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敏
《自然之道》是以一個新奇的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不為大家所熟知的故事,來揭示一個富含哲理的啟示:“如果不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產(chǎn)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jié)果?!奔氉x課文可以看出《自然之道》中的故事得以引出相應的道理,全在于故事中的關鍵人物向?qū)А粋€生物學家的表現(xiàn)與議論。
課文中,作為生物學家的向?qū)В@樣一位關鍵性的人物有兩個很關鍵的表現(xiàn)。一是偵察兵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就遭到嘲鶇的攻擊后,同伴們讓他想辦法,他先表現(xiàn)出若無其事,后來在“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中,他竟然“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這真是不可思議的舉動,作為熟知幼龜生活習性的生物學家,他救偵察兵幼龜?shù)淖詈唵蔚霓k法就是把嘲鶇趕走即可,即使幼龜被嘲鶇拖離巢穴,距離肯定不大,那么他救下幼龜后,也應該把幼龜送回巢穴,讓幼龜把危險的信息傳遞給大家。可他反而明知故犯,竟不顧一切地把幼龜抱向了大海,使巢中的幼龜錯誤地認為很安全便傾巢而出,并最終導致了許多幼龜被食肉鳥當作了美餐。由此可見,造成幼龜受到傷害的不是別人,正是這位生物學家向?qū)?,他懂得偵察兵幼龜傳遞信息的奧秘,可做出的行動義不顧“自然之道”。
二是故事結(jié)尾,向?qū)б贿呑咭贿叞l(fā)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弊鳛橐幻钪O“自然之道”的生物學家,說出這種話看上去就顯得言不由衷。因為在大自然中,如太平洋綠龜在進入大海的過程中,必然要有一部分會成為食肉鳥的美餐,具體地說偵察兵幼龜剛一露頭就被嘲鶇發(fā)現(xiàn)并被攻擊就是個明顯的例子,說明那些食肉鳥早就掌握了幼龜進入大海的規(guī)律而在龜巢附近守候著。換句話說,幼龜是這個季節(jié)大量食肉鳥的食物鏈上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它們吃不到幼龜,這個食物鏈就會斷裂或改變,最終會影響整個島上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這對太平洋綠龜來說是福是禍都無法確定。因此說,真正的自然規(guī)律是幼龜在進入大海的過程中被食肉鳥吃掉一些是正常的現(xiàn)象,當然也就不值得“悲嘆”,這才是作為生物學家的向?qū)械膽B(tài)度。
從上述分析和解讀來看,由生物學家向?qū)饋淼墓适聼o法與課文要生發(fā)出的道理相對接,生物學家向?qū)艿难孕袑φn文中的“自然之道”是不支持的。
下面我們來看《自然之道》這個故事的又一個版本中與偵察兵幼龜相應的故事內(nèi)容,或許可以幫助我們?nèi)ダ斫馄渲械摹白匀恢馈薄?/p>
故事片段:
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大的幼龜巢穴。一只小海龜很小心地把腦袋從巢穴的沙地中探出來。我和同伴們爭著過來看時,聽到身后的樹叢中發(fā)出了翅膀撲閃的聲響。一只嘲鶇飛撲過來。
“別出聲,注意看,”當那只嘲鶇向小海龜?shù)哪X袋靠近時,生物學家向?qū)嵝颜f,“它馬上就要攻擊了。”
嘲鶇一步一步地逼近巢穴的出口,開始用嘴啄那只小海龜?shù)哪X袋,想把它拖到沙灘上來。
同伴們感到非常緊張,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
“你們?yōu)槭裁床蝗ブ浦??”一個同伴喊道。
生物學家向?qū)лp輕地說:“用不著擔心,這是自然規(guī)律。”
“我不能坐在這兒眼看著這種事情發(fā)生。”另一位同伴抗議道。
“為什么不聽向?qū)У哪兀俊蔽姨嫦驅(qū)мq護,“我們不應該干預自然進程。”
又一個同伴似乎贊同我的觀點說:“只要不危害到人類就行?!?/p>
“既然你們不去,那就看我的!”那位抗議者站了起來沖過去。
我們的爭吵驚動了那只嘲鶇,它振翅飛走了。那位抗議的同伴把小海龜從洞中拉了出來,幫助它爬向大海。
兩相比較,后一版本的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沒有變化,只是抱小海龜走向大海的人不是生物學家向?qū)Ф怯慰椭械囊粋€;這樣輕輕一變,生物學家向?qū)е粨撝f“自然之道”的理兒,就不可能有明知故犯的嫌疑了。而后一版本的故事要對接的道理是“并不是所有的幫助都能收到應有的效果,有時候好心會辦壞事的”。
綜上所述,向?qū)ч_始所說的“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本沒有錯,可課文作者也包括編者想借后續(xù)的故事讓人們從中讀懂“如果不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產(chǎn)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jié)果”,而強調(diào)的“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所憑借的故事中的關鍵性人物——生物學家向?qū)Т撕蟮男袨椤⒄Z言都存在虛假的嫌疑,那由此所得出的道理肯定難以站得住腳。也就是說,課文中的故事與所設定的“自然之道”的啟示對接不上。我們在教學中不妨只抓課文中的故事而淡化和模糊人物的身份,在學生獲得個性解讀后,適當引入后一版本故事的部分內(nèi)容,在比較中完成與單元主題相關的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