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忠偉
每年入冬,看著春節(jié)放假時間表心頭總會涌起絲絲的遺憾。如果可以選擇,我要把假日延長十幾天,因為那時在家鄉(xiāng)將會有一場元宵社火,讓我年年為之魂牽夢繞。
我的老家在太行山腳下的一個偏遠小鎮(zhèn),每年正月十五是最熱鬧的時候。天剛蒙蒙亮,周邊十里八村的高手就陸續(xù)聚集在后場(當時的打谷場)忙碌起來,挖坑的挖坑,扎架子的扎架子,扯鋼絲的扯鋼絲,忙得不亦樂乎,有時還會因為搶占有利地形發(fā)生爭執(zhí),當然最后都是以相互謙讓而平息,畢竟誰勝誰負靠的不是地界,而是真正的功夫——“放老竿”。
“放老竿”是當?shù)氐耐猎?,其實就是放焰火,只是形式不同罷了。它是借助特定的空間與軌道在焰火中添加了多米諾骨牌的形式,表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內(nèi)涵,尤其是加入了村際比賽的成分讓其更加精彩紛呈。小時候一到這一天,我和村里其他孩子一樣睡醒后爬起來就往后場跑,找個視野開闊的地方畫個圈,再用白灰寫個“占”字就算確定這塊土地的使用權(quán)了。剩下的事就是眼巴巴地盼著太陽落山。
天剛黑透,只聽“砰”的一聲,三顆“炮打燈”同時升起,像是戰(zhàn)場上升起了信號彈,后場立刻喧騰起來,燃起的焰火映紅了村邊的半個山。我的眼不夠用了!東邊是“孫猴大鬧蟠桃園”,孫悟空在火焰的助推下,上下翻滾著躥上大樹摘桃子;西邊是“天女散花”,身著七色彩衣的仙女,裙帶飄飄,沿著高高懸起的鋼絲翩翩起舞,身后撒下片片銀花,形成一道花的瀑布,如詩如畫的場面讓人醉眼迷離。忽然人群向南邊擁去,我也身不由己被裹挾過去,腳下的“占”字早已失去意義,只見兩條噴著火舌的巨龍圍著扎起的圓架盤旋,中間的繡球在火舌的催動下滴溜飛轉(zhuǎn),煞是有趣。非常遺憾,北邊的“寶蓮燈”沒有顧上看,只有向別人仔細打聽。整個后場的人都顯得異??簥^,目不暇接的花樣讓所有人都流連忘返,甚至連崩起的火花燒爛了身上的新衣服都全然不顧了,只是癡迷地隨著流動的人群走著、游著……
三十年了,三十年沒有再看到家鄉(xiāng)的“放老竿”!城里生活的燈紅酒綠、新式煙花禮炮的絢爛和震撼,都沒能抹掉我對它的記憶。那流傳了多少代人的民俗,那帶著土腥味的歡樂,扮靚了我兒時的生活,也悄悄地在我心中烙下一縷思鄉(xiāng)的情懷,無論走到哪里,這縷情懷都不曾有瞬間的泯滅。一年又一年的變遷,一個又一個思親的佳節(jié),我多想回到家鄉(xiāng)的山村,再和鄉(xiāng)親們一起“放老竿”,一起享受這古樸的傳統(tǒng)文化,一起釋放思鄉(xiāng)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