碩士,而在2017年,招生規(guī)模已經達到700多人,2018年的人數還會進一步增加。這就使過去一個學校的課程、師資變成全國更大范圍的優(yōu)質課程和師資,來培養(yǎng)學生。從數據上看,過去要完成學業(yè)課程至少需要兩年,學生必須放棄所有周末時間,從各地趕往校園上課,時間成本非常大。如今,許多醫(yī)生可利用空閑時間學習,實現時時可學、處處可學。在線教育不僅在云上,也和線下實際的教學任務過程進行融合,產生了新的機會。此外,利用人工智能、機器人助教來智能地回答學生們的問題,推斷學生可能需要的內容。這就大規(guī)模地減少了對學生督學和導學的工作。我們不但在使用新的技術,也在進行模式創(chuàng)新。
未來,學堂在線首先會持續(xù)在高校學分課程和學習平臺方面努力,真正幫助更多的高校,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學平臺,輔助他們做好線下以及線上教育的環(huán)節(jié)。其次,會引進或者設計更多更好的在線學習、混合式學習的學歷學位項目,不只是在國內,還會有海外的項目引進來。再次,我們在平臺方面包括人工智能應用方面,希望能讓更多的學習者體驗到更好的服務。
三、課程導演和助教支持服務打造高質量MOOC平臺
《世界教育信息》:學堂在線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保障教學質量?
李超:在線課程設計方面,我們從最開始就十分注重教學和課程質量。教師基于其過去的教學、學生互動總結出的一套優(yōu)秀的經驗,通常對線下講授比較了解;但在線上的場景下,教師上課時看不到學生的反應,但應有其他的渠道去互動,從而揚長避短,發(fā)揮在線課程的優(yōu)勢。我們有一個獨特的崗位,叫課程導演,他和教師一起交流課程特點和表達手段,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這一崗位是我們在線教育設計里獨特的優(yōu)勢和特點。而且,我們在整個課程設計過程中加入了一些獨特的服務,比如在錄播課程中為教師加入直播的環(huán)節(jié),或者在教師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請教師到線下選擇課程的高校進行實地的交流,學生和教師就有了互動的機會。
同時,我們在服務上也做了“裁剪”。如今,我們能根據學校的要求提供線上考試的服務,比如提供試卷、機考等。一次最大規(guī)模是同時組織一萬多人進行考試。這是在過去純線下模式難以想象的情況。在平臺運營管理方面,學堂在線也與過去的錄播課不同。我們提供助教服務,來支持教師運營課程,他們是來自清華等一批知名大學及各個專業(yè)表現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了解學生想要了解什么,同時也能很好地承載教師的課堂教學意圖,幫助教師進行話題組織等。我們在這一方面下足了功夫,這也是與過去最大的不同。對于此次開放的400~500余門開放精品課程,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把它們用起來,而不是把它們僅僅放在書架上。怎么把它們用起來,讓它們變靈活,就需要我們的助教團隊和平臺數據化的支撐,能夠給高校提供更多選擇,讓學生感受到切實的互動,這些既是內容也是過程。形成性的評價很重要。因此,我們在整個平臺運營與管理方面專注于學習和學習結果的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學堂在線有強大的教育教學大數據平臺,可以提供專業(yè)實時的科學數據分析,服務于學生發(fā)展、教師教學、教學研究、教務管理。通過提供課程學習者規(guī)模、學習習慣、學習進度、學習活躍度、得分分布、學習社區(qū)運營狀況、助教考核等多維度、細粒度的大數據分析,為教師、教學團隊及管理人員進行教學決策、改善教學計劃、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教學效果提供參考依據。
四、教師利益共享機制助力知識產權保護
《世界教育信息》:學堂在線有哪些措施保障知識產權?
李超:服務與內容綁定,使得知識產權保護上有了一定的保障。一些不尊重知識產權的人拿走了視頻但是拿不走服務,就類似拿走了一家餐廳的菜譜,但卻沒有拿走餐廳的廚師。有些平臺產生知識產權問題在于其商務模式和課程內容缺乏后續(xù)過程,還停留在講解書的過程上。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每個人的學習不同。尤其是在大學階段,專業(yè)領域和內容眾多,高水平的教師輔導和僅觀看視頻的效果還是不同的。從另一個角度講,那些平臺買斷教師的講解,后續(xù)便斷絕了同教師的聯(lián)系;而我們是建立起與教師的利益共享機制,就像版稅一樣進行可持續(xù)發(fā)展,未來學生學習的越多,教師的收益就越多。教師根據每年新的理解,與時俱進進行錄課,這就是機制上的不同。
五、在線教育需要抓住MOOC這一發(fā)展良機
《世界教育信息》:MOOC發(fā)展到今天,成為全球的熱潮,您認為MOOC是否存在泡沫?
李超:我覺得一定會有。我認為,應對泡沫要做到兩個“回歸”,第一個是回歸課程服務的質量,這是教育的根。教育沒有質量和口碑,沒有人會愿意持續(xù)去做;第二個在于如何將持續(xù)的學習服務做出價值。過去人們認為在線教育就是在“放水”,線下的教育才是“真金白銀”。比如過去寄信必須去郵局,轉賬必須去銀行。但如今隨著學習理念的變化,人們可以用電子郵件或者微信溝通,轉賬也基本可以用手機實現。學習也是這樣。暢想我們的未來,可能只有在某些情況下才需要到教室和教師見面,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只需要隨著自己的節(jié)奏、學習方法進行在線學習。打破過去物理上的資源限制,現在需要通過發(fā)展的眼光去看世界。如果MOOC單一的課程是一個個的磚塊,那么我們希望能給磚塊一張藍圖。在未來,我們可以得到一棟房子,這房子就是學歷學位或專業(yè)資格認證。我們將兩者有機聯(lián)系起來,才能發(fā)揮出它的價值。磚塊丟在馬路上可能無人問津,磚塊只能是磚塊,真正有價值的是房子。無論學堂在線還是整個在線教育從業(yè)者都需要抓住這一機會。
注釋:
①雨課堂由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研發(fā),旨在連接師生的智能終端,將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賦予新的體驗,最大限度地釋放教與學的能量,推動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