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更
我第一次讀到南宋文壇盟主周必大的這首詩,是在實驗室的紙杯上——四列小楷讓簡陋的紙杯不再寒酸。捧起紙杯給客人沏茶的我覺得很歡喜,感覺它在把幾千年來喝茶的情意,傳遞給用它喝茶的人。
而從杯壁上讀詩,讓初見它時便自帶光環(huán),仿佛以1∶0的比分開始比賽的足球隊。你知道一定曾有一個蕙質(zhì)蘭心的人從浩瀚詩海中細細挑選過,而它甩開了一大幫競爭者,才這樣驕傲地、硬氣地印在這里??傊?,肯定會比從白紙黑字的詩冊里看淹沒在詩海茫茫里的它,要有意思得多。
詩是很美的詩,做紙杯的人殷殷把它印在喝茶用的杯壁上。只是,詩里雖有“茶”字,卻并不是說喝茶這件事的。正如皇帝賜茶,絕不是為了叫你品茶,領(lǐng)賜的人,也絕不是為茶而去的。
像一篇不正面敘事的微小說,短短二十八字里處處象征處處隱喻,高興又羞怯地記下一個讀書人的重要時刻。賈島說,十年磨一劍。皇帝召見臣子,一問一答,便是這個人試霜刃的時候。
“綠槐夾道集昏鴉”。每天黃昏的時候,路邊兩排高大的國槐都有成群的烏鴉聚集。啟筆描繪出這個并不美的景象,在我看來別有用意。它讓人想起平庸、壓抑、聒噪、瑣碎的日復(fù)一日單曲循環(huán)的生活。
“敕使傳宣坐賜茶”。對周必大來說,皇帝的召見就是那枚石子。他一定是在幸福的眩暈里接見了敕使,走出了翰林院,走過長長的甬道,走進了皇宮一道門、二道門、三道門……而后努力鎮(zhèn)定下來,與座上龍袍加身的天子侃侃而談,論國事民生,談藩鎮(zhèn)邊境,講稅收,說平叛。他也許是忐忑的,也許是胸有成竹的,他只知道要豁出去了,要把十年寒窗積攢的心中熱血胸中意氣揮灑殆盡。所有的志氣與闖勁,所有的青春與夢想,都在此一舉。
“歸到玉堂清不寐”。揮灑結(jié)束了,他一臉平和地回到住處,身體里的潮汐還不能平靜,夜已深了,卻毫無睡意。
“月鉤初上紫薇花”。他走到窗前卷帷而望,小院里是月下花林。這是他眼前的景象,也是他心中花好月圓的美好未來。
周必大是幸運的,他遇到了宋孝宗。史書記載,孝宗倚重周必大多年,曾大方地對周必大說:“每次看見宰相不能處理的事情,你用幾句話就解決了,三省根本不能少了你?!毕雭恚谫n茶的這個明君賢臣初見的黃昏,他們便相談甚歡。他回去后還在喜滋滋地回味。茶的清意里,是知遇之恩,是才能得以發(fā)揮之喜。
無論什么時代,詩詞里最常見的總是悲愁,誰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呢?難得看到這樣提醒幸福的時刻,讓我們不禁開始期待自己也能有好事發(fā)生。而茶帶著中庸的味道,讓狂躁安靜,讓飛揚沉淀。哲理的喜悅之所以不招人嫌,不顯得得意,不顯得炫耀,是因為周必大巧妙地將他的快意包裹在了茶香里。
比起“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高調(diào)和欣喜若狂,這里的喜悅很特別,沉靜內(nèi)斂,不喧狂。只月下靜靜看花,讓心潮的風(fēng)起云涌在茶味與月光的雙重清意中,歸順為脈脈暖流,于心田緩緩流過。那聲音像在對曾因漫長枯等而不安而疲憊的靈魂說:“看啊,我們等到了!”然后,緩緩地開啟新的生命年輪——聽起來像一種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