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
世間萬物的形態(tài)、色彩、美丑等,人們首先都是通過視覺來感知的,眼睛也是人體最敏感的感知器官。視覺,不僅僅是帶來人們視物的功能,而且還能影響人們精神心理。相較于視覺差的人,擁有好視覺的人也會有較高的生活質量,即眼睛健康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提示,眼部疾病是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后第三大影響人類健康的疾病。
在現(xiàn)代醫(yī)學理念中,眼睛健康有三層含義:積極治療眼部疾病,避免失明;無法治愈的眼部疾病,保存殘余視功能;做好眼睛疾病預防工作,延緩視功能衰退。在眼科疾病的治療中應更大程度地保存視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每5個盲人中,有4個人的視力損傷是可以避免的,全球2.8億視力損傷患者中,80%的視力損傷因素是可以預防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定了三大致盲性眼?。喊變?nèi)障、青光眼和黃斑變性。致盲性眼病可能發(fā)生在全人群,或者一個人的整個人生階段皆可發(fā)生。因此,人們要提高眼部疾病早期診斷的意識,積極治療,并把預防疾病的關口前移:日常生活中注重預防眼病,從小預防。就拿白內(nèi)障來說,白內(nèi)障是致盲性眼病排行榜的第一位,一旦發(fā)生白內(nèi)障,需要請專業(yè)醫(yī)師判斷是否需要手術治療,不要盲目相信一些藥物可以治療或延緩白內(nèi)障,因為目前白內(nèi)障無任何有效藥物可以治療。
眼睛健康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甚至還會影響人們的壽命。美國研究人員選取2 500余名年齡在65~84歲之間的老年人,分別在研究之初、2年、6年和8年之后對他們的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分析結果顯示,老年人在視力檢查表中每看不清楚一行字,死亡風險增加16%。研究者推測,視覺功能衰退會降低老年人日常生活(如購物、家務勞動或使用電話)的能力,這一效應會在部分程度上影響到他們的生存狀況。日常起居存在困難的老年人,在研究期內(nèi)的死亡風險每年會增加3%,到研究結束時他們的死亡風險上升31%。這一研究表明,老年人視覺模糊與其生存率較低之間存在關聯(lián)。
“看得見”是基礎,“看得清”是質量,我們應該把眼睛健康作為一生的“命題”,維護眼睛健康,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