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月玲
[摘要] 目的 探討胰島素應用于糖尿病治療的臨床效果與價值。方法 選取該院2017年3—10月期間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按照其意愿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給予胰島素注射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胰島素泵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57/60),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5.00%(45/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血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的血糖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糖尿病患者運用胰島素泵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快速穩(wěn)定患者的血糖,改善相關指標,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 胰島素泵;糖尿病;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2(a)-0080-02
隨著當前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各種營養(yǎng)的攝入量相對增多,這就使得其體內剩余狀況有所改變,從而造成某些成分超過了機體的正常需求,從而形成病態(tài)[1]。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該種病態(tài)會越加凸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基礎性疾病,很多都是在這種狀況下形成的[2]。其中,糖尿病的形成不僅與體內成分過剩相關,還與個體的胰島素分泌存在缺陷相關。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代謝性疾病。該種疾病以血糖偏高為主,隨著病程的嚴重化,可能會導致患者頭暈、動脈狹窄等病癥出現[3]。可以說,該種疾病的存在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尤其是隨著個體年齡的增加,其病癥也會逐漸加重。同時,糖尿病作為一種終身性疾病,患者痊愈的可能性很低。多數患者需要服用藥物來控制血糖,以使之維持在正常水平。 但是,在血糖控制效果上,不同的治療方案也會存在差異。在近年來,該院采用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的臨床效果較好,故而,于2017年3—10月該院就糖尿病的治療方案進行探討?,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按照其意愿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患者。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臨床診斷標準[4];②患者以及其家屬對該次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所有患者均無其他器質性疾病與血液疾病。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38:22,年齡46~82歲,平均年齡(52.12±4.23)歲,病程2~18年,平均病程(6.21±1.87)年;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34∶26,年齡44~83歲,平均年齡(52.35±4.21)歲,病程3~19年,平均病程(6.45±1.8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方案治療。所有患者均在三餐前30 min給予皮下注射短效胰島素。在臨睡前,對其給予皮下注射中效胰島素。根據患者個體重量的差異,可以適當的對其用藥劑量進行控制。基本上按照公式用藥劑量=體質量(kg)×0.6。然后再根據患者血糖水平變化,適當的增減用量。
觀察組患者給予胰島素泵治療。設置泵基礎量為每日胰島素劑量的40%~50%,剩余劑量,在三餐前予以追加。通常來說,選用諾和靈作為泵用胰島素。
所有患者在治療的基礎上,都需要給予適當的聯合運動治療和飲食控制。
1.3 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相關生理指標,主要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為主。同時,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的變化,將其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患者血糖指標趨于正常,無臨床癥狀;有效:患者血糖指標相對改善,臨床癥狀改善;無效:患者血糖與癥狀無變化。治療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數據以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57/60),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5.00%(45/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血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的血糖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3 討論
隨著當前,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由于代謝異常所發(fā)生的疾病相對增加。其中,以糖尿病最為常見。糖尿病是指由于患者體內血糖過高所造成的一系列代謝疾病,隨著病程的延長,可能會引起各種組織的慢性損害與功能性障礙[5]。尤其是隨著個體年齡的增加,其病癥也會逐漸加重。同時,糖尿病作為一種終身性疾病,患者痊愈的可能性很低。多數患者需要使用藥物來控制血糖,以使之維持在正常水平[6]。對于這類疾病,臨床主張積極治療。而在治療上,以胰島素藥物的運用較為常見。皮下注射胰島素是臨床主要的給藥方式,通常可以分為短效、速效和中長效胰島素制劑,能夠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由于用藥的反復性,很容易會導致個體發(fā)生局部感染,從而引起皮下硬塊等并發(fā)癥,進而導致整體療效不佳。胰島素泵又被稱為人工胰島,其實際上是一種持續(xù)性的皮下胰島素注入儀器[7]。該種儀器模擬人工胰島組織,根據個體的需求,精確的釋放外源性胰島素,從而達到短時間內控制個體血糖的效果[8]。同時,該種設備能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來進行計量調整,從而使得追加的劑量符合實際狀況。在治療的過程中,選用速效和短效胰島素制劑,持續(xù)24 h微量皮下泵注,抑制胰島素吸收率變異性,減小血糖波動性[9-10]。
在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指標治療前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指標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胰島素泵能夠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預防血糖低下的發(fā)生可能,同時,還不會導致個體因反復用藥出現的皮下感染的可能??梢哉J定該種治療方案具有優(yōu)勢。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患者運用胰島素泵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快速穩(wěn)定患者的血糖,改善相關指標,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艷嬌. 2型糖尿病腎病選擇不同降糖藥物的療效比較及其相關危險因素分析[D].大連:大連醫(yī)科大學,2017.
[2] 盛金艷,孫曉敏.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胰島素治療的護理研究進展[J].外科研究與新技術,2017,6(1):60-64.
[3] 戴慧芳,蘇小游,吳朝明,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后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的有效性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5):1050-1053.
[4]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5,7(3):26-89.
[5] 壽成珉,周旦陽,陳惠萍,等.胰島素泵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中的療效與安全性[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4):582-584.
[6] 陳蕓,方芳,周意,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產前胰島素泵短期強化綜合干預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3,20(23):45-49.
[7] 袁紅娣,馮金娥,徐玉斕,等.胰島素泵在非糖尿病病區(qū)的應用和管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8):731-732.
[8] 徐有偉.胰島素泵強化治療不同病程初診2型糖尿病的臨床觀察及隨訪研究[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6,26(18):68-74.
[9] 葉素惠.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泵的應用及知識需求狀況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4(15):1425-1426.
[10] 李曉蕾,齊曉玲,徐禮五,等.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系統(tǒng)聯合胰島素泵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6,24(3):219-222.
(收稿日期: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