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戲曲作曲、民族作曲及其他

      2018-08-15 11:19:20蔡際洲
      人民音樂 2018年5期
      關鍵詞:作曲戲曲音樂

      不久前收到恩師劉正維先生的新作《戲曲作曲新理念》,心中不免十分感慨:作為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資深教授,一位86歲高齡的老人,退休二十余年來仍然活躍在教學、科研第一線;筆耕不輟,碩果累累,桃李滿天下。

      劉先生是我國著名音樂學家,在中國傳統(tǒng)音樂尤其是戲曲音樂方面的研究成果早已令學界所矚目。他關于長江中上游戲曲聲腔系統(tǒng)的研究、關于二黃腔淵源的曲調考證、關于戲曲腔式及其板塊分布論等等,都已成為中國傳統(tǒng)音樂理論寶庫中的重要文獻。但是,作為一位作曲家,關于其作品、其作曲理論的貢獻與影響,仍鮮為人知。

      劉先生1956年畢業(yè)于中南音專(武漢音樂學院前身)作曲系并留校任教。六十余年來,除了從事教學、科研之外,還涉足音樂創(chuàng)作。他曾長期深入基層實地考察,或參與創(chuàng)作,或指導作曲。創(chuàng)作戲曲音樂二十余臺,涉及京劇、漢劇、楚劇、隨州花鼓戲、黃梅采茶戲、荊州花鼓戲等劇種。楚劇《追報表》、隨州花鼓戲《楚莊王》被攝制成電影,產生廣泛社會影響。此外,還創(chuàng)作湖北漁鼓《十萬英雄斬漢江》、湖北大鼓《月到中秋分外明》、湖北小曲《石破天驚》等曲藝音樂二十余部;歌曲《如今唱的幸福歌》等三十余首。他積極倡導在音樂學院主辦戲曲音樂(作曲)專業(yè),培養(yǎng)了一批作曲人才與音樂理論人才,如戲曲作曲家李大慶(“文華獎”獲獎劇目曲劇《劉秀還鄉(xiāng)》作曲)、李道國(“文華獎”獲獎劇目楚劇《大別山人》作曲)等,皆出自其門下。

      由此可見,這部沉甸甸的《戲曲作曲新理念》,凝聚著劉先生六十余年來在戲曲作曲方面的追求、奉獻與心血。

      目前,有關戲曲作曲的專著并不多見。已知較早的有上海音樂學院連波先生的《戲曲作曲》{1}。后來,作者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更名為《戲曲作曲教程》重新出版{2}。此外,還有中國戲曲學院朱維英先生的《戲曲作曲技法》{3}等等。如果說連、朱二先生的專著側重于戲曲作曲的技法和操作層面的敘述,有利于讀者進行板腔體、曲牌體劇種音樂的唱腔寫作和樂隊編配的話;那么,劉先生的專著則更側重于戲曲作曲的史論結合和“泛劇種”{4}技法的探討,并結合具體案例分析給人以新的啟迪。

      《戲曲作曲新理念》由三大部分構成。第一部分“上篇”——“戲曲作曲回眸”是對我國民族音樂作曲歷史的回顧。其中既有我國民族音樂發(fā)展的“三起三伏”與“文藝復興”;也有戲曲作曲的“五個發(fā)展時期”與“三大發(fā)展階段”。第二部分“中篇”——“戲曲作曲新理念”,這是該書的重點,由五章構成。諸如:第三章“戲曲旋律與它的DNA——三音列”、第四章“民族調式與它的DNA——徵羽兩大終止群體”、第五章“戲曲腔式的戲劇性功能及其板塊分布”、第六章“戲曲音樂結構的表現(xiàn)性”、第七章“音樂主題——戲曲作曲成敗的‘要道”、第八章“器樂曲的典型性創(chuàng)作”。第三部分“下篇”——“經典剖析”,作者結合傳統(tǒng)戲曲與現(xiàn)代戲曲的經典劇目,進行了音樂分析。諸如:第九章“‘三堂會審唱腔對情感的細膩刻畫”、第十章“京劇四大名旦的‘五花洞和荀派‘小姐啊唱段的精心雕琢”、第十一章“京劇《紅燈記》唱段的精心布局”、第十二章“京劇《杜鵑山》音樂創(chuàng)作的珍貴遺產”等等。

      戲曲作曲是什么?戲曲音樂還須作曲?戲曲作曲的理論研究有何意義?等等,這是在我國音樂學術界尤其是由“學院派”學者主導的音樂學術界尚未獲得共識,未得到較好解決的問題。筆者在15年前曾提及“中國式作曲”{5}問題,但人微言輕,反應寥寥。如今拜讀劉先生的專著,更引發(fā)筆者對相關問題的思考。

      思考之一:在中西對話的語境中,如何看待

      戲曲作曲及其理論建設?

      早在2003年,趙宋光、金相、喬建中、謝嘉幸四人曾提出了建設“新世紀中華樂派”的問題{6},并進行了深入討論。意在“走出西方”,擬從“理論、教育、表演、作曲”四個方面著手進行“連接交融”{7},使中華音樂以其獨特的風姿自立于世界音樂之林。這是一個極好的倡導,值得認真思考。在我看來,建設“中華樂派”所依托的根基必然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而戲曲音樂則是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集大成者,因此,在戲曲作曲的基本理論中,無疑凝聚著我們民族作曲理論的精華。戲曲作曲就是“中國式作曲”的典型代表,是建設“中華樂派”的重要組成部分。

      何謂“中國式作曲”?這是一個值得音樂學家思考的重要問題。雖然目前還不宜對其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并作出完滿的解讀,但竊以為它理應是在戲曲作曲基礎上的合理發(fā)展與延伸。由梅蘭芳先生提出,并由黃翔鵬先生進一步引申為中國傳統(tǒng)音樂發(fā)展規(guī)律的“移步不換形”,可作為對“自我”文化特征的高度概括。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說的“一種有規(guī)則的自由動作”{8},則是以“他者”的文化身份對梅蘭芳表演體系的精辟總結。值得注意的是,二者竟是這樣高度的契合——既要有創(chuàng)新發(fā)展,又要遵守一定之規(guī);作品中即要有新鮮的美,也要有熟悉的美。這是一種與西方音樂以“唯新唯美”為價值取向、以作曲技術的“徹底否定”為模式{9}迥異的發(fā)展路向。

      如果我們的理論研究能對以戲曲音樂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之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作出完滿的解讀,并從觀念、思維、技法諸層面對其進行高度的概括與歸納,那么,“中華樂派”之“理論”“作曲”將會呈現(xiàn)出全新的面貌。因此,我們今天拜讀劉先生《戲曲作曲新理念》的意義,還遠遠不在“戲曲作曲”本身。我們應該知道,西方音樂重“原創(chuàng)”,中國音樂重“再創(chuàng)”,這是二者的文化傳統(tǒng)不同所致。其價值就在于“相對”它們所根植的不同文化。因此,我們無須再陷于“作曲”與“編曲”誰更有意義、誰更高級的糾結之中,從而重新認識戲曲作曲的創(chuàng)造意義。同為“創(chuàng)造”,在東西方不同文化語境中的解讀不可同日而語。日本創(chuàng)造學會新紀盛紀指出:“創(chuàng)造是不同質的素材的新組合。這種定義對科學、藝術、哲學、宗教等精神活動的全部領域都適用?!眥10}日本東洋大學恩田彰也有類似看法,“把不同的信息和物質,用至今還沒有的新方法把它們結合起來,制造出有價值的東西的過程”{11}。從以上同屬東方民族的日本學者的見解中我們可知,戲曲音樂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還不在于材料的創(chuàng)新,而更在于舊材料的“新組合”。

      目前看來,戲曲作曲理論至少有如下幾方面的價值:

      一是為廣大戲曲劇團的作曲家提供理論指導。戲曲作曲理論尤其是“泛劇種”作曲技法,是在深入研究了若干劇種劇目音樂個案之后的再抽象,反映了我國戲曲音樂創(chuàng)作的一般規(guī)律。劇團的作曲家在“實踐”方面具有深厚的積累,但缺少的是“理論”指導。他們在熟諳了這些規(guī)律后,再結合本劇種的具體情況進行取舍,必然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有所作為。如能推而廣之,長期以來停留在“自發(fā)”階段的戲曲作曲便可走向“自覺”階段,從而結束這一領域“摸著石頭過河”的歷史。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由于種種原因使得戲曲音樂鮮見成功之作,少有廣為傳唱的經典唱段而難以走出“低迷”{12}。在我看來,缺少作曲理論的指導應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旋律大師于會泳為代表的現(xiàn)代京劇音樂創(chuàng)作,被公認創(chuàng)造了一個時代的輝煌。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不僅學貫中西,而且在戲曲作曲的實踐與理論兩方面都過硬。

      二是為“學院派”作曲家的音樂創(chuàng)作特別是民族歌劇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一般而言,大多數(shù)學“四大件”出身的“學院派”作曲家沒有學過戲曲作曲,因而既漠視戲曲作曲的存在,也不認同戲曲作曲的價值。然而,從文化屬性的角度看,他們學的是“洋作曲”,而非“土作曲”;是“他者”的作曲理論,而非“自我”的作曲理論。尤其是在民族歌劇的旋律寫作上,如何既有新意又具有民族風格,如何既滿足作曲家的個性展示又能在聽眾中不脛而走,如何使音樂主題既有不同人物的特點,又能與故事情節(jié)的“冷熱張弛”協(xié)調一致等等,一直是困擾作曲家的難題。因而在新時期以來的有些民族歌劇作品中,除了缺乏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外,還在表現(xiàn)人物性格和戲劇性沖突方面也存在著種種缺憾{13}。如果這些作曲家能“走出西方”并多一點文化自信,多一點文化自覺,從我們的“土作曲”理論中獲取營養(yǎng);那么不僅對民族歌劇的創(chuàng)作觀念、思維、技法等等都有所啟迪,而且將極大地改觀該領域的音樂創(chuàng)作現(xiàn)狀{14}。

      思考之二:在保護“非遺”的語境中,

      如何看待戲曲音樂的發(fā)展?

      在當下保護“非遺”的語境中,討論戲曲作曲,討論戲曲音樂的發(fā)展,是否有些不合時宜?是否是對戲曲音樂傳統(tǒng)的不尊重?這里涉及保護“非遺”的目的和戲曲音樂的發(fā)展觀問題。我們音樂學界,在如何對待非遺問題上也可聽到多種不同的聲音。對此我的基本看法是,對待不同類型的非遺品種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

      首先,從文化戰(zhàn)略的高度上看,戲曲音樂的發(fā)展也是文化多樣性的選項之一。

      眾所周知,保護非遺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維護文化的多樣性。這是面對工業(yè)文明所帶來的負面問題和全球化大趨勢的影響,人類做出的重要選擇。其經典表述,就是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道”。對此,武漢大學馮天瑜先生曾指出:“可持續(xù)發(fā)展之道是可以以中國古代的陰陽平衡觀為哲學基礎的??沙掷m(xù)發(fā)展之道在各個領域所要處理的都是多方面的關系問題。諸方面的平衡是人類文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而諸方面的關系又可以大體概括為陰陽兩個方面?!眥15}美國當代物理學家弗里喬夫·卡普拉認為,各種文化觀念中本身就存在有陰陽兩種因素:女性、收縮、保守、響應、合作、直覺、綜合可歸于“陰”;男性、擴張、要求、進攻、競爭、理性、分析可歸于“陽”。{16}根據(jù)以上學術理念,我們在文化藝術領域也可發(fā)現(xiàn)不少這種“陰”與“陽”對應關系:諸如文化戰(zhàn)略上的繼承傳統(tǒng)與革新創(chuàng)造、文化保護與文化發(fā)展、理論研究中的思辨性與實證性、藝術教育中的文化與技術等等,前者亦大體為陰,后者大體為陽。{17}這里的所謂陰和陽,乃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兩種不同傾向或曰不同因素,若其中一種因素發(fā)展過盛,則必然引起陰陽之間的失調。20世紀戲曲音樂發(fā)展的歷史告訴我們,過分強調保護或過分強調發(fā)展,均不利于其“陰陽”平衡發(fā)展。

      其次,從各類傳統(tǒng)音樂的社會功能來看,戲曲音樂有著不同于其他類別的特殊性。

      在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各類非遺品種中,保護與發(fā)展的情況可能有別。這就是,傳統(tǒng)音樂的社會功能不同,其保護與發(fā)展的側重也各有所異。盤點不同音樂體裁的傳統(tǒng)音樂我們可知:民歌、歌舞、器樂、儀式音樂、綜合性樂種等主要在于娛己;而戲曲、曲藝音樂則重在娛人。正因為前者的社會功能,或與民俗活動融為一體,或為傳情達意、修身養(yǎng)性、自我消遣等等,其中沒有聽眾的審美需求,更無演出的票房價值。因而對這類傳統(tǒng)音樂而言,我們應盡可能保持其原貌。戲曲音樂的特殊性在于,它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以面向公眾演出為己任。因此,它不可不考慮聽眾的審美需求和演出的票房價值。特別是隨著社會日益商品化、市場化,這種娛人的成分就愈加凸顯??梢娒鎸ψ鳛榉沁z的戲曲音樂,我們同時還肩負著保護和發(fā)展的雙重任務。因此,我們不要再以“二元對立”的觀念來看待戲曲音樂中的古今關系和新舊關系,而應以平衡、協(xié)調、互補的觀念來看待其間的既相對又相容。

      再次,從戲曲劇目的生產類型來看,戲曲音樂的發(fā)展更有其廣闊的天地。

      我們熟知,在戲曲劇目的生產類型上曾有過“三并舉”的政策。所謂“三并舉”,是指我們在劇目創(chuàng)作上要將傳統(tǒng)戲、新編歷史劇、現(xiàn)代戲三者并重。如果說傳統(tǒng)戲無需作曲家作曲,主要是傳承經典、保護傳統(tǒng)的話;那么新編歷史劇、現(xiàn)代戲則需作曲,給戲曲作曲家以用武之地。誠然,新編歷史劇、現(xiàn)代戲也可運用“套腔式”方法而無需作曲;但是,人們往往并不滿足在表現(xiàn)新內容的同時還服從于傳統(tǒng)戲曲音樂的“程式性”{18}。中國音樂學院董維松先生曾將戲曲音樂的創(chuàng)作方式總結為“套腔式”“編曲式”“作曲式”三種{19}。在這里,筆者特將這三種方式與上述“三并舉”中的三種劇目類型作一大致的對應:即傳統(tǒng)戲以套腔式為主(如《二進宮》);新編歷史劇以編曲式為主(如《曹操與楊修》);現(xiàn)代戲以作曲式為主(如《杜鵑山》)。如果我們真正把“三并舉”的政策落到實處,讓劇目生產在平衡、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軌道上發(fā)展的話,那么,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空間是留給作曲家的。

      綜上所述,可見戲曲作曲及其理論建設在我國音樂文化發(fā)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因此在這里,我要向長期以來在此領域辛勤耕耘并作出重要貢獻的劉正維先生,還有連波先生、朱維英先生等表示敬意,同時更期待這一領域還有更多的理論著述問世。遺憾的是,目前除了在中國戲曲學院外,戲曲作曲這一行當仍是一個被音樂界、戲曲界“遺忘”的角落。音樂界不承認,戲曲界不重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戲曲作曲家,就像是一個無人關心無人過問的“棄兒”。正因如此,有人提出音樂界、戲曲界“聯(lián)手”雙贏的倡導{20},還有人提出在音樂學院中設立“戲曲音樂系”的主張{21},等等。值得慶幸的是,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fā)展的若干政策》。我想,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應該是戲曲音樂發(fā)展的新機遇,但愿目前戲曲音樂的這種狀況不要持續(xù)得太久。

      {1} 連波《戲曲作曲》,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年版。

      {2} 連波《戲曲作曲教程》,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年版。

      {3} 朱維英《戲曲作曲技法》,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年版。

      {4} “泛劇種”作曲技法與戲曲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泛劇種化”不可同日而語。前者是指從戲曲音樂創(chuàng)作的“個別”中總結出的“一般”;后者是指戲曲音樂創(chuàng)作中不能體現(xiàn)劇種特色,風格的“泛化”現(xiàn)象。

      {5} 蔡際洲《從思維方式看中西音樂之比較——關于中國音樂研究與創(chuàng)作的哲學反思》,《音樂研究》2002年第3期。

      {6} 趙宋光、金相、喬建中、謝嘉幸《“新世紀中華樂派”四人談》,《人民音樂》2003年第8期頁。

      {7} 趙宋光《中華樂派的新世紀共建》,《人民音樂》2007年第1期。

      {8} 梅蘭芳《移步不換形》,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年版,第198頁。

      {9} 姚亞平《西方音樂的價值觀——關于“可能性追求”的討論》,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東方音樂學講壇”第9期專題講座,2017年4月25日。

      {10}{11} [日]高橋誠《創(chuàng)造是什么——四十位日本學者的創(chuàng)造觀》(段鎮(zhèn)譯),《上海青少年研究》1986年第1期。

      {12} 路應昆《當代戲曲音樂創(chuàng)作的兩個問題》,《藝術評論》2013年第5期。

      {13} 居其宏《當代歌劇音樂劇創(chuàng)作的幾個問題——在文化部“全國重點劇目創(chuàng)作會議”上的發(fā)言》,《人民音樂》1999年第10期。

      {14} 如果說中國歌劇的產生與發(fā)展,主要是受西洋歌劇與中國戲曲的影響的話,那么早在1950年代就有人將中國歌劇按創(chuàng)作風格分為偏“西洋”和偏“戲曲”兩種路向——前者如《草原之歌》,后者如《劉胡蘭》等(詳參田漢:《新歌劇的新任務與再飛躍》,載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輯《新歌劇問題討論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8年版,第1—6頁),迄今依然如此。所不同的是,“文革”之前偏“戲曲”的作品較多,“文革”后偏“西洋”者較多。然而,在音樂會上保留至今且經常上演的,被堪稱經典的,偏“戲曲”者較多。

      {15} 馮天瑜等《文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之道——東方智慧的歷史啟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頁。

      {16} [美]弗里喬夫·卡普拉《轉折點——科學、社會和正在興起的文化》,馮禹譯,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版,第24頁。

      {17} 蔡際洲《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音樂》2003年第2期。

      {18} 蔡際洲《傳統(tǒng)戲曲音樂與現(xiàn)代戲曲音樂的文化比較——關于“程式化”與“非程式化”現(xiàn)象生成原因的探討》,《音樂研究》1994年第2期。

      {19} 1989年7月,董維松先生在“中國戲曲音樂研究會第一屆年會”上作大會發(fā)言時,談到這一見解。關于這三種創(chuàng)作方式的解讀,詳參蔡際洲《楚劇音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戲劇之家》2010年第8期。

      {20} 汪人元《現(xiàn)代戲曲音樂發(fā)展之路》,《藝術評論》2013年第5期。

      {21} 管建華《在中國的音樂學院中設立“戲曲音樂系”的思考》,《中國音樂》2010年第4期。

      蔡際洲 武漢音樂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 金兆鈞)

      猜你喜歡
      作曲戲曲音樂
      AI:像貝多芬一樣去作曲
      學與玩(2023年1期)2023-02-21 05:48:34
      戲曲其實真的挺帥的
      邀你來我家
      北方音樂(2020年13期)2020-08-28 08:51:54
      作曲心語
      用一生詮釋對戲曲的愛
      海峽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2:44
      George Gershwin
      論戲曲批評的“非戲曲化”傾向
      戲曲研究(2017年3期)2018-01-23 02:50:39
      圣誕音樂路
      兒童繪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戲曲的發(fā)生學述見
      人民音樂(2016年1期)2016-11-07 10:02:41
      音樂
      曲阜市| 岳西县| 革吉县| 科技| 呼图壁县| 陵水| 上饶市| 南岸区| 岐山县| 林芝县| 安乡县| 石阡县| 正阳县| 资源县| 宝清县| 盖州市| 宁南县| 龙南县| 科技| 孟村| 黄平县| 平度市| 德州市| 大城县| 新干县| 长子县| 克什克腾旗| 扎鲁特旗| 县级市| 陈巴尔虎旗| 长沙市| 阿克陶县| 东宁县| 惠安县| 富阳市| 沂水县| 乐安县| 砀山县| 秦安县| 永善县| 福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