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莎
摘 要: 哲學作為一門古老的學問,不僅能夠給人以智慧,還能夠對一個人的生活和發(fā)展起到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學校教育中一定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哲學方面的教育。但是在過去學校教育中,更多的是重視學生專業(yè)課學習,對哲學教育存在一些不足。然而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重視哲學教育再次被提上日程。作者從這一角度入手,通過分析過去在哲學教育領域存在的一些不足,尋求哲學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并根據這一突破口提出哲學教育改革的途徑和具體措施。
關鍵詞: 哲學教育 哲學思考 教學改革
學習哲學不僅能夠增長人的知識與閱歷,還能夠開啟人的心智,給人以智慧和啟示。哲學是時代的精華,黑格爾曾說:“妄想一種哲學可以超出它那個時代,這與妄想一個人可以跳出他的時代,跳出羅陀斯島,是同樣愚蠢的。如果它的理論確實超越時代,而建設一個如其所應然的世界,那么這種世界誠然是存在的,但只存在于他的私見中,私見是一種不結實的要素,在其中人們可以隨意想象任何東西?!盵1]
然而就是如此重要的一門學科,如果缺了哲學教育的底子,那么學生人生的完整性就受到了破壞,其他的一切根本談不上[2],在我國現(xiàn)在的教育中卻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其實哲學作為一門古老的學科,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總結與升華,學好了它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哲學素養(yǎng),還能夠對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提供極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因此,在近幾年課程改革中哲學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其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不斷得到提高。
一、當下的哲學教育存在的不足
要提出哲學教學改革的途徑與方法,就必須先了解和掌握現(xiàn)行德哲學教育體系中存在哪些不足。只有這樣才能提出真正切實有效的改革方案。下面筆者就對現(xiàn)行的哲學教育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介紹與說明。
(一)目前我國哲學的教學內容與科學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相脫節(jié)。
哲學的存在與發(fā)展離不開現(xiàn)實生活,只有這樣的哲學才能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提供新的觀點和新的規(guī)律,從而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強大又堅實的思想基礎。但是目前的哲學教育與時代發(fā)展有距離,如高校通用的哲學教材就存在與現(xiàn)實生活與實踐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教材內容偏重于理論,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較弱;其次是其理論沒有進一步隨著社會與時代的發(fā)展而進步,還是停留在幾年前,甚至是幾十年前;最后是對于其他流派哲學的態(tài)度,也停留在過去,沒有根據時代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還是停留在對其進行批判和否定的層面,沒能看到其具有的積極意義。
當今時代的變化與發(fā)展速度前所未有。因此,為了使學生掌握真正有效、科學的哲學知識,不能用靜止的眼光看待問題,而要用積極、主動的眼光看待問題。具體來說就是哲學教學內容要緊跟時代的發(fā)展潮流與脈絡,不斷更新和優(yōu)化理念,使自己與現(xiàn)實實際緊密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內容真正適合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才能真正讓學生感受到哲學的溫度與內涵。
(二)目前哲學的教學方式比較呆板,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
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曾說:“哲學是使人作為人能夠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盵3]但是當前的哲學教學顯然沒有達到這一層次,第一方面是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仍然是傳統(tǒng)的講授法。也就是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機械地記憶、背誦。這種方式教學雖然省時省力,卻消減了學生對于學習哲學的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導致目前的哲學教育只是表面上的,是為了應付考試的,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和領會到哲學的內涵與精神;其次哲學教育中存在片面化和教師講授知識牽強附會等問題。具體來說就是有的老師在講課時為了證明某一理論的正確性,將與其關系不大的實例作為例子進行講授,出現(xiàn)為了證明而證明的不良現(xiàn)象。這樣的牽強附會使學生不理解相關的哲學思想,其結果是教學活動不僅沒有培養(yǎng)學生的哲學素養(yǎng),反而使其消減學習哲學的興趣和動力。
二、當下哲學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通過筆者上文的闡釋與分析,相信大家已經對當下哲學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有了初步的認識。那么如何解決呢?換句話說,哲學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又在何處呢?筆者就這一問題進行闡述與分析。
(一)堅持把改革放在首位。
目前,我國已經邁入發(fā)展的新時代,深化改革已經滲透到每一個領域之中。即面對問題,我們不能回避,而要積極行動,采取措施進行改革,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才能使我國的各項工作取得長遠的進步與發(fā)展。具體到哲學教育領域來說,我們在面對現(xiàn)在的不足與缺點時,不能固守舊習,而要始終將改革放在首位,只有堅定了這一理念,才能為哲學教育改革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才能使我國的哲學教育改革收到應有的效果,發(fā)揮作用。這就是哲學教育改革的第一個突破口。
(二)要明確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目的。
目前我國高校雖然都開設了哲學課程,但是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目的并不很明確。一些學生是為了得到相應的學分。這就使得一些學生對哲學的學習知識走馬觀花,難以真正體會哲學的深奧內涵。因此,在進行哲學教育改革的另一個突破口是使學生明確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目的,即指導學生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只有讓學生知道和明確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才能真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動力,才能讓哲學教育改革真正收到效果。這是哲學教育改革的第二個突破口。
三、當下哲學教育改革的途徑與具體措施
前文筆者闡述了我國目前哲學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進行哲學教育應該從哪里進行突破與切入,以下,筆者探究對策和具體措施。
首先是哲學改革的途徑問題。筆者通過多年實踐及對大量文獻的閱讀與分析,認為我國目前進行哲學教育改革的途徑只有一個,那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哲學思維。其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目前我國這種舊有講授法與考試相結合的哲學教育方法,雖然能夠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哲學思維,但是這種只掌握了幾個原理和規(guī)律的哲學思維,要指導學生的生活與實踐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若想讓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學生的實踐和生活中發(fā)揮其應有而對作用,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哲學思維;第二個方面是,我們都知道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與恩格斯,生活在幾百年前,因此對于他們的理論,要在理論基礎上結合現(xiàn)實形成自己的哲學思維,只有這樣才能在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靈魂的基礎上真正指導實踐與生活;最后是哲學思維不僅要關注書本上的內容,還要多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才能使自己的哲學思維不斷優(yōu)化和發(fā)展,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了解到哲學思維的重要性,我們進行哲學教育改革時要加強對學生哲學思維的培養(yǎng)與鍛煉。
其次是哲學教育改革的具體措施。既然改革的主要途徑是培養(yǎng)學生的哲學思維,那么其具體途徑又是怎樣的呢?面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解決:第一個層面是教師層面。哲學教師首先要明確哲學教育的重要性,只有理念改變了,行動才能有所改變。其次是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授方式,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書本上的理論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哲學的興趣,才能使哲學教育真正發(fā)揮作用;第二個層面是學生層面。學生要重視哲學的學習,端正學習態(tài)度,并且不能死記硬背,而要加深理解與運用,才能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深刻內涵。綜上所述,只有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運用,才能使我國的哲學教育改革真正收到成效,才能使我國的哲學教育工作不斷向前發(fā)展。
四、結語
目前我國的哲學教育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有許多不足與缺點亟待解決。因此,我們要積極進行哲學教育改革,由應試向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哲學思考能力轉變。只有這樣我國的哲學教育改革才能取得成效,我國學生的哲學能力和哲學素養(yǎng)才能真正得到提高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12.
[2]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153-154.
[3]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