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國人情況如何我不知道,現(xiàn)代的中國人極其崇拜、向往與渴求英語,這是不爭的事實。尤其腰纏萬貫的、有頭有臉的、期望出人頭地的、希圖開眼看世界的、海外淘金的、希冀有所作為的中國人,把掌握英語看得更為重要。
中國人崇尚英語,是漸進的。恢復高考后,我參加七七級的高考,英語只是參考分,可考,可不考。因我那時只是跟著廣播學了一冊英語,剛剛知道了英語的皮毛,所以沒敢去考,但也沒誤事,被一所不錯的大學錄取了?,F(xiàn)在的情況已大不相同,倘英語不行,分不夠高,是斷難被好大學錄取的?,F(xiàn)在的中學生,英語水平比我大學畢業(yè)時還要高。
中國人以掌握英語為榮。能讀就好,能寫更好,如能聽能說,那就大好特好。但中國的英語環(huán)境并不好。此話怎講?因為在中國,學英語者不好張口。你說一句,就有那么一些人會說:你說的不標準,帶口音,等等,直教敢開口者立馬閉嘴,且永遠不敢再吱聲。其實,語言就是語言,是工具,是交流的媒介,不一定要合什么標準,不一定要好聽!
以我的經(jīng)驗,只要能張口,外國人一般能懂。說聽不懂中國人說英語的中國人,自己首先不行,所以挑剔別人。外國人不這樣,他們會鼓勵你,肯定你。就如普通話說得特流利特熟練特標準的人,你只要說中國話,什么方言(河南話四川話陜西話山東話等等)他都能懂個八九不離十。如果按挑剔者的標準,90%的中國人都不敢再說中國話。
挑剔中國人說英語不標準的,大多是文化根基不深,且不自信的中國人。他們要么自己不會講英語,也不想別人講;要么自己只會一點英語,別的不會,所以不希望別人也有此特長,所以打擊別人的積極性,以保持自己可憐的優(yōu)勢。
中國人的英語心態(tài)同樣是丑陋的,不那么磊落。
中國人學英語,不要聽別人如何評判,尤其不要聽同是中國人的評判。大膽地學,大膽地說,就無往不勝。
我在許多同胞的眼里嘴里,是英語說得不如農(nóng)民的人,可我出訪幾十個國家,走到哪里也可以作淺顯的交流,說明情況并不如別人所說的那樣糟糕。
我們完全不應該被“帶口音”“不標準”之類的口號嚇倒。
(摘自《牛撇捺文集:猶抱琵琶》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