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繼芳
[摘要] 目的 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護理對策和臨床分析。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常規(guī)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對實驗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血糖控制穩(wěn)定率和痰菌轉陰率。 結果 護理后,實驗組的血糖控制穩(wěn)定率和痰菌轉陰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綜合性、全面性的護理干預應用于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護理中,有非常顯著的療效,可廣泛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糖尿??;肺結核;護理對策;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2(a)-0005-02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and Clinical Analysis of Diabetes Combined with Tuberculosis
QIU Ji-fang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stitute of Pingyi, Linyi, Shandong Province, 273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rsing strategies and clinical analy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combined with tuberculosi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and tuberculosi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outine group us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h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and the blood glucose control stability rate and negative rate of sputum bacteri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blood glucose control stability rate and negative rate of sputum bacteria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obvious(P<0.05).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ith tuberculosis can obtain an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which is worth wid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Diabetes; Tuberculosis; Nursing strategy; Clinical analysis
結核病的高發(fā)人群即糖尿病人群,其患結核病的機制是營養(yǎng)不良和血糖增高以及代謝紊亂。患者患上結核病之后又會使糖尿病的病情加重,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給患者帶來非常大的痛苦,為了保障患者的生存質量,需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實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該次研究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常規(guī)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38~69歲,平均年齡為(57.89±5.66)歲。病程為2~12年,平均病程為(7.39±2.19)年。其中,5例患者為I型糖尿病,35例患者為2型糖尿病。實驗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齡40~68歲,平均年齡為(57.22±5.38)歲。病程為3年~10年,平均病程為(6.98±2.36)年。其中,4例患者為I型糖尿病,36例患者為2型糖尿病。對比常規(guī)組和實驗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一定的可比性。該次研究患者均對知情同意書進行了簽署。
1.2 方法
①心理護理,肺結核病和糖尿病均是慢性病,難以治愈,而且有較長的病程,因此患病之后,許多患者都會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抑郁、焦慮以及恐懼等情緒,帶給患者的精神壓力也是極大的。作為醫(yī)護人員,要強化同患者的溝通和交流,密切關注其心理變化,并在適當時候展開心理護理干預,緩解其焦慮和緊張等負面情緒。在溝通的過程中,醫(yī)護人員要用親和的態(tài)度,溫和的語言,讓患者感到溫暖,產生舒適感。同時要讓患者了解同疾病相關的知識,介紹成功治愈的案例,打消其顧慮。另外,告知患者心態(tài)對身心健康產生的影響,并叮囑其用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正視自身的疾病,這樣才能讓其更為積極主動地配合相關的治療。②飲食護理,肺結核這一疾病具有消耗性和慢性的特點,患者需要食用高熱量和高營養(yǎng)食品,偏向于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而血糖控制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所以需要對患者攝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量進行控制。綜合各種情況,可適當?shù)胤艑掞嬍晨刂?,在對總熱量控制的情形下對適量脂肪和高纖維、高熱量和豐富維生素、中蛋白和低糖飲食進行選用,與此同時要保障定餐和定量以及定時。患者在實際攝入時,攝入總量應控制在125.60~146.54 kJ/(kg·d)左右,一般攝入55%~65%總熱量的碳水化合物,可對麥面和糙米以及玉米面等進行選用。此外,要使肺結核患者營養(yǎng)需求得以滿足,保障1.5 g/(kg·d)的蛋白自攝入量,比方說乳類和蛋類、畜禽類和瘦肉類的的等。最重要的是,要讓患者多多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豆類以及綠色蔬菜[1]。③用藥指導,在治療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時,首先需對其血糖進行控制,而要想對血糖進行控制,就應按照醫(yī)囑給藥,比方說讓患者飯后服用雙弧類藥物,于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胰島素[2]。在對降糖藥服用時,需嚴密地對患者病情變化進行觀察,對其血糖進行監(jiān)測,防止其服用出現(xiàn)低血糖情況。一旦患者有全身乏力和饑餓、出汗和心悸以及頭暈等臨床癥狀,需在第一時間對其血糖進行監(jiān)測,若發(fā)生低血糖情況,要予以患者點心和糖水等食物[3]。若患者出現(xiàn)昏迷或抽搐,要采用到靜脈注射的方式對20~40 mL 50%的葡萄糖注射液進行注射,與此同時對患者的血糖情況進行檢測,對尿液進行收集,同醫(yī)生協(xié)作控制患者的血糖。在實行抗結核的治療過程中,需對抗結核藥引起的不良反應引起足夠重視,對鏈霉素進行采用時也應注重眩暈和聽力以及耳鳴等反應。為了防止出現(xiàn)末梢神經炎,當患者在口服異煙肼時需讓其服用維生素B6。還有,需注意的是,異煙肼會對正常糖代謝起到一定的干擾作用,利福平會對降糖作用產生一定影響,而作為醫(yī)護人員要加大力度展開護理工作[4]。④預防發(fā)生并發(fā)癥。醫(yī)護人員應注重對患者的泌尿系統(tǒng)變化和呼吸癥狀變化進行觀察,防止其出現(xiàn)尿毒癥和多發(fā)性神經炎、腹瀉和酮癥酸中毒、失血性休克和吸入性肺炎等并發(fā)癥。最后,出院指導,醫(yī)護人員要做到以下幾點:①要告知患者日常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包括如何預防疾病,控制血糖。②讓患者適當?shù)卣归_運動,定期痰檢,并對血糖進行復查。③應讓患者按時按量服藥,保持個人衛(wèi)生,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睡眠習慣、生活習慣[5]。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血糖控制穩(wěn)定率和痰菌轉陰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把所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納入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以(x±s)和(%)表示計量與計數(shù)資料,t檢驗與χ2檢驗差異,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常規(guī)組:28例患者血糖控制穩(wěn)定,血糖控制穩(wěn)定率為70.0%,29例患者痰菌轉陰,痰菌轉陰率為72.5%。實驗組:37例患者血糖控制穩(wěn)定,血糖控制穩(wěn)定率為92.5%,36例患者痰菌轉陰,痰菌轉陰率為90.0%。對比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穩(wěn)定率和痰菌轉陰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肺結核同糖尿病是互相影響的,當患者患上糖尿病之后,極易發(fā)生蛋白質代謝失調,引起營養(yǎng)不良,使機體的組織抵抗力以及修復力逐步降低,而且當增加了血液和組織的糖量之后,更利于結核菌繁殖。臨床在治療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過程中,十分有必要展開針對性的護理,這樣才能夠保障治療療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6]。
在該文的研究中,選取80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常規(guī)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對實驗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從研究的結果來看,常規(guī)組血糖控制穩(wěn)定率為70.0%,痰菌轉陰率為72.5%。實驗組血糖控制穩(wěn)定率為92.5%,痰菌轉陰率為90.0%。對比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穩(wěn)定率和痰菌轉陰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代表,通過實行全面性的護理干預,更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提高其痰菌轉陰率。
綜上所述,針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實行有效的護理干預,療效確切,可廣范圍地推廣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 顧惠芳,楊蕓,傅亞萍,等.延伸護理模式應用于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對其自我管理及臨床療效的影響[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6,45(4):489-492.
[2] 趙艷君,孟桂云,何麗蕓,等.SGA與NRS2002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營養(yǎng)調查的分析與研究[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39(12):1576-1579.
[3] 李永波,霍雪娥,曹盼,等.47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CT平掃診斷分析[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7,9(5):148-150.
[4] 魏高文,魏歆然,裴異,等.蜂膠類黃酮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外周血WBC與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7,37(8):891-894.
[5] 李月翠,周晶,李成行,等.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補充維生素D3的臨床價值[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2015,42(5):306-309.
[6] 孫文焱.單純肺結核與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影響因素的對比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31):93.
(收稿日期:2017-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