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飛
摘 要:將計算機數據經數控軟件傳輸至機床控制系統(tǒng)中,是確保機床能夠按照設計要求而運行的主要途徑。本文從設計軟件及設計方法兩方面,簡要闡述了數控軟件的設計與應用方法?;诖耍攸c對通信技術的實現以及數據傳輸過程進行了研究,具體探討了技術的實現方案。為數控車床運行提升效率,以及故障發(fā)生幾率的降低提供相關保證。
關鍵詞:數控車床;數控軟件;數據傳輸技術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4.054
0 前言
隨著制造業(yè)中數控車床應用數量的提升,傳統(tǒng)的手工編程以及參數輸入方法,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為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實現自動編程、提高數據的傳輸速度,成為了制造業(yè)需重視的主要問題。自動編程需采用CAD以及CAM等軟件進行。而CAXA數控車,則是支持編程過程得以完成的基礎??梢?,數據傳輸技術較為復雜,對其實現方式加以研究較為關鍵。
1 數控車床軟件的設計與應用
1.1 設計軟件
CAD與CAM為數控車床設計所需的主要軟件,該軟件支持繪制視圖、鍵入參數等多項功能。必要時,設計人員同樣可采用CAD軟件設計特定的曲線,以準確的描述車床生產的特證。CAM軟件具有圖紙分析、輪廓建模、刀路軌跡生成、加工檢驗等多項功能。以兩軸加工為例,數控車床一般僅能夠從兩個方向,實現對工件的加工[1]。將CAM軟件應用到加工過程中,有助于規(guī)范X軸以及Z軸的參數。以此為基礎,控制工件的加工長度,達到減小工件參數誤差的目的。除此之外,CAM軟件,同樣可有效定位刀位點,避免刀位軌跡出現偏差。
1.2 應用方法
以車削加工為例,應按照以下步驟,對數控軟件加以設計:(1)工作人員可首先根據不同零件,繪制不同圖形。繪制時,應采用端面中心區(qū)域,作為原點。在此基礎上,點擊直線命令,繪制出零件的大體輪廓。(2)根據加工需求的不同,加工程序的編制方法同樣不同[2]。例如:鉆孔的過程,應采用鉆孔工具進行設計。在規(guī)范鉆孔深度及孔徑參數的基礎上,確定刀具軌跡。(3)當刀具軌跡生成后,應采用軌跡仿真的方式,觀察軌跡的運行效果,進而及時發(fā)現加工方案中存在的問題。(4)經驗證方案無誤后,即可立即展開加工。
2 數據傳輸技術的實現
為確保產品加工中,各項參數均能夠與數控軟件中的參數相符合,將數據傳輸技術應用到加工過程中是重點。
2.1 通信技術
(1)DNC系統(tǒng)。DNC系統(tǒng),由管理模塊、分析模塊、通信模塊等部分構成。其中,管理模塊的功能,在于實現對人力資源、服務器、客戶端以及刀具的管理。分析模塊的功能,在于對各項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通信模塊的功能,則在于確保機床能夠直接調用管理服務器上的代碼。需注意的是,為提高生產的安全性,通信端的權限,應由數控軟件進行統(tǒng)一管理與控制。DNC系統(tǒng)接入方式,以RS-232C轉以太網接入為主,且支持多串口接入。通信時,數據可經不同通道,分別傳輸至機床中。采用該方式實現通信,數據傳輸速度快、質量高,優(yōu)勢顯著。
(2)系統(tǒng)安裝。系統(tǒng)的安裝流程如下:1)將通信端的CONF1G.GFG文件打開,根據系統(tǒng)的提示,選擇相關程序點開。2)將管理文檔的類型設置為3,使通信關閉。如需打開,則需將文檔類型設置為0。3)有關人員可經“網絡DNC客戶端普通機床使用點數”窗口,選擇機床點數,在傳輸控制指令的基礎上,實現對數控車床運行狀態(tài)的控制。系統(tǒng)安裝過程中,應注意,如系統(tǒng)處于關聯模式,使用通信技術時,必須選擇“DNC通信服務器”。通常情況,在“DNC”下,均會存在Setup.exe的項目。該項目中,各項參數必須精確設置,以免對系統(tǒng)性能造成影響。
(3)通信流程。數據傳輸及通信流程如下:1)選擇機床:有關人員可在系統(tǒng)中,選擇需要通信的機床。同時,根據系統(tǒng)的提示,對機床的參數進行設計。2)NC代碼發(fā)送:有關人員可選擇“串行通信”,在此基礎上,將NC程序文件打開,傳遞NC代碼。3)NC代碼保存:NC代碼發(fā)送完成,并已被計算機接收后,接收狀態(tài)可自行更改為運行狀態(tài)。4)通信終止:如數據處于傳輸過程中,可通過點擊“終止傳輸”的方式,使數據傳輸的過程停止。除此之外,有關人員還可選擇“XON”信號的接收方式,提高信號接收時段的合理性。
2.2 傳輸過程
(1)傳輸線路。有關人員可利用SYSTEN功能,顯示系統(tǒng)畫面。根據系統(tǒng)的提示,選擇是否需要在線顯示監(jiān)控畫面。數據傳輸時,可將設備波特率的每秒位數,控制在9600左右。同時,將“1”設置為停止位,將“7”設置為數據位。確認傳輸線連接正確后,將機床的運行方式,設置為EDIT,并利用CAXA網絡,以及DNC軟件發(fā)送數據,機床則可隨即進入到循環(huán)加工狀態(tài)。將上述數據傳輸技術,應用到產品加工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在線加工質量,且可縮小加工中的參數誤差,優(yōu)勢顯著。
(2)后處理措施。數控車床后處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刀具路徑的合理性,提高系統(tǒng)對G代碼指令的識別能力、提高控制指令的生成水平。以換刀指令為例,生成程序如下:
N100 M05;
N105 T0101;
N110 S1000 M03;
以G代碼的識別為例,有關人員可將G00,設置為“快速定位”,將G01,設置為“直線插補”,將G02設置為“順時針圓弧插補”。為確保刀具的運行軌跡無異常,可采用G40,建立刀具補償取消措施,提高數據傳輸模式的合理性。
3 結論
綜上所述,為提高數控車床運行的穩(wěn)定性及安全性,制造業(yè)應將CAD及CAM軟件,應用到車床中,以明確機床的運行參數。在此基礎上,根據車床運行需求,設計DNC系統(tǒng)。通過發(fā)送及接收NC代碼的途徑,使數據傳輸與接收的過程得以實現。借助數據傳輸技術,實現對車床運行的實時控制,為企業(yè)生產效率及生產質量的提升提供保證。
參考文獻:
[1]肖元昭,岳磊.基于OpenGL的虛擬數控車床加工仿真系統(tǒng)設計及應用[J].河南科技,2017(19):71-72.
[2]韓志引,吳慧君,夏山鵬.數控仿真軟件在數控車床試切對刀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06):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