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馬克龍和文物回歸的新想象

      2018-08-14 09:01:18何子維
      南風窗 2018年16期
      關(guān)鍵詞:大英博物館文物法國

      何子維

      2017年11月,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在西非布基納法索瓦加杜古大學發(fā)表演講,敦促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完成臨時或永久性返還非洲文化遺產(chǎn)的準備工作,而且高調(diào)承諾在其任期的五年內(nèi)完成。

      他甚至說,歐洲殖民活動的罪惡是不容置疑的。

      馬克龍的新政策似乎表現(xiàn)出某種真正的進步,至少在西方精英階層那里,這是一種后殖民時代的政治正確。而在殖民時代被掠奪的國家民眾看來,他對殖民活動的認知簡直是一種“良心發(fā)現(xiàn)”。這不僅讓馬克龍站上了道德制高點,也幫助法國在非洲和更廣闊的第三世界贏得了好感。

      事情真有這么簡單嗎?

      馬氏新風

      喜歡看熱鬧的媒體興奮起來,贊賞法國“新的文物歸還計劃”醞釀了某種風氣。

      有人借用托尼·朱特的一句話說,“歐洲像狐貍一樣,知道許多事情?!笨滟濕R克龍“新的文物歸還計劃”就像一只知道許多的狐貍,打破了法國建立的公共遺產(chǎn)“不可讓與”原則。

      公共遺產(chǎn)“不可讓與”原則建立于1566年法國頒布的《穆林敕令》。法國把探險家、科學家們所謂“環(huán)游世界”帶回并藏于法國博物館中珍寶,視為皇室遺產(chǎn)。《穆林敕令》稱,皇室遺產(chǎn)是不可讓與和不可變動的。也就是說,被皇室掠奪、被殖民者掠奪的東西,都是法國民眾的財產(chǎn),它們會永久地成為法國國家遺產(chǎn)的一部分,不會歸還原主。

      200年以后的法國大革命中,公共領(lǐng)域仍然固守著這一原則。這一原則也成為探險家、科學家環(huán)游世界、尋找財富和知識的唯一依據(jù)的原則。

      看上去,現(xiàn)在馬克龍好像真的要改變點什么了。

      就在馬克龍風頭正健時,批評的聲音也日漸高漲。

      異國文物的劫掠往往與侵略并存,當初它們被視為戰(zhàn)利品以證明征服者的鐵騎榮耀,成為政治凱旋論的重要工具。所以在現(xiàn)在一些學者看來,“歸還”的舉動,是為了掩蓋法國在非洲的黑暗歷史,最終無視法國在殖民后的更多責任。

      新計劃只是使法非關(guān)系暫時得到了緩和,然而,過去殖民歷史存留的種族主義等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事實上,最重要的是,控制仍在繼續(xù),法國政府對非洲法語國家的電力、電信、港口和機場的準壟斷沒有停止。

      承認掠奪并非難事,但是真正要歸還并不那么容易。

      早在2010年,大英博物館和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就承認,其收藏的中國文物中有部分是150多年前英法聯(lián)軍從圓明園掠奪來的。不過一旦問到“歸還嗎”“怎么還”就含糊其辭了。

      輿論沒有放過大英博物館,相反還不斷給大英博物館施加壓力,而且這種壓力就來自英國。歷史學家、BBC《文明世界》系列節(jié)目主持人大衛(wèi)·奧盧索加在2018年5月海伊文化節(jié)上指出,“如果世界中心轉(zhuǎn)向亞洲,如果脫歐后我們與英聯(lián)邦國家的關(guān)系會更加重要,那么認真聆聽他們的訴求對我們有益無害。要知道,他們記得曾經(jīng)發(fā)生過什么,也知道哪些東西被掠奪走了,對這些國家來說確實有真正的失落感。”

      大衛(wèi)很聰明。他首先坦率地承認,歐洲和美國的博物館里到處都是從別的國家掠奪來的物品。同時他指出,這些被掠奪的國家現(xiàn)在很多是英國的貿(mào)易伙伴,歸還文物不僅是一種道義責任,重要的是有助于改善英國脫歐后與其他國家的貿(mào)易及外交關(guān)系。

      大衛(wèi)甚至連怎么“合理”地歸還文物的方法都想到了。受美國綜藝節(jié)目Supermarket Sweep的啟發(fā),他建議大英博物館舉辦一次“超市大掃蕩”,給每個國家一輛巨型購物車和兩分鐘時間拿回自己的文物。

      除大英博物館外,其他名字響亮的博物館,法國盧浮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等,那些館藏的原本作為文化象征的文物,正在成為昔日的被殖民國家要求返還文物的訴求對象,推向風口浪尖。

      被打上馬賽克的掠奪

      西方國家對歸還文物的態(tài)度變化,在文物來源國甚至全世界來說雖然可喜,但在西方國家內(nèi)部,并非一致。一派斥其“掩蓋過去”,另一派則喜其“為未來投機”。不同立場形成了多重敘事話語。

      異國文物的劫掠往往與侵略并存,當初它們被視為戰(zhàn)利品以證明征服者的鐵騎榮耀,成為政治凱旋論的重要工具。

      讓粉絲們等了八年之久的漫威電影《黑豹》,就借超級反派艾瑞克之口表達了對文物一種看法。艾瑞克說:“是博物館用了上不了臺面的手段獲得了這些文物,而這些珍貴的東西原本應(yīng)該是源自瓦坎達文化?!?/p>

      站在博物館自身的角度,艾瑞克這種民族主義和“道德綁架”讓博物館很是受不了。因為就博物館自身而言,文物的公共價值和普世價值更為重要。

      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格·費舍爾在接受英國《衛(wèi)報》采訪時稱,館里來自全球各地的珍寶,能讓參觀者在同一個空間里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物,這樣才能體會到“文化的關(guān)聯(lián)性”。

      哈特維格這樣的說辭,在艾瑞克這樣的民族主義者看來,有詭辯的色彩,是在為“掠奪”二字打馬賽克。因為誰都知道,大英博物館里的那些珍寶在很多年前,一直是被當作為殖民主義勝利的象征存在的。

      國際主義與民族主義不同理解下的文化財產(chǎn),構(gòu)成了國際上關(guān)于文物返還的兩大立場,也是當代文明沖突的一個表征。但是帶著民族情緒談歸還問題前,先要對流出文物的途徑、方式進行嚴格區(qū)分和理解,而不是一股腦的憤怒。

      以中國為例,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文物流失時間跨度大,流失原因復(fù)雜。那么到底有多少件文物流失在海外?

      有兩組數(shù)據(jù)。一是中國文學學會的不完全統(tǒng)計和估算,自1840年英國對華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以來,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另一個來自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不完全統(tǒng)計,在全世界47個國家200 多家博物館的藏品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收藏的中國文物大約是館藏數(shù)量的10倍以上,估算共計有近2000萬件的中國文物流失海外。

      1000萬件與2000萬件,相差甚大,計算海外的中國文物數(shù)量是件困難的事。它們或因戰(zhàn)爭劫掠,不法商人走私出境,中國移民私帶出境,清宮散失,近二三十年盜竊、盜掘走私出境以及歷史上正常的貿(mào)易和交流等原因流失,如果單單使用“掠走”一個動詞來判定,缺乏足夠的嚴謹。事實上,除了暴力掠走之外,還有兩種情況導(dǎo)致文物散落海外。

      一是購買。二十世紀初,浙江著名古董商盧芹齋主營對外兜售文物,很多文物因此破壞流失,其中最典型的要數(shù)山西太原的天龍山石窟,完整的造像所剩無幾。1914年,美國人以12.5萬美元從盧芹齋手里買走了唐太宗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和“卷毛騧”兩塊石刻。

      中國人大都視盧芹齋為賣國賊,在西方他則被視為“東方文化的傳播者”,而盧芹齋自己認為:“中國的確失去了自己的寶貝,但是令我們感到欣慰的是,藝術(shù)沒有國界?!?/p>

      其二則更加復(fù)雜。文物、藝術(shù)品對歷史學家、考古學者和冒險家始終充滿著浪漫的誘惑。在19世紀中葉以后,西方掀起了西域探險熱,這群從事發(fā)掘和發(fā)現(xiàn)工作的人,其中亦不乏比較純粹的科學研究活動。新疆拜城的克孜爾石窟和吐魯番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畫,就是被一幫名為普魯士皇家吐魯番的德國考察隊,由探險家勒柯克(Albert Von Le Coq)率領(lǐng),切割為一小塊一小塊帶走的。當時中國在內(nèi)的國家,并無任何法律規(guī)定這些文物不得出境,盡管這并不意味著勒柯克這樣的行為合法。

      這兩種情況揭示的是,當初流失的某些文物,可能是在價值被自身文明所低估的情形下,被悄無聲息地“拿走”的,它們是在情、法、理的空白中遺失的。

      盡管這樣,指責“拿走”文物者的情緒,在文物流失國仍然是主流觀點。就像余秋雨在《道士塔》中所表達的,除了憤怒,還有無奈。

      難在歸來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理性看待文物顛沛流離的現(xiàn)實,以寬容心態(tài)思考如何利用海外流失文物服務(wù)國人,才是當下最具意義的工作。而讓文物歸來,其實是個老問題。

      國共內(nèi)戰(zhàn)后期,被時局裹挾南下涌進香港的人當中不乏文人學者和收藏家,無數(shù)國寶文物也就隨之流進了香江。建國之后盡管百廢待興,但中央政府收回流散國寶的態(tài)度堅決,周恩來專門成立了一個收購小組,通過香港收藏家徐伯郊疏通信息,一旦發(fā)現(xiàn)具有重要價值的文物,便不惜代價追回。

      其中最有名的是“二王”的兩幅書法作品。王珣的《伯遠帖》與王獻之的《中秋帖》在新中國成立后的1951年,眼看就要被香港的英國匯豐銀行收購,中央立即撥款48萬港元追贖,結(jié)束了這兩件國寶的顛沛流離。拿出現(xiàn)在看來區(qū)區(qū)48萬港元,在外匯儲備僅為1.57億美元的新中國,實在是天價。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民族文化主權(quán)意識的增強,讓非正常流失的文物回流,主要有三種形式:捐贈、回購和討還。

      經(jīng)一樁樁買賣的糾纏,當具有文化象征且不可量化的文物,可以用阿拉伯數(shù)字來計算價格的時候,流失的文物變成值錢的資產(chǎn),在拍賣場上,文物變成了資本的盛宴。

      捐贈是文物合法性回流的重要方式,其中不乏先例。頤和園萬壽山寶云閣流失的10扇銅窗,就是美國友邦保險公司創(chuàng)辦人斯達先生的基金會于1993年從法國收藏家手中購得,后無償送還中國。

      只是文物的價格不菲,以捐贈方式促成文物回歸寥若晨星,相比而言,回購的個案就非常多了。有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國際海外文物的回流,有90%是靠回購。有意思的是,2000年,火燒圓明園時流失的3件國寶銅鑄的牛首、猴首和虎首,以3000多萬港幣回購了。7年后,澳門賭王何鴻燊競拍6910萬港幣,贖回1件馬首。

      經(jīng)一樁樁買賣的糾纏,當具有文化象征且不可量化的文物,可以用阿拉伯數(shù)字來計算價格的時候,流失的文物變成值錢的資產(chǎn),在拍賣場上,文物變成了資本的盛宴。

      文物價格的不斷躍升,需要連續(xù)的資金投入,回購可能會成為無源之水。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在2004年流露,中國文物出現(xiàn)過回流,但最終被外國人在中國市場以高價收走了。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組織的拍賣會上就顯示,前三名都是國外客戶。即使中國藝術(shù)品買賣市場行情漸好,但國內(nèi)藏家的財力還是相差一個段位。

      回購明顯不是文物歸來最合適的方法。它不僅會推高文物的價格,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還默認了文物流出的合法性。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辰生也曾表示,非法流失的文物,一定要通過法律手段來討還,如用經(jīng)濟手段,反而會刺激流失,好事辦成壞事。

      遺憾的是,討還的門檻高得令人氣餒。

      真實的法律手段遠沒有這樣痛快淋漓。根據(jù)國際公約,在戰(zhàn)爭中被掠奪的文物應(yīng)該無條件歸還。正如前文所述,文物并非都是暴力“掠走”,加上由西方人主導(dǎo)的“法不溯及既往”的國際法原則和國際格式,讓中國要想依照國際公約索回千千萬被掠走的文物,困難重重。

      除此之外,要籌劃討還,須搜集足夠證據(jù)資料、法律依據(jù),并與外交手段配合。只是由于文物年代不一,有的久遠,搜集確切證據(jù)的成本變得極高,終也不了了之。

      文物的流失經(jīng)百年憤怒、無奈、悲涼的熔鑄,已成為公眾情感的DNA,一旦歸來的時機成熟,便會成為鼓蕩人心的時潮。站在時間的長河面前,歷史的基調(diào)是挫敗的?,F(xiàn)在,文物卻在歷史的挫敗感里激起了另一種想象。

      猜你喜歡
      大英博物館文物法國
      逃離大英博物館
      文物的棲息之地
      金橋(2022年6期)2022-06-20 01:35:46
      法國(三)
      幼兒100(2021年13期)2021-05-27 02:26:10
      法國(一)
      幼兒100(2021年8期)2021-04-10 05:39:44
      藏在大英博物館里的中國文房
      文物的逝去
      東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6:08
      文物超有料
      法國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國型男
      電影故事(2016年2期)2016-12-01 09:13:31
      大英博物館國際培訓項目培訓報告
      中國錢幣(2016年6期)2016-06-15 20:29:56
      法國浪漫之旅(二)
      六安市| 祁连县| 侯马市| 栾川县| 抚远县| 普洱| 营山县| 凉城县| 出国| 井研县| 太和县| 高雄县| 商水县| 康平县| 阿合奇县| 郸城县| 尼勒克县| 陆丰市| 仙居县| 安康市| 卢湾区| 凤冈县| 和硕县| 南京市| 三台县| 苏尼特左旗| 乃东县| 兴和县| 河津市| 江山市| 榆林市| 邢台县| 遂昌县| 彭泽县| 揭东县| 鲁甸县| 蓬溪县| 抚松县| 青冈县| 互助| 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