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
實際上上海的城市歷史很短,1843年上海才開埠,這之前上海跟中國所有的沿??h城也差不多,在中國封關禁海數(shù)百年的保守統(tǒng)治下,這些小縣城都非常落后。上海在1843年開埠之前,就是這樣一個小縣城,但是這地方因為通江達海,地理位置特別優(yōu)越,所以就被英國人一眼看中了。
上海開埠對清政府而言完全是一種無奈的被動的開放。所以清政府是被打一下,開放一點兒,再被打一下,再開放一點兒。以當時的上海為例,說三件小事兒。
第一件事兒是關于電燈,1882年的時候上海已經裝起了電燈,但上海的縣政府嚴禁老百姓裝電燈,為什么?說這是偷天上的雷電,偷電不行,你說都一八八幾年了,居然還能愚昧成這樣,政府竟然禁止用電燈。
第二件事兒是關于輪船,當時上海已經被迫開埠了,但是政府還是禁止在內河開輪船,只能開那種小木船。其實你說輪船開到內河,甚至開到蘇州、杭州,開到運河沿線,那是多好的事情??!但是不行,只能用小木船,或者在小木船上裝一木頭輪子,讓大家蹬來蹬去,稱之為“車渡船”,卻堅決不讓人家用輪船。
第三件事兒是關于鐵路,上海在1876年時已經有了中國第一條真正投入使用的鐵路,結果有一次火車在這條鐵路上運行時撞死了兩個人。清政府在拿出八十多萬兩銀子把這條鐵路給買回來之后,居然把鐵軌都拆了,準備扔到海里去。那時候政府已經很窮了,可這八十多萬兩銀子居然不去擴建海軍,硬是把一條鐵路給買回來拆掉。當時劉銘傳在臺灣,覺得把這鐵軌拆掉了你也別浪費,弄到臺灣來吧,所以這些鐵軌就被運到臺灣去了。
中國當時雖然已經開放了,但是國內不改革,很多事情還是非常保守,可見這改革跟開放要同步進行,光開放不改革不行。
(摘自《魚羊野史6》湖南文藝出版社 圖/傅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