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健
惡性貧血是一種與維生素B12缺乏密切相關的疾病,是由于原因不明的胃黏膜萎縮,導致內因子缺乏或分泌不足,致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惡性貧血分為成年型和幼年型,成年型發(fā)病率隨年齡而增高。
維生素B12為含鈷的維生素,化學名為鈷胺,又叫鈷胺素。維生素B12易溶于水和乙醇,在弱酸(pH值介于4.5~5.0之間)條件下最穩(wěn)定,在強酸(pH值<2)或堿性溶液中會發(fā)生分解,遇熱可有一定程度破壞,但短時間的高溫消毒損失小,遇強光或紫外線易被破壞。普通烹調過程中,維生素B12的損失量約在30%。
維生素B12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參與制造骨髓紅細胞,防止惡性貧血,并能防止大腦神經受到破壞。具體作用如下。
1.促進造血。
2.維護神經系統(tǒng)健康。
3.促進葉酸的利用。
近年來,維生素B12的作用又有以下新的發(fā)現:
1.防治心臟病。美國科學家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日常生活中,大量攝取含有維生素B12的食物或者補充維生素B12制劑,可減少患心臟病的危險。美國加州大學的泰絲博士說,血液中半胱氨酸含量高的人,發(fā)生心臟病和死于心臟病的危險較大。如果給病犬同時服用藻酸和維生素B12,就可降低血液中半胱氨酸的水平。
2.解決時差。常出國的人,大都已經養(yǎng)成自己的一套時差解決法,例如經常聽到的方法就是運動。如果進行網球之類的運動,似乎可以消除時差癡呆的情況,也可以事先服用一些維生素B12。進行海外旅行而引起時差的原因,是由于體內生物鐘與當地的生活時間產生差距的緣故,維生素B12能夠幫助調整體內的生物鐘,以最快時間調整時差。
3.治療痛風。痛風的原因是食物所含的嘌呤體,以及體內核酸分解所制造出來的嘌呤體增加而引起的。意大利醫(yī)學研究指出,患上痛風的人除了要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外,還可以通過維生素B12及葉酸混合攝取間接地達到治療的效果。因為葉酸可促進核酸的合成,減少嘌呤體,可預防血中的尿素濃度提高,而維生素B12能促進葉酸的功能順利發(fā)揮,幫助葉酸的再利用。
4.保護脊髓、胃腸黏膜。維生素B12擁有紅色結晶物,它和葉酸一起促進核酸合成,能保護脊髓、胃腸黏膜。
5.促進兒童生長發(fā)育。維生素B12能夠促進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特別是蛋氨酸和谷氨酸,因此對各種蛋白質的合成有重要作用。所以,對于正在生長發(fā)育的嬰幼兒來說,維生素B12是必不可少的。
正常人體所需的維生素B12來自飲食,主要從動物性食物中攝取。植物中的大豆以及一些草藥也含有B12,其他植物性食物中基本上沒有維生素B12。在肝臟、腎臟、牛肉、豬肉、雞肉、魚類、蛤類、蛋、牛奶、乳酪、乳制品、腐乳中維生素B12含量較高。
自然界中的維生素B12都是微生物合成的,高等動植物不能制造維生素B12。并且維生素B12是唯一的一種需要腸道分泌物(內源因子)幫助才能被吸收的維生素。由于腸道細菌可以合成維生素B12,故一般情況下不缺乏。但如果患者腸胃功能異常,缺乏這種內源因子,即使膳食中維生素B12來源充足,也會引起惡性貧血。
正常成年人每日的維生素B12需要量為約2.5微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