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知措,鬧 增
(1.海南州殘疾人聯(lián)合會康復醫(yī)院,青海 海南 813000;2.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藏醫(yī)院,青海 海南 813000)
小兒腦癱是影響幼兒成長的疾病,主要是幼兒腦中樞神經(jīng)出現(xiàn)病變導致患兒四肢都出現(xiàn)能力受限的問題,大腦整體發(fā)育不夠成熟。小兒腦癱不僅危害幼兒的健康成長,也會增加患兒家庭負擔,需要對該項疾病進行分析。引導式教育是一項經(jīng)過學術(shù)探索而形成的,主要是通過他人的有效引導以及教育,利用綜合性的康復手段進行輔助性的治療,在臨床中得到推廣。為了更好的分析引導式教育對小兒腦癱起到的康復效果,以我院收治的60例腦癱患兒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腦癱患兒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女,年齡2~7歲,平均年齡(3.8±0.2)歲。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8歲,平均年齡(4.2±0.4)歲。兩組患兒在平均年齡等基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形式的臨床護理,同時對患兒實施常規(guī)形式的藥物治療,并對患兒進行運動療法等臨床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chǔ)上實施引導式教育,具體為以下幾方面的治療。第一,對患兒實施心理干預。在患兒住院之后對其進行全身檢查和評估,掌握患兒的心理狀態(tài),制定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如音樂治療與心理疏導等,以此對患兒進行心理干預與具體指導。第二,對患兒進行運動功能的訓練[1]。對患者進行綜合性的病情分析,制定比較全面的訓練計劃,科學制定訓練內(nèi)容。主要是對患兒實施軀體功能、肌張力以及智力等方面的評定。同時,對患兒進行生活能力以及肢體能力的評定。第三,增加對患兒進行語言以及智力訓練。通過鼓勵的方式引導幼兒發(fā)言,提升幼兒自主說話的主動性。第四,對患兒開展飲食以及皮膚護理。保障患兒每日的營養(yǎng),鍛煉患兒自己吃飯,促使患兒實現(xiàn)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也促使幼兒實現(xiàn)大腦的鍛煉。
本次實驗的評價標準是觀察并比較兩組患兒在ADL以及BSA這兩項上的評分,分析兩組治療方式取得的康復效果。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
通過對患兒開展引導式教育,患兒在的生活能力以及社會適應等能力評分均要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ADL評分為(86.81±2.2)分,BSA評分為(79.45±1.3)分;對照組ADL評分是(66.32±2.6)分,BSA評分為(63.02±1.4)分,觀察組康復效果要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ADL以及BSA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兒ADL以及BSA評分比較(±s,分)
組別 ADL評分 BSA評分觀察組 86.81±2.2 79.45±1.3對照組 66.32±2.6 63.02±1.4
小兒腦癱是影響幼兒成長的疾病,主要是幼兒腦中樞神經(jīng)出現(xiàn)病變導致患兒四肢都出現(xiàn)能力受限的問題,大腦整體發(fā)育不夠成熟。小兒腦癱不僅危害幼兒的健康成長,也會增加患兒家庭負擔,需要對該項疾病進行分析[3]。選擇我院收治的60例腦癱患兒,隨機平均分成對照組以及觀察組,前者實施常規(guī)形式的臨床護理,后者開展引導式教育。
通過對患兒開展引導式教育,患兒在的生活能力以及社會適應等能力評分均要高于對照組。觀察組ADL評分為(86.81±2.2)分,BSA評分為(79.45±1.3)分;對照組ADL評分是(66.32±2.6)分,BSA評分為(63.02±1.4)分,觀察組康復效果要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說明引導式教育能對腦癱患兒起到一定的康復作用,能有效改善患兒生活以及社會適應等能力的培養(yǎng),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