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雯
考考大家,你們知道照相機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嗎?
在發(fā)明照相機之前,大家都是通過繪畫來記錄世界,人們也一直用“像不像”來衡量一幅畫的好壞。直到1839年世界上第一臺照相機的發(fā)明,撼動了當時一部分人的繪畫風格,他們認為有了照相機,很多畫面都可以“咔嚓”一下被記錄下來,而繪畫則更有魔力,它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個能凌駕于人眼之上的更美的世界。于是,在這些人的不斷努力推進下,印象派誕生了,并在經歷了重重困難后逐漸被社會所接納。
首先,我們先來聊聊“印象派”這個名字的由來。其實這個名字不是他們自己起的。當時,法國巴黎是歐洲油畫的中心,人們崇尚新古典主義嚴謹細膩的繪畫風格(如左圖)。而在1874年,一群心懷理想的年輕人在巴黎的一個公寓里舉辦了一場展覽,共有31位畫家參展,他們想要通過自己的作品來推翻傳統(tǒng),刷新歷史。而評論家們通過其中一個名叫莫奈的畫家的《日出·印象》這幅畫的名字,來諷刺這些年輕人的風格為“印象派”,而后人也延用“印象派”來形容這些畫家的風格,不過卻飽含崇拜與敬佩之情。這就是“印象派”名字的由來。
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這群杰出的印象派先驅:有善于表現(xiàn)光影冷暖,熱愛畫睡蓮的莫奈;有喜歡描繪派對場景和光線變化的雷諾阿;有擅長寫生畫水景的西斯萊;有喜歡畫蘋果的塞尚和擅長畫女人的馬奈……他們以對事物瞬間的印象作畫,強調色彩和光感,注重畫面的總體色彩,忽視細節(jié)的表現(xiàn)。正是因為有這么一群性格各異又勇于探索的人,憑借著他們對繪畫對生活的熱愛,革新了當時人們的審美,推動著西方藝術前進的腳步。
同學們,了解了關于印象派的故事,你們是不是也想像這些印象派大師們那樣去戶外觀察一下影子的顏色、陽光的變化和各種美麗的顏色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