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勇義
從來沒有一個牛皮信封像1986年的那個一樣又輕又重。那是武漢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信封里裝著薄薄的一頁通知書,還有兩張印著珞珈山地址的行李簽。一個農(nóng)村少年,即將要去一個遙遠的地方,遠到?jīng)]有任何概念。
其實填報志愿的時候,我對武漢大學一無所知,只知道地理書上說武漢是“九省通衢”。至于選專業(yè)更是盲目,當時我覺得扛攝像機的電視記者,甚至農(nóng)貿(mào)市場的管理員都很風光,所以填報的志愿不是新聞專業(yè),就是工商管理專業(yè)。就這樣,我被武漢大學新聞系錄取了。一切都是那樣的偶然,但似乎也是冥冥之中的一種安排。朦朦朧朧中,我對遠方的向往愈加強烈。
被大學錄取后,我的戶口可以遷往武漢這個陌生的大城市。辦戶口遷移手續(xù)之前,還需要把一年的口糧賣到糧站。600多斤糧食,裝滿了好幾個大麻袋,堆在一個手推車上。父親在前拉著,我在后推著,從家到豐惠鎮(zhèn)糧站,足足走了20里地。
學校報到的日子轉(zhuǎn)眼就到了。我初中的一位同學,家在鄰村,他也在同年考上了武漢大學生物系。當時我們都特別高興,我們都是第一次出遠門,可以結(jié)伴而行。就這樣,我們倆帶了棉被等鼓鼓囊囊的行李,乘綠皮火車,從上虞站出發(fā),經(jīng)浙江杭州、湖南株洲等地幾次中轉(zhuǎn),才到湖北武漢。我,一個從未離開過上虞的農(nóng)村學生,開啟了一段兩天一夜的全新旅程。我知道,不僅家鄉(xiāng)在離我遠去了,火車載著離去的,還有我的少年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