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
(重慶市豐都縣人民醫(yī)院 重慶 豐都 408200)
當前,作為臨床帶教教師,其主要任務是幫助見習學生對臨床學科的特點、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等進行全面的了解。見習時期是醫(yī)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能夠使見習學生對臨床各學科更好的熟悉了解,提高學生對學科的興趣。當前以授課、問題、案例為基礎是最為主要的教學方法[1],其中,以問題為基礎的PBL教學法是一種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很多院校都開始使用這種教學模式。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我院的50例消化內鏡見習教學的學生進行分析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我院的50例消化內鏡見習教學的學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
所有學生均參觀過內視鏡,對普通胃腸鏡的檢查過程、治療的簡單器械等有基本的了解。兩組學生由相同的帶教教師進行教學,并且在教學結束1天后對學生進行考核。
對照組學生使用傳統方法,教師按照事先準備好的教學課件對學生進行講解、示教和考核。
對于觀察組,帶教教師統籌設計教學過程,準備好教學的內容,依據難易程度科學的設計問題,并從淺到深的對內鏡下常見的消化道疾病特點以及治療方法進行涵蓋。首先,帶教教師依據臨床病例提出合理化的問題,臨床案例、問題需要滿足臨床診療活動,并且與本科教材密切聯系,但是又不局限在教材中,對學生的知識面進行拓展。其次,問題提出后,學生開始對為進行思考、討論,這一時期,帶教教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如上消化道出血,內鏡下診斷的相關依據,出血位置判斷的依據,怎樣才可以進行內鏡下干預,使用何種干預措施,在怎樣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外科手術,并將問題適當的延伸,與理論內容相連接,出血量達到多少會出現黑便、多少會出現嘔血等[2]。通過這樣的引導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點。學生討論之后積極發(fā)言,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最后,教師在內鏡室中選擇之前講解過的案例,得到患者同意之后,帶教教師親自示范,使學生的印象加深,操作結束之后,給學生提出合適的問題,讓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回顧。
通過問卷調查和理論考核進行考核。問卷調查:教師自制調查問卷調查兩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方法滿意度。理論考核:利用幻燈片將5例患者的內鏡圖像展示給學生,并提出內鏡下的診斷、診斷依據、臨床表現、內鏡治療方法等。
文章數據用SPSS17.0軟件處理,以χ2檢驗,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意度以及理論考核成績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
表 兩組學生學習積極性、滿意度以及理論考核成績
傳統消化內鏡見習效果主要是帶教醫(yī)師按照教學大綱,將學科知識作為重點,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將教師作為中心,教師主動教學,學生被動接受,學生主動性無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不足。
PBL教學以問題為基礎,注重將學生放在中心位置,教師積極指導,將復雜、有意義的問題融入到實際中,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習內容得到全面的把握。但PBL教學法在見習教學中應用對于帶教教師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需要帶教教師保持足夠的熱情,熱愛教學,有良好的責任意識,愛崗敬業(yè)。PBL教學法需要教師能夠有豐富的內鏡操作、鏡下診斷、治療經驗、有扎實的消化內科理論知識以及豐富的臨床經驗[3],教師能夠在帶教過程中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問題,并補充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更好的見習。PBL教學法下,將學生放在中心位置,見習學生要將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作為基礎,也需要有一定的自學、綜合能力,能夠解決見習中的問題,強化自身的分析和臨床鑒別能力。
當前醫(yī)學教育改革中,PBL教學法成為主流。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意度以及理論考核成績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體現出PBL教學法極為優(yōu)越,但也需要注意PBL教學法也有一定的不足,相同的教學內容下,使用PBL教學法需要更多的教學課時,不適合大量學生學習的課堂。并且PBL教學法忽視全面了解疾病,專注于具體問題的解決。
總之,PBL教學法能夠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為未來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醫(yī)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