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弱勢群體子女在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心理問題及其成因淺析

      2018-08-10 10:30楊帆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8年28期
      關鍵詞: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

      楊帆

      【摘要】本文所涉及的“弱勢群體”主要指外來和外出務工人員、下崗失業(yè)者、殘疾、單親家庭等。我校弱勢群體子女人數占學校學生總人數的24.5%。他們的不健康心理狀況于其個人成長極為不利,也勢必影響到學校素質教育的整體質量,甚至給社會安定帶來隱患。此文根據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和性格、品德培養(yǎng)的規(guī)律,通過調查分析探究弱勢群體子女的心理問題及其成因。

      【關鍵詞】弱勢群體子女 心理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229-02

      一、弱勢群體子女在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心理問題特征

      弱勢群體子女感到自己處處不如別人、悲觀失望、自怨自艾、喪失自信、沉默寡言、遇事畏縮。每當同學之間談及家庭、父母時,他們總是逃避這些場合。他們在校期間害怕填表、怕老師問及家庭情況。他們生活于自我的小天地里,很少表露自己的真情實感,不暴露自己的內心世界,不主動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他們對別人的談話及別人對自身的評價都十分敏感。有時同學的善意提醒,他們認為在與自己過不去,常常懷疑同學輕視、傷害自己,因而傲視同學,苛刻待人。久之,同學都與之疏遠,造成了自己人際交往上的障礙。

      二、弱勢群體子女心理問題的成因分析

      雖然弱勢群體子女學生之中有明顯弱勢心理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但任何一個孩子的教育出現問題,都是這個社會的痛,都不是我們所愿看到的。因此基于人道主義的立場,抱著對社會負責的態(tài)度,我們必須深入剖析弱勢群體子女學生形成弱勢心理的根源,進一步追溯弱勢群體子女弱勢心理形成的根本原因。

      1.物質生活水平低下,住所環(huán)境的惡劣。從家庭經濟收入來看,弱勢群體家庭的經濟收入方面普遍較低,直接導致弱勢群體子女的物質生活質量低下。從本地弱勢群體數據庫的數據可知,弱勢群體子女家庭每月人均收入大都在500元左右。由于家庭經濟方面的差距,弱勢群體子女學生的穿著一般較寒酸、學習用具比較簡陋,想參加一些活動卻無法實現,無不使他們倍感自卑苦悶。有時同學和老師善意的詢問和幫助他們會認為是窺視和嘲笑。如果老師和同學的誤解了他們,更容易使他們的弱勢心理趨于惡化。而且通過實地調查統(tǒng)計,弱勢群體子女家庭大多租住在簡陋的老式民房,或住在破舊的祖屋,有些甚至住在各種臨時搭建的棚屋中,人均居住面積3-10平米,且沒有單獨的廚衛(wèi),孩子沒有自己獨立的房間。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長期生活在狹小的環(huán)境,性格也會變得壓抑和封閉,造成自卑、孤僻的心理。

      2.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不當。(1)學前教育的缺失。高素質的學前教育能夠促進幼兒認知和社會性發(fā)展。但弱勢群體家長迫于家庭經濟狀況,即使讓孩子上幼兒園,也多選擇收費低廉的私營單位,其在幼兒課程設置、幼兒教育管理等方面散漫隨意,加上幼師自身素質的低下,學前教育質量可窺見一斑,將直接導致弱勢群體子女在社會人際交往、生活和學習行為習慣上出現偏差,知識接受能力偏低。(2)教養(yǎng)方式的不當。家庭是孩子人生學習道路上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言行是子女的第一套教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然而,弱勢群體家長文化、思想素質的低下,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教育能力,嚴重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軌跡。弱勢群體子女家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平均文化水平在初中階段,高中以上學歷者只占小比例。家長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其對子女的教養(yǎng)方式。在教育觀念上存在著明顯的偏差,主要體現在重養(yǎng)育輕教育、重物質輕精神、重管教輕溝通等方面。(3)父母榜樣的不佳。弱勢群體家長由于生活各方面上的不盡人意,常情緒低落,稍不順心,就拿孩子出氣,使子女整日生活在驚恐不安中,嚴重壓抑孩子個性發(fā)展,形成膽小、固執(zhí)、逃避、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心理。由于職業(yè)的關系,弱勢群體子女的家長大都因忙于生計,無法顧及孩子的教育。因而親子關系疏遠,親子互動少甚至沒有。而6-15歲之間,正是孩子性格、品德、情感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期。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的家長不良習慣,如賭博、男女關系混亂。在無意識中不自覺地影響到子女。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的時時處處,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間,家長低俗、毫無掩飾的言談舉止對孩子的品格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3.教育待遇的不公。一是課堂座位不公。在班級授課狀態(tài)下,若課堂紀律松弛,不愿聽教師的學生往往是坐在教室角落、后排。因此,弱勢群體子女被安排在后排或角落里的情況經常出現。二是課堂發(fā)言及上講臺、黑板示范或演示的機會不公。少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追求教學進度,發(fā)言的機會總是給其認為能配合的學生。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或弱勢群體的子女因為各種原因則很少有機會。三是受教導的態(tài)度不公。一些教師對弱勢群體子女很少交往,很少談心,很少家訪。有時還在感情上排斥,在語言上譏諷、嘲弄他們。五是參與社會人際交往實踐的機會不公。當班干部對于學生來說是鍛煉人際交往能力的機會,有助于學生學習書本上學不到東西。但是,在一些班級里,弱勢群體子女從來沒有當班干部的機會。弱勢群體中外來務工人員占了很大比例。由于人戶分離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無法享受各種國民待遇。在入學機會上所遭受的與本地孩子不同的非國民待遇,無意會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造成巨大的損害,人為地擴大本已存在的社會差距。同時,學校對這部分的學生的稱呼往往是“外地來的”,無形中給這部分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壓力和不安。

      另外,由于地域差異造成的弱勢群體子女學習內容不同,導致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與新入讀學校存在差異,且不能在短時間內跟上同年齡孩子的學習水平。在部分教育者眼里,這類學生是不受歡迎的一個群體,教育者對他們的歧視往往是發(fā)自內心,溢于言表的;有些教師會用疏遠、貶斥態(tài)度對待他們,對他們的一些不良言行聽之任之,考試時也不把他們的成績列入總成績,甚至他們的學籍并不被編入正式的檔案中。他們在學校受到的批評、責備、埋怨、歧視甚至人格污辱使得這類學生缺乏應有的安全感,缺少教育者應得的那種關愛。

      參考文獻:

      [1]《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劉曉明、張明主編.

      [2]《外來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心理問題探析》樓華麗,《班主任之友(小學版)》-2011-12-15.

      [3]《弱勢家庭子女心甲健康的現狀分析及應對策略》姚夫良《考試周刊》-2011-02-01.

      [4]《論教育中弱勢群體子文受技視回題》明慶華-《中國教育學刊》-2003-05-30.

      猜你喜歡
      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
      洞察兒童審美心理特征,保護兒童原生性表現
      談談“如意提梁”創(chuàng)意色彩與文化心理特征
      有這13個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潛在家暴傾向
      農村中小學生書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應對策略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大學生自殺成因及對策研究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醫(yī)療糾紛不同階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應對策略
      武安市| 三亚市| 杭锦后旗| 穆棱市| 克山县| 宜良县| 昆山市| 大关县| 龙川县| 道孚县| 保靖县| 永康市| 乃东县| 台湾省| 屏南县| 新巴尔虎左旗| 共和县| 荥经县| 图们市| 渝北区| 伊宁县| 凌源市| 广安市| 肃宁县| 家居| 左贡县| 江口县| 公主岭市| 宜丰县| 鄂伦春自治旗| 定南县| 贵德县| 夏津县| 浮山县| 枣强县| 洪雅县| 吉水县| 北碚区| 灵寿县| 普安县| 高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