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反思力學中兩個重要實驗的關(guān)鍵點

      2018-08-11 09:46竺江鋒
      物理教學探討 2018年5期
      關(guān)鍵詞:力學實驗

      竺江鋒

      摘 要:本文從高中物理(人教版)提供的兩個重要力學實驗參考案例出發(fā),對其操作中的關(guān)鍵點通過反問和反思,進行實驗設(shè)計思路的拓展和完善,并對課本教材的相應(yīng)設(shè)計意圖,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想法,進行了分析和總結(jié)。

      關(guān)鍵詞:力學;實驗;牛頓第二定律;功與速度變化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8)5-0061-3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中有一個實驗:探究牛頓第二定律(圖1為課本中提供的參考案例二),必修二第七章《機械能守恒定律》中有一個實驗: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圖2為課本中提供的參考案例一)[1]。

      這兩個實驗對應(yīng)的上述參考案例有一個共同點:小車受到的細繩拉力為小車受到的合力,同時細繩拉力與懸掛物的重力大小相等,即小車受到的合力與懸掛物的重力大小相等。當然,要得到這個結(jié)果,必須有兩個注意點:(1)小車質(zhì)量遠大于懸掛物的質(zhì)量;(2)木板傾斜,撤去懸掛物,讓小車拖著穿過計時器限位孔的紙帶在木板上能勻速運動,即平衡摩擦阻力[2]。

      對于兩個實驗的注意點及操作要求,筆者有一些思考,與同行探討。

      設(shè)小車質(zhì)量為M,懸掛物質(zhì)量為m。

      M >> m的目的是什么?對小車和懸掛物分別列牛頓第二定律公式:F=Ma,mg-F=ma,聯(lián)立得F=mg/1+m/M≈mg,即目的是細繩拉力與懸掛物的重力大小相等。

      平衡摩擦阻力的目的是什么?如圖3,將小車和紙帶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受力分析,該整體受到4個力,其中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與摩擦阻力f效果抵消,重力垂直斜面向下的分力與支持力N效果抵消,故F(細繩拉力,或懸掛物的重力)大小即為小車的合力大小。

      滿足以上兩個注意點,在實驗中,改變懸掛物的質(zhì)量,也就改變了小車的合力大?。换虮3謶覓煳镔|(zhì)量不變,也就保持了小車的合力大小不變。

      1 探究牛頓第二定律實驗

      1.1 必須M>>m嗎?

      探究牛頓第二定律,應(yīng)用“控制變量法”進行探究:先保持小車質(zhì)量M不變,研究a與F的關(guān)系;再保持F不變,研究a與M的關(guān)系。對于前者,學生需要知道a與F的數(shù)值關(guān)系,故F≈mg,必須滿足M >> m;對于后者,有學生提出疑問:保持F不變,只要保持懸掛物的重力mg不變即可,不需要知道其數(shù)值,只需要測得a和M的數(shù)據(jù)即可,故不需要滿足M >> m。

      真的不需要滿足M >> m嗎?

      由F=mg/1+m/M得,F(xiàn)的大小與m和M有關(guān),當m不變時,如果不滿足M >> m,則F≠mg,F(xiàn)隨著M的變化而變化,故“保持F不變”就不成立了,導致實驗失敗。如果學生不明確此理由而繼續(xù)操作實驗,則會得到錯誤的結(jié)果。

      1.2 不滿足M >> m,能否完成實驗?

      設(shè)想一:借助力傳感器

      保持小車質(zhì)量M不變,研究a與F的關(guān)系,借助力傳感器,即可得到細繩拉力大小,不再需要利用M >> m來得到F≈mg,只需要改變懸掛物的質(zhì)量來改變并得到F大小,如圖4。

      保持F不變,研究a與M的關(guān)系,無論是否借助力傳感器,必須滿足M >> m來保持F大小不變。

      設(shè)想二:整體研究

      細心的學生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課本中的參考案例是以小車為研究對象進行實驗探究。實際上可以再深入思考,顯然,該實驗也可以通過整體(小車+懸掛物+紙帶)研究,此時整體合力為mg,完成實驗操作,即保持整體質(zhì)量M+m不變,研究a與mg的關(guān)系;保持mg不變,研究a與M+m的關(guān)系,則不需要滿足M >> m。

      由F=Ma,mg-F=ma得mg=(m+M)a。

      2 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實驗

      在實驗操作中,按照課本提供的要求,老師再三強調(diào)兩個注意點:(1)必須滿足M >> m;(2)必須平衡摩擦阻力。如果深思,真的需要一定嗎?

      2.1 不滿足M >> m,可行

      在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實驗中,學生需要測量的是繩子做的功(數(shù)值或表達式均可以),只要繩子拉力不變就行,功的表達式為W=Fx。因此,在不改變M 和m的質(zhì)量前提下,小車在運動過程中,繩子拉力就是恒力,沒必要一定滿足M >> m來得到F=mg。(注:滿足M >> m時,所求功為具體數(shù)值;不考慮M >> m時,所求功為字母表達式。)

      2.2 不平衡摩擦阻力,可行

      若不平衡摩擦阻力,學生需要得到小車合外力做功的表達式。在得到了繩子做功的表達式后,還需要知道摩擦阻力做功的表達式。在不改變M 和m質(zhì)量的前提下,小車運動過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就是一個恒力,即表達式為W'=fx。因此,小車合外力做功W■=W+W'=(F-f)x,故不平衡摩擦力,可行。

      3 教材為何如此設(shè)計實驗?

      既然存在各種實驗設(shè)計方法,為何教材中要如此設(shè)計實驗思路?課本雖然分別提供了兩個參考案例,但均沒有上述筆者提供的一些思路,作為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一線,提供開放性實驗設(shè)計和操作,不是更好嗎?筆者思考了一些原因,望能拋磚引玉。

      3.1 學生知識與技能的限制

      高一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較多涉及到了運動、力和功能關(guān)系,對物理過程和方法,實驗設(shè)計思維和思想,只是課本中的幾個探究性實驗可供練習操作,所做實驗均為“木板+計時器”類。教材的安排,課時的影響,無法提供更多的實踐,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如何設(shè)計實驗,視野擴不大,思路放不開,不可能有如此活躍和深入的思考。

      3.2 實驗過程與方法的體會[3]

      參看課本中的學生實驗,都提供了實驗的模本,需要的是教師的講解和示范,學生的理解和模仿。高中物理教學指導意見指出了對實驗的教學要求,明確指明課本中的學生實驗,故創(chuàng)新也是在原有實驗?zāi)P突A(chǔ)上的些許創(chuàng)新,學考、選考中不可能會出現(xiàn)“新面孔”實驗。

      筆者認為,課本提供的學生實驗,更多的是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思考與應(yīng)用(下轉(zhuǎn)第64頁)(上接第62頁)有一個鞏固和練習,對實驗的過程與方法有一個體會和理解,對操作的模仿和要求有一個模板和示范,為以后的類似實驗的設(shè)計提供一個“源實驗”。

      3.3 實驗設(shè)計和計算的簡潔

      在高中物理教學指導意見中,實驗要求以“了解”“知道”“體會”“體驗”等為主,而且以高一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無法具備開放性思路的拓展,就要求學生參與的實驗操作盡可能地簡潔明了,融合基礎(chǔ)的實驗設(shè)計思想和基本的實驗操作步驟,掌握課本“探究性實驗”中幾個關(guān)鍵點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的合理化處理[4]。

      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數(shù)學運算和相應(yīng)的方式方法的變換能力,故數(shù)學很重要。但高中物理實驗強調(diào)的重點是物理思維和方法,對數(shù)學能力的體現(xiàn)并沒有較高的要求,對數(shù)據(jù)進行適當處理后,代入公式求解即可。由此把實驗設(shè)計簡潔化,使計算過程明了化,這才是高中物理實驗的主流。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物理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物理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浙江省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專業(yè)指導委員會.浙江省普通高中物理學科教學指導意見(2014)[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4]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專業(yè)指導委員會.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物理學科教學指導意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力學實驗
      力學
      微型實驗里看“燃燒”
      弟子規(guī)·余力學文(十)
      弟子規(guī)·余力學文(六)
      弟子規(guī)·余力學文(四)
      做個怪怪長實驗
      NO與NO2相互轉(zhuǎn)化實驗的改進
      實踐十號上的19項實驗
      基于Matlab的瀝青路面力學響應(yīng)分析
      《實驗流體力學》征稿簡則
      渭南市| 上虞市| 丽江市| 大石桥市| 彭州市| 玉环县| 六枝特区| 武安市| 灵璧县| 雷山县| 彰化市| 长武县| 旬邑县| 广东省| 赤水市| 大足县| 郴州市| 廉江市| 惠安县| 泰来县| 辽阳县| 马鞍山市| 墨脱县| 舞钢市| 景洪市| 宜章县| 赤壁市| 遵化市| 唐山市| 杂多县| 武乡县| 黎城县| 清流县| 慈溪市| 饶平县| 湘潭县| 江川县| 拉萨市| 武城县| 武宁县| 昌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