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小岱
文學家余光中說:旅行,我不喜歡跟著李白,因為他不負責任,沒有現(xiàn)實感;我也不喜歡跟著杜甫,因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嚴肅;而蘇東坡就很好,他很有趣,我們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我覺得我不僅可以跟蘇東坡做很好的朋友,還可以做很好的飯友。在蘇東坡的人生中,除了詩詞之外,最愛的莫過于吃,任憑宦海沉浮,擁有美食,就等于擁有了全世界,即使是灰暗的歲月,亦能閃爍著幸福之光。
紹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荒涼之地海南儋州。據(jù)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蘇軾認為自己此去再無生還的可能,把一家人都安頓在了惠州,只帶了三子蘇過一起渡海。
儋州的生存環(huán)境很荒涼,蘇軾曾在《縱筆三首》中用“北船不到米如珠”來形容儋州生存環(huán)境的惡劣,他“盡賣酒器,以供衣食”,常以紅薯紫芋充饑,為了能讓日子過下去,蘇軾向儋州太守要了一塊官地,自給自足。
然而朝廷聽說蘇軾居住的是公房,立刻把他驅(qū)逐出去,好在蘇軾人緣不錯,當?shù)氐墓賳T和百姓幫助他蓋了五間草屋,勉強遮風擋雨,蘇軾還給草屋起了個名字:桄榔庵。
這么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蘇軾卻自得其樂,修身養(yǎng)性讀書作文。除了讀書作文及為當?shù)匕傩兆鍪乱酝?,吃依然是蘇軾生命中的主題,儋州這么一個荒涼的地方,蘇軾卻讓它成為了舌尖上的儋州,并且挖掘了一種美食:生蠔。
他給幼子叔黨(即蘇過)寫信道:
“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蠻獻蠔。剖之,得數(shù)升。肉與漿入水與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熟,正爾啖嚼……每戒過子慎勿說,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
翻譯過來就是:兒啊,爸爸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好吃的東西,海南這個蠻荒之地盛產(chǎn)生蠔,剖開處理干凈,與酒在一起同煮,吃起來特別美味。大個頭的生蠔呢,烤熟了吃,也特別美味。記住,千萬不要告訴別人,這是我們老蘇家的秘密,萬一被北方那些人知道了,跑到海南來搶我的心頭好,分我的生蠔怎么辦?記住,一定要保密!
聽起來很像一個段子,但還真的有人作證,四百多年后,晚明官員陸樹聲在其小品《清暑筆談》中倒是記述了此事:
“東坡在海南,食蠔而美,貽書叔黨曰:‘無令中朝士大夫知,恐爭謀南徙,以分此味。使士大夫而樂南徙,則忌公者不令公此行矣?;蛑^東坡此言,以賢君子望人?!?/p>
縱觀蘇軾的所有詩文,他贊美過河豚、贊美過蘆蒿、贊美過竹筍、贊美過豬肉、贊美過荔枝……唯獨沒有提到過生蠔,可見要保密這件事是真的。
蘇軾一生宦海沉浮,然而到了老年回憶自己的過往,他最懷念的仍舊是被貶謫三州(黃州惠州儋州)的那些日子,他在《自題金山畫像》一詩中,概括了自己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聞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聞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既是自嘲,亦是自我肯定,在無數(shù)個悲涼孤寂的日子里,蘇軾用自己的樂觀豁達來面對那些世事的苦難與悲憤。
而在那些難忘的日子里,蘇軾用他獨有的生活情趣創(chuàng)造美食、挖掘美食,與美食為伴,用曠達的心境創(chuàng)造出屬于他的人間煙火氣。正如《老饕賦》的最后一句: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闊而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