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黎
摘要: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百年來,降低成本是永恒的主題,然而在成本戰(zhàn)略的實踐上有失敗者也有成功者。本文試圖通過對通用和豐田公司的成本戰(zhàn)略進行剖析,結合國內的案例,以期給其他車企在財務戰(zhàn)略上一些借鑒和啟發(fā)。
關鍵詞:成本戰(zhàn)略;成本失控;成本企劃;時間因素
通用為什么會失敗,豐田又為什么會成功?表象的背后到底是什么主導著興衰?汽車企業(yè)是否重視成本,能否運用合適的成本戰(zhàn)略,其結果往往相差甚遠。
一、通用失敗的教訓——失控的成本
通用汽車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企業(yè),一度是美國制造的標志。然而在08年轟然倒塌,宣告破產??此仆蝗?,實則必然。通用長期忽視成本控制,沒有將成本優(yōu)化納入戰(zhàn)略層面進行考量,無限膨脹的成本最終掏空了通用的肌體。
首先,多品牌戰(zhàn)略導致運營成本大幅增加。鼎盛時的通用,旗下擁有凱迪拉克、別克、雪佛蘭等8個品牌89個車型,而豐田僅有3個品牌26個車型。一方面,各品牌間定位交叉重疊,難分差別。品牌的重復投資,不僅降低了管理效率,也造成品牌間的自相殘殺。另一方面,品牌各自獨立運作,在研發(fā)、制造、營銷和服務之間以沒有形成有效的整合,每一個品牌都消耗了通用有限的精力、時間和財力。
其次,人工成本失去控制的野蠻生長。美國汽車工會過于強勢,管理層一味迎合,使得通用的人工成本迅速膨脹。通用破產前擁有員工13萬人,享受每小時70美元的時薪,而亞洲汽車行業(yè)的數值則僅為25-30美元。同時,其退休員工多達33萬,再加上家屬的數量,通用汽車公司需要為近100萬人提供醫(yī)療保險。通用在每輛車上所分擔的醫(yī)療保險成本為1,500美元,大眾為418美元,而豐田則只有97美元。勞務成本過高,退休員工負擔過重,則直接將通用推入了無底洞。
通用的問題不是個案,國內的幾大汽車集團也存品牌多、定位亂的問題,尤其是自主板塊。以某汽車集團為例,僅僅其自主板塊就包擴風神、風行、風度、風光、小康、啟辰等共6個品牌近50個車型,品牌間定位模糊、差別微弱、且均在低價區(qū)間過度競爭,沒有進行有效整合。
二、豐田成功的奧秘——低成本戰(zhàn)略
豐田取代了通用的霸主地位,依賴的則是其對成本更深入的理解。對于戰(zhàn)后的日本企業(yè)而言,如何與歐美對手擁有相同水準的品質和功能,并且能用低成本生產和銷售,就成為生存下去的關鍵。用更低的成本,生產更好的產品,是根植于日本汽車企業(yè)的信仰。
首先,豐田認識到利潤只能通過降成本來挖掘。傳統成本加成法對現代汽車而言是完全行不通的。因為產品的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在技術趨同而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消費者不會為相同功能的產品支付更多的價格。所以要根據市場需求確定產品價格,再扣除必要利潤,從而確定目標產品成本,然后將產品成本進行分解,這就是豐田的成本企劃。成本企劃是汽車制造企業(yè)都必須認真對待的工作,而且要從產品的規(guī)劃設計階段就開始,因為一輛汽車,80%的成本是設計階段確定的。降成本意識要貫穿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和整個價值鏈,直至產品消亡。
其次,豐田認識到成本必須重視時間這個要素。傳統的成本會計關注的只是單位加工時間所完成的數量,并不關心產品的停滯或庫存時間。而豐田更看重的是周轉,追求盡量小的庫存時間和停滯時間。豐田公司是第一個將時間因素引入成本的公司,把浪費在中途的與時間相關的費用都看做成本。豐田管理有兩大支柱,一個是“準時化”一個是“自動化”。其核心思想都是要提高資源周轉率,降低成本。所謂“準時化”就是不讓庫存閑置,讓所有資源滿負荷運轉,以最小的投入,連續(xù)不斷的產出價值。具體的說就是在通過流水作業(yè)裝配一輛汽車的過程中,所需要的零部件在需要的時刻,以需要的數量,不多不少地送到生產線旁邊。所謂“自動化”就是賦予設備和系統以人的智慧,一方面可以提高生產效率,一方面能及時發(fā)現質量問題并予以糾正,最大限度的降低質量成本。
國內汽車市場逐步成熟,客戶需求越發(fā)多樣化、個性化,汽車市場被不斷細分,新品生命周期快速縮短。因此豐田的“市場需求導向”“小批量、零庫存”模式無疑是更適應這種發(fā)展趨勢的。很多公司也都在學豐田模式,廣汽傳祺公司是其中之一。11年廣汽傳祺還是產銷僅1.7萬輛的小公司,而到17年銷售規(guī)模已達50.86萬輛,年均增速超過80%。廣汽傳祺正是將豐田模式與本土實際結合,創(chuàng)造出“止、呼、待”的生產模式,同時采取有計劃采購、有節(jié)奏銷售模式,使得庫存大幅減少,成本不斷降低,利潤率達到合資車水平。可以說廣汽傳祺的高速發(fā)展,證明了豐田模式的科學性,也表明豐田模式能在中國續(xù)寫“傳奇”。
三、對我國汽車企業(yè)的啟示
綜上所述,成本戰(zhàn)略對汽車企業(yè)至關重要。汽車企業(yè)在進行成本戰(zhàn)略規(guī)劃時,不僅要關注產品的實物成本、制造成本,也要從運營管理、營銷模式等宏觀層面進行總體考量。雖然我國的汽車行業(yè)發(fā)展歷史較短,但在管理上有后發(fā)優(yōu)勢。中國的汽車企業(yè)可以充分利用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方法,以快速的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只有認真學習,才能少走彎路;只有敢于實踐,才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找到空間。
參考文獻:
[1]河田信.回歸原點·豐田方式的管理會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2.
[2]大野耐一.豐田生產方式[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
[3]田中正知.豐田生產的會計思維[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