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當今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下,社會信息化進程不斷加速,快速、便捷的互聯網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最大化的發(fā)展,對推動各領域的發(fā)展起著巨大的作用。博物館的宣傳同樣也搭上了互聯網的便捷列車。在全球經濟競爭加劇、互聯網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誰掌握了信息資源,誰能夠將自己掌握的信息資源轉化為知識,并將知識轉化為優(yōu)秀的技術,誰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下掌握話語權,決定自己的實力。本文通過對現今互聯網在博物館宣傳中的作用進行了簡單的分析,讓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在這個網絡大世界中互聯網對博物館宣傳的作用。
【關鍵詞】 互聯網 博物館 媒介 表達方法
博物館作為對人類傳統文化、傳統藝術、傳統精神的重要表達媒介,在現今快速發(fā)展的社會中借助著網絡的便利條件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二十一世紀以來,博物館的設計與建設得到了迅猛快速地發(fā)展。各種類型和規(guī)模的博物館正在大量建設中,這些主題各異的博物館構建了一個縱橫交錯、全面覆蓋的博物館網絡,形成了一個絢麗多彩的博物館文化。在把博物館文化借助科技手段進行數字化的時候,博物館的宣傳也是博物館文化設計與建設中的一大問題,博物館是人類精神文明和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在博物館的傳播中要注重把情感的特殊體驗傳遞給人們。在互聯網下博物館的宣傳要保持生命力的旺盛,并以獨特的自身魅力引起人們的關注。
1 博物館在互聯網時代的應用現狀
1.1 互聯網發(fā)展現狀
網絡規(guī)模越來越大。隨著基礎設施的質量提升,中國用戶在家里和辦公場所可以更加快速的瀏覽互聯網,前往網吧上網的用戶越來越少。同時手機的方便快捷上網方式,使得手機網民的用戶規(guī)模不斷擴大,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據網民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成熟用戶越來越多。中國互聯網用戶的平均年齡在28.9歲,接近美國的30.0歲和日本的30.4歲的水平。年齡成熟意味著未來用戶數量的增長將緩慢;信任度越來越高。將近半數的互聯網用戶表示互聯網是最值得信賴的信息來源,有很少一部分是來源于電視和報紙。上網用戶在互聯網上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他們越來越相信互聯網;商業(yè)化程度越來越高。網絡用戶在互聯網上購物越來越頻繁,網絡購物平臺開展的一個個優(yōu)惠活動,使的網上購物的人數逐年遞增,網絡交易額逐年遞增;網絡文化多元化發(fā)展,互聯網用戶有以前的娛樂方向為主,不在只限于娛樂內容,而是進行多元化的活動。
1.2 博物館的起步與發(fā)展狀況
我國博物館互聯網實踐是從90年代末開始的,互聯網的腳步已經開始侵入博物館領域。1999年故宮博物館開始為加入互聯網做準備工作。在之后的十幾年發(fā)展,國內的所有一級博物館都已經與互聯網相接軌,二級博物館也實現了大部分與互聯網接軌,三級博物館有部分與互聯網接軌。在許多博物館中都已經實現了有線網絡的覆蓋,也在逐步實現無線在館區(qū)、展廳的覆蓋。
1.3 博物館在互聯網發(fā)展中的問題
①對于整個博物館系統來說,一部分人對網絡博物館和博物館網絡不能很好地區(qū)分,不清楚博物館局域網與博物館廣域網的區(qū)別,認識數字化與網絡化在博物館中的區(qū)別。
②觀念比較落后。在博物館系統中,工作人員對于互聯網的作用和影響沒有足夠的認識,博物館在引進人才、資金安排、新項目開發(fā)等方面的設計開發(fā)時沒有充分與互聯網相結合,沒有認識到互聯網對博物館發(fā)展的推動作用,沒有發(fā)現互聯網對于博物館建設革命性的變革,沒有認識到互聯網在博物館應用方面潛在的商業(yè)生機,沒有認識到博物館遠離互聯網是背離當今社會的發(fā)展方向。
③博物館在進行藏品記錄時的標準不明確。標準化是數字化博物館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我國博物館領域缺乏全面的、系統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統,在藏品的分類、定名、定級、編目、登記、統計、還是著錄、簡述上沒有統一的標準,顯得雜亂無章。
④博物館應用管理不足。現如今博物館門戶網站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互聯網應用定位不準確,藏品數據庫不完善,信息更新不及時,圖文秩序不明確,門戶網站設計布局不合理等問題。由于博物館門戶網站存在的問題使得網上參與者不能詳細地了解博物館,只是讓參與者有一個粗淺的了解。
⑤博物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開發(fā)和應用不夠。博物館資源的數字化、標準化是互聯網博物館構建的基礎。但是數字博物館的建設面臨諸多問題。比如信息存儲技術落后,數字采集技術單一,網絡管理水平不高,虛擬信息展示手段開發(fā)欠缺,信息搜索引擎落后,信息安全保障不到位等問題。
⑥互聯網博物館管理人才缺乏。根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除了國內幾家大型博物館的人才具備一定的保障外,其余的互聯網博物館在網絡管理上人才嚴重缺乏。
2 博物館媒介表達方式的改善方法
2.1 博物館開展營銷式推廣
博物館不是盈利性組織,而是公益性機構,是永久性非盈利機構,對外開放,為社會提供學習、教育、娛樂的平臺。博物館應該摒棄坐等游客上門的思路,通過互聯網等方式盡力推廣自己。場館籌建過程中,除了將文物的甄選、大綱的梳理和展館的布置工作放到首位外,也因該將網絡平臺建設與營銷推廣工作定位為重點工作。
與傳統的平面宣傳、電視廣播宣傳相比較,網絡宣傳具有更廣泛的傳播范圍,并且傳播的速度更加快速、交互性更加強烈、受眾更加多樣等優(yōu)勢,互聯網傳播能夠更好、更快、更廣泛地宣傳博物館文化。
2.2 網絡和科學傳播在博物館宣傳中的體現
博物館作為科學傳播的一種重要途徑,在互聯網大時代下,演變出來了數字博物館、虛擬博物館、數字科技館等多種形式。通過互聯網的傳播,運用數字技術與網絡技術,不僅僅是將原有深刻的主題展示,也把可動手參與的科學體驗特色進一步發(fā)揚光大,使科學傳播主題更加寬廣。
2.3 兒童展覽的宣傳
合理運用符號設計。在人類進步的時代,符號系統從最初的手語、口語、繪畫發(fā)展轉變?yōu)楹髞淼奈淖治拿?,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傳播媒體。在兒童展覽策略中,符號是一種基礎、傳統的表達方式。主要分為閱讀和聆聽符號設計與觸摸符號設計。
①在閱讀和聆聽符號設計中最常見的是標簽式說明文字、解釋性說明文字。說明文字主要是來展示藏品的基本信息和公共教育的工具。在兒童展覽中通常分為兒童所知和所注意、所熟悉的展品,在進行展示時,要求簡潔,采用標簽式。對于引起兒童興趣的展品,為了引起兒童的注意、想象和探索欲望,說明文字要以提問、疑問、講故事的方式呈現。
操作和體驗說明文字區(qū)別傳統的展覽,是兒童展覽闡釋的核心方式,因此操作和體驗說明文字在兒童類展覽中屢見不鮮,并且色彩圖案鮮亮、圖文共同展示。音頻說明文字與講解導覽并存。音頻說明文字與講解導覽也是兒童多元感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重視兒童科普知識與教育的科學工藝博物館中要進行大量的音頻說明文字??梢栽谝纛l說明文字中加入一些特殊的說明文字解決兒童無法長篇閱讀的難題,使得他們參觀博物館的方式更為多元、輕松。講解導覽可以分為電子導覽和人工講解。
出版相應的出版物。配套的兒童出版物可以參與兒童游覽博物館的前、中、后,它通過紙質或電子媒介將多層次信息進行傳播,加深兒童對博物館參觀的記憶,并優(yōu)化兒童在參觀博物館時的體驗。
②博物館應該承諾兌現對所有兒童提供游覽服務,包括殘障兒童,用于觸摸的符號設計可用來滿足殘障兒童與展品直接交流的需要。在觸覺博物館中要將所有的藏品進行高仿石膏化,說明文字采用觸摸式符號,這樣就可以服務于視障觀眾。
③兒童在參觀時對于見到的所有事物都有好奇心,想去認真觀察。所以觀察是兒童在博物館學習中的重要學習方式,于觀察的視覺設計不僅可以為兒童構筑觀察平臺,還可以為展覽營造氛圍。
④設計兒童參與的體驗環(huán)節(jié)
綜合運用聽覺視覺,將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體驗融入到兒童的感官體驗,這種逼真、多維的體驗不僅可以讓兒童從視覺上,還可以從觸覺上逐步融入到大自然的真實環(huán)境,了解大自然。
科學領域出現敘事方向轉變,按照敘事的思路,通過講故事的方法來構建博物館的敘事結構,形成敘事性展覽。這種敘事性展覽深受到兒童的喜愛,兒童從小是聽著故事長大的,對于這種博物館的故事更為著迷。博物館要將線性故事與團塊故事結合到展品的故事中去,引導孩子們掌握科學知識、學會尊重環(huán)境和幫助別人,開啟他們了解世界的大門。
在面對于兒童展覽中,博物館將這種面向兒童的展覽方式通過網絡的途徑宣傳出去會大大增加博物館的參觀人數,尤其是兒童參觀人數的增加。
3 博物館在互聯網下宣傳工作的必要性
從博物館發(fā)展的歷史來看,博物館的作用就是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但是在現代教育模式下,博物館日益凸顯出了教育的作用。我國從初建博物館就強調宣傳教育,宣傳教育也是博物館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如果沒有教育,那么博物館的收藏和研究也就沒有了價值。
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博物館加入到互聯網中是理所應當的。在線網絡博物館,使得博物館這個有限的世界得到了全新地開發(fā),網絡博物館與實體博物館互補。游客在參觀實體博物館的時候,可以提前通過網絡博物館進行瀏覽,了解基本的數字信息內容,從而吸引游客進入到實體博物館進行實物的研究與探索。對于去實體參觀的游客來說,新媒體信息可以為他們的游覽提供導覽服務,專題陳列信息也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向游客表達,使得游客可以更加全面地體驗和理解主題,無線新媒體可以直接從服務終端下載實地參觀路線,實地圖片,觀影資料介紹;游客參觀后的積極反饋還可以繼續(xù)進行主題深刻檢索,快速收集和生化網絡信息資源庫。
4 總結
在這個互聯網遍及世界各地情況下,博物館作為一種傳播知識的媒介,要適應時代的潮流,積極組建網絡平臺,將實體博物館與虛擬博物館相結合。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的應用,使得博物館文化發(fā)展更加完善,對博物館文化宣傳是一種全面地提升。
在把博物館文化借助科技手段進行數字化的時候,博物館的宣傳也是博物館文化設計與建設中的一大工作重點,博物館是人類精神文明和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在傳播中要注重把情感的特殊體驗傳遞給人們。在互聯網下博物館宣傳要保持生命力的旺盛,并以獨特的自身魅力引起人們的關注。
【參考文獻】
[1] 郭趙一晗,張卓.直播+文博:“互聯網+”背景下博物館的媒介表達[J].現代視聽.2017(5):30-35
[2] 袁偉強.互聯網+新媒體下博物館信息服務的新模式[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7(6)
[3] 杜臻.新媒體技術在博物館宣傳教育中的應用-基于《“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的思考[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6):17-20
[4] 韓涵,王沛,齊繼光.“互聯網+”時代自然科學博物館數字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探討[J].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2016(S2)
[5] 楊曉春.互聯網在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信息傳播中的運用研究[J].數字通信世界.2015(7)
[6] 項天平.新媒體時代下如何做好博物館觀眾服務初探——以中國航海博物館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5,1(20):66-67
[7] 楊洪衛(wèi).新媒體時代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宣傳工作的幾點做法[J].戲劇之家.2017(19):236
作者簡介:孫銀治(1978年1月),男,漢族,甘肅華亭縣,大學本科,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