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正衡
若論中吃又中看,恐怕沒有什么能超過婺源荷包紅鯉魚了。這種紅艷迷人的魚,簡直就是游動在水中的鮮花。在風景名勝地的池塘里,錦鯉是最常見的。但荷包紅鯉魚與身形靈動的錦鯉卻有很大差異,荷包紅鯉魚頭小尾短,背高體寬,脊部隆起,大腹似袋,故以荷包名之。
鯉魚是金魚的近親。據說,荷包紅鯉魚是由明代深宮中的金魚變化而來,某年一位婺源籍高官大佬告老還鄉(xiāng),皇上多少有點惡作劇地賜給水濕濕活魚一對。以后,這對千里迢迢小心呵護著捧回家鄉(xiāng)的魚,就在婺源繁衍生發(fā),花團錦簇,民間互贈,香火延傳。婺源歷史上曾屬徽州,山明水秀,松竹連綿,飛檐翹角的民居或隱現于崖峰青林之間,或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罩莩伺品回翌~這些帝王敕封外,連魚中也有皇親國戚?;罩荽髴羧思蚁苍谠褐芯虺鼗蛑么笏仔铕B(yǎng)好看的魚,亦觀亦食。荷包紅鯉魚同那些古樹茶亭、廊橋驛道一樣,展示的正是一種地域的風雅?;罩莸孛嫔线€有許多很特別的東西,就拿做菜來說,多喜歡蒸,清蒸、粉蒸、干蒸,從蹄髈到莧菜,不問葷的素的無不可以拿來蒸。弄得做徽菜的廚子到哪里都背著屜籠,雖是外人有點看不懂,不過你也別說,這蒸菜就同那些明秀的山水一樣,最能保住原汁原味。清蒸荷包紅鯉魚是婺源風味魚饌,以“池中芳貴,席上佳肴”聞名天下。
十年前,我?guī)ш犑「笨瘯稍L團去婺源。午后到達,第一餐在縣委招待所,就享受了清蒸荷包紅鯉魚的美味。白盆紅魚,真有點讓君子好色了。初見之下,感覺魚肉很厚實,特別是肚子上的肉呈透明狀,鼓鼓囊囊的,以為里面全是魚子,沒想到用筷子撥開來全是肉。迫不及待嘗上一口,果然名不虛傳,魚肉肥美嫩滑、甘腴香鮮,魚刺細小柔弱到可以忽略不計,特別是一點兒腥味都沒有,就像吃爽口的嫩豆腐一樣。眾人邊吃邊呼過癮,風卷殘云一掃而空。剩余殘湯,用湯匙舀了入口,也是鮮美異常。主人慷慨,我們受益,以后每天都有荷包紅鯉魚佐餐。
紅鯉魚先在油里煎一下,然后與咸肉豆腐大蒜一起燉制,亦為當地常見的食法,只是一定要放入足夠的紫蘇調味。
隔了六七年,一個暮春時節(jié)再去婺源。彼時婺源旅游開發(fā)正熱,旅游者到處可見。在縣城或那些熱鬧場所路邊店門前的水池里,紅彤彤一片,全是養(yǎng)的紅鯉魚的身影,無環(huán)肥燕瘦之分,大小都差不多,一條一斤多點,二三十元,現抄現燒。
這價格比早先貴了兩倍還拐彎,水漲船高。好在我們亦有經驗,憑著記憶,自己拿張地圖開著車子跑,倒也自在。比如我們想吃不是飼料喂出的魚,就往偏遠鄉(xiāng)村跑。原生態(tài)的荷包紅鯉魚長在深山人未識,市面上很少能見到,其真?zhèn)巫R別,看看那個明顯癟多了的魚肚子就大致知曉一二了。
(摘自“百度閱讀”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