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歷城王德容及著述考

      2018-08-27 11:34:44李關(guān)勇
      山東圖書館學(xué)刊 2018年4期
      關(guān)鍵詞:歷城道光刻本

      李關(guān)勇

      (山東省圖書館,山東濟(jì)南 250100)

      王德容,字體涵,號秋橋,世居蓬萊。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后嗣從叔,居歷城。成人后以教讀為生,桃李遍歷城。成年后喜吟詠,抒發(fā)性情耳。老而彌堅,卓然以詩人側(cè)身于歷城詩壇。咸豐三年(1853)十月二十五日歿于家。有《秋橋詩選》四卷、《秋橋詩續(xù)選》四卷存世。

      1 王德容其人

      王德容兄弟三人,“未冠至濟(jì)南,為從叔嗣,事繼祖父母及父母,咸得歡心,而又念生父母不已,不二三年,輒一歸省,往來跋涉,不辭艱辛”。*(清)王德容撰:《秋橋詩選》四卷,周樂《思竹齋存稿序》,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王德容在蓬萊老家度過了他的少年時光。蓬萊瀕海,是丘陵地帶,從他早年的一些詩中可以管窺其家庭狀況:其《蓬萊秋日山居》詩曰:“暫輟蕓窗業(yè),農(nóng)忙合共謀。黍先收道口,瓜助摘山頭。戶密無荒地,潮寒逼早秋。游閑邨墅少,海岸下漁舟?!笨梢娡醯氯菖钊R家庭有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王家還在海邊荒山上建緣海山莊作為旅館賺錢。其《緣海山莊》詩曰:“魚鹽未富厚,到此為悽然,樹少無樵逕,山多半石田,朔風(fēng)嚴(yán)海風(fēng),僻地淡邨煙,底事添生計,關(guān)東到客船?!蓖醯氯菁矣兄駡@,其《竹園》詩中有注曰:“余家舊以修竹名堂”,可見王德容蓬萊之家亦農(nóng)亦商,生活比較富足,父輩可能是讀書人,以修竹名堂,因此,后來王德容在歷城齋號為思竹齋。王德容過繼到濟(jì)南以后,得以繼續(xù)讀書,考中秀才。后以教讀為生,參加鄉(xiāng)試十余次,均告失敗,傍明湖而居,桃李遍歷城。子二:化起、化醇。長子化起,字基之,道光十七年(1837)舉人,著有《佩韋軒詩草》,其具體營生未詳,曾代父回鄉(xiāng)探家。次子化醇,字缊之,貢生,以畫梅著稱,甚得山東巡撫崇恩賞識,多次陪同崇恩巡視各地,從王德容訓(xùn)誡兒子詩作中可知,如《醇兒從崇雨舲中丞東閱間道歸視臨行示此》《仲春望日醇兒從崇雨舲中丞東閱臨行代言》等詩。而王化起也經(jīng)常請自己師輩周樂等在巡撫衙門之珍珠泉畔飲酒,周樂有詩記之。王化起著有《香雪吟館詩存》《詠梅雜詩》若干卷,其書法亦卓然成家。后官汶上縣教諭。*參見毛承霖修、趙文運(yùn)等纂:《續(xù)修歷城縣志》五十四卷,卷第四十一《列傳三》,民國十五年(1926)濟(jì)南大公印務(wù)公司鉛印本。

      王德容以孝聞于時。馬國翰序《秋橋詩選》中曰:“余聞先生以孝行著,事大母得其歡心,嘗倩謝鎮(zhèn)甫作《謀奉圖》以見志,未幾而白云望邈,腸斷重慈,窀穸之事,哀禮交盡?!?(清)王德容撰:《秋橋詩選》四卷,馬國翰《思竹齋存稿序》,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對于故舊友人,竭力施助。周樂序《秋橋詩選》中曰:“李紹庭故人去世,婦尚少,遺三孤,無以為生,體涵為奔走醵金,使無凍餒,又呼其孤而長者,自教之,飲食啟迪視若己子,凡十余年,入黌序,始勉以詩,命之歸,生平類此者甚多,其行誼視蜀漢張裔、魏崔季珪為何如耶?!?(清)王德容撰:《秋橋詩選》四卷,周樂《思竹齋存稿序》,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

      1.1 教讀生涯

      清代讀書人出路基本有兩條:其一,科舉考試的成功者一般走上仕途,進(jìn)士最差也是即用知縣,舉人、貢生也算正途,經(jīng)過一系列選拔,也能進(jìn)入仕途,大挑一等可選為知縣,其他即為教職用。當(dāng)然,也有一部分舉貢沒有走上仕途者。其二,考中秀才之后沒能再進(jìn)一步,一般以教書為生,一邊教書,一邊讀書參加科舉,直至終老。當(dāng)然也有一部分科舉不成功者參與到各級官僚機(jī)構(gòu)充當(dāng)幕僚,尤以紹興師爺為最。王德容便是成千上萬個科舉不順者之一。王德容早年曾讀書蓬萊之北林寺,有《北林寺讀書》詩,詩曰:“危坐長吟對月櫺,禪房花影透瓏玲。山僧也喜書聲好,獨倚松根夜夜聽?!边^繼到歷城從叔家后,還未成人,繼續(xù)讀書,拜在歷城名師崔云輝門下,與周樂同學(xué),周樂序其《思竹齋存稿》曰:“余與體涵從崔倬人夫子受業(yè)最久?!焙筝咇R國翰也曾拜在崔云輝門下,馬國翰序其《思竹齋存稿》曰:“體涵先生與余先后同受業(yè)于崔倬人夫子,先生長余在十年以上,逮余執(zhí)經(jīng)問字,而先生早以師法廣其傳、談易坐皋比矣。”*(清)王德容撰:《秋橋詩選》四卷,馬國翰《思竹齋存稿序》,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從馬國翰序中可知,在馬國翰剛跟崔云輝讀書時,王德容已開山收徒。這應(yīng)該是王德容考中秀才后,為生活計,開始了其教讀生涯。所謂教讀,就是邊教書邊參加科舉考試。他曾“十余戰(zhàn),屢困棘闈”。*(清)王德容撰:《秋橋詩選》四卷,《自敘》,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終以諸生終老。關(guān)于王德容的教讀生活,周樂序其《思竹齋存稿》曰:“余久客秦,歸仍饑驅(qū),體涵則歲歲開館湖側(cè),一時高足多題雁登龍以去,門前為百花洲,課暇每負(fù)手散步,其旁觀荷芰扶踈,湖心亭舍掩映蘆葦間,興至亦拏舟往,有時竹笠芒屨,偕二三友人出游玉函、龍洞、鵲華諸山吟眺。又嘗載酒率諸弟子登岱,徒步陟絕頂,擬曉觀海日,夜忽大風(fēng)雨,飛瀑疾霆,響震林谷,披衣呼諸弟子起酌,弟子咸愕顧失色,已獨引杯賦詩自若?!?(清)王德容撰:《秋橋詩選》四卷,周樂《思竹齋存稿序》,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馬國翰述道:“結(jié)廬鵲華橋畔,生徒從游者歲常數(shù)十人,列座彬彬,多濟(jì)南知名士,哲嗣長公舉孝廉,次公補(bǔ)博士弟子員,俱以家學(xué)顯世,而凡及門弟子,率皆工于詩律?!?(清)王德容撰:《秋橋詩選》四卷,馬國翰《思竹齋存稿序》,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周樂、馬國翰所述,極盡王德容教書生活之樂。而可以安慰自己的也僅如此,王德容《自敘》中云:“頭垂白發(fā),五十年久辭梓里,髀減青氊。桃李陰濃,多則欣乎門滿,桑榆景晚,勞幾苦夫舌干。”*(清)王德容撰:《秋橋詩選》四卷,《自敘》,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在教書過程中,每到鄉(xiāng)試之年,便要披掛上陣,甚或與門下弟子一起參加,當(dāng)后輩甚或門人都在科舉道路上前進(jìn)一步時,自己作何感想呢?王德容有《榜后聞為樂陵明府宗公(元醇)薦感吟》詩曰:“十次文場苦,戰(zhàn)北于今老。豈望科名驥,衰猶坐鹽車。”*(清)王德容撰:《秋橋詩選》四卷,卷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又有《六十自述》詩中曰:“名場歲月枉蹉跎,壯不如人奈老何。”*(清)王德容撰:《秋橋詩選》四卷,卷四,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梢娝麅?nèi)心之痛。王德容雖以諸生終老,但老天似乎眷顧這位忠厚長者,咸豐元年(1851),王德容被保舉孝廉方正,可稍補(bǔ)屢次科舉不第之憾。

      1.2 交游

      王德容早歲并不以詩人自居。馬國翰序《思竹齋存稿》曰:“凡及門弟子率皆工于詩律,而先生方謙沖退讓,不以詩自鳴,故同人亦罕知其有詩也?!?(清)王德容撰:《秋橋詩選》四卷,馬國翰《思竹齋存稿序》,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嘉慶十六年(1811)至十八年(1813),王德容有《國朝山左詩續(xù)抄》的校對之任,組織者是山東學(xué)使張鵬展。由此,王德容結(jié)識了一些同人,王德容有《重陽前五日同李敦麓、鄭彥兮、趙西園諸同人登千佛山》詩,其中李敦麓即文登李淳琳、鄭彥兮即日照鄭勖士、趙西園即歷城趙翰,均在張鵬展《國朝山左詩續(xù)抄》校對姓氏中。王德容與他們結(jié)交近三年,后來王德容有《喜見李敦麓問知藹溪師近況感賦簡呈》詩,是王德容又見到李淳琳時之作,鄭勖士為王德容《秋橋詩選》題詞。由于同鄉(xiāng),王德容與趙翰交往較多,王德容有《過趙西園莊》《趙西園邀游繡水迤南諸峰簡寄》《送趙西園之單縣廣文任》*查民國十八年《單縣志》,職官表有缺失,因無此人,有趙景沂,道光十三年單縣訓(xùn)導(dǎo)。據(jù)王德容詩選,趙翰居平陵城西北隅。平陵,歷城與章丘交界處,地屬歷城。既然此人在單縣任教職,必然有功名,但《續(xù)修歷城縣志》無載,但他參加《國朝山左詩續(xù)抄》校對之任,至少是諸生身份。等詩,趙翰歿后,王德容有《望見城后莊感憶亡友趙西園》《過趙西園舊里感賦》詩,寄托思念。

      王德容早年交情較深者除部分校對《國朝山左詩續(xù)抄》同人外,有賀瑞清(麟符)、宋維度(蕓圃)*宋維度,齊東人,嘉慶戊寅恩科舉人?;蛟跉v城教讀,與王德容結(jié)識。《秋橋詩選》有宋維度題辭,自稱“固均蕓圃弟宋維度”。固均即是齊東。、李紹庭、周樂等。周樂,字二南,歷城人。早年以教讀為生,年近花甲赴關(guān)中同鄉(xiāng)摯友李肇慶府教授李之子,兼代寫應(yīng)酬之文。近七十返里,主講濟(jì)南景賢書院。歿于歷城。一生好交游,性喜詩文。王德容與周樂同學(xué),兩人往來頗頻繁,留下不少詩歌。周樂入關(guān)投李肇慶,周樂序《思竹齋存稿》中曰:“余西行時,體涵祖餞西郭門外,握手依依,語若不盡,既別,又時時惠尺一問余無恙,并為余籌及立錐地。”*(清)王德容撰:《秋橋詩選》四卷,周樂《思竹齋存稿序》,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周樂走后,與王德容交往較深的歷城詩人是鄭云龍。鄭云龍,字耕南,號萍史,道光十二年(1832)舉人,歷城人。以教讀為生,當(dāng)年曾以翩翩少年側(cè)身鷗社中。王德容與鄭云龍均教讀為生,同里居,且為兒女親家。還有其他歷城詩人,如李廷芳(《秋日見李湘圃寄來吳江近作》)、喬岳(《過喬松石竇家園別業(yè)》)、謝焜(《送謝問山之會稽》)、何鄰泉(《壽何岱麓六十》)、王青階(《送本家青階入秦》)等*王青階,名聯(lián)登,字青階,歷城人。道光元年舉人,嶧縣教諭。周樂《周范墅傳》中曰:昔余招范墅與翟鱗江、紀(jì)秋水、王青階諸人集歷下亭??梢娡趼?lián)登與歷城名士周樂、周奕黌、翟凝等均有交游。王賢儀《家言隨記》卷四《梓桑敬止》中曰:“家青階兄聯(lián)登,歷城辛巳孝廉,學(xué)行重時,同人稱眇小丈夫,官廣文,家居村歸,見策騎來者,比近始下,則昔年及門,怒斥之,次日呼而夏楚焉,或以為甚,然猶有古道也?!薄⒍洹肚镉暌古c韓錫伯、李紹庭集齋中》《夏日李春林邀同高曉山宴大明湖》《聞匪徒近單縣界、驚懷白儒鳴(士昌)孝廉》《除前三日過故人楊輯五莊》《三月三日同鄭萍史、李紹修登藥山》《送孫舜臣?xì)w安邑故里》《過問梁畊陽病歸而志喜》《題楓林獨坐圖即壽曹仲宣五十》《贈王又魚依二南韻》等諸詩中有些人物,多不可考。

      前述周樂《思竹齋存稿序》中提到王德容常偕二三友人與及門弟子出游,王德容有《重陽前二日同徐雙圃、管仙舫、鄭萍史、柳陶門、李夢松及門重游大佛寺》《同萍史及圣水泉齋諸人游南郭外山》《丙申秋偕鄭萍史及諸及門重游龍洞、佛峪作》《仲夏望后二日同王石町、張硯農(nóng)并及門諸人游千佛山》等詩,王德容偕弟子游泰山亦有《自岱北赴泰安城道上》《登岱絕頂》等詩記之??梢娡醯氯莸茏右酁槠溆伟?,可謂亦師亦友,其中李夢松*李夢松,咸豐元年辛亥科副貢。參見毛承霖修、趙文運(yùn)等纂:《續(xù)修歷城縣志》五十四卷,卷第三十四《選舉表一》,民國十五年(1926)濟(jì)南大公印務(wù)公司鉛印本。與之感情最深,王德容有《勉李生夢松》《李夢松及門闈后就館》等詩。老家蓬萊族人與同郡之讀書人與王德容亦有交往,同郡讀書人來濟(jì)參加鄉(xiāng)試之際,王德容便成東道主,陪同他們游玩山水,把酒言歡。王德容有《憶登郡諸友》《喜族叔英泰應(yīng)試至省》《送別故鄉(xiāng)人歸里因簡寄兄》等詩。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已六十二歲的王德容側(cè)身于歷下諸詩人中,續(xù)鷗社之舊,別有一番情狀。馬國翰《書》曰:“壬寅癸卯間,秋橋先生與周君二南、謝君問山、何君岱麓、朱君退旃、李君秋屏、彭君蕉山及余八人續(xù)鷗社于大明湖,春秋佳日,互為主賓,吟詠倡和,歡洽永日,每雅集時,秋橋長髯如銀絲,軒軒霞舉,共目為神仙中人?!?(清)王德容撰:《秋橋詩續(xù)選》四卷,馬國翰《書》,清道光三十年(1850)刻本。鷗社詩人馬國翰,字詞溪,號竹吾,道光十二年(1832)進(jìn)士,分發(fā)陜西知縣,以隴州知州引退。謝焜,,字問山,自浙江山陰占籍歷城,以諸生終老,好吟詠,喜漫游。何鄰泉,自岱麓,號蘋野,好時古文辭,工唐隸,著《無我相齋詩》存世。朱誦泗,字退旃,彤孫,道光十一年(1831)辛卯科歲貢,昌邑訓(xùn)導(dǎo)。李緯,字秋屏,歷任福建莆田縣涵江司巡檢、河南濟(jì)源縣邵源鎮(zhèn)巡檢。歸里后側(cè)身鷗社中,著有《湖上閑吟草》。彭澤令,字蕉山,章丘人,馬國翰摯友。

      王德容雖與馬國翰同學(xué)于崔云輝,畢竟馬國翰晚他十余年,他們的密切交往始于這次馬國翰家居期間。德容有《祝馬太夫人壽即簡詞溪》《送馬詞溪入覲》《送馬詞溪復(fù)任涇陽》等詩,摯友走后,留下了詩人無盡思念,如《五月十三日李秋屏招聚湖上、竹吾時已赴秦賦以志感》,王德容晚年與馬國翰詩簡往來不斷,有《寄吟侶》《馬詞溪自陜簡寄步韻答之》等詩。

      2 王德容著述考

      王德容著《思竹齋存稿》八卷,周樂、馬國翰、孫欽若等序《秋橋詩選》中均提及,未見稿本,經(jīng)掖縣李同選定,為《秋橋詩選》四卷,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由王德容諸弟子刊刻。又有《續(xù)秋橋詩選》四卷,經(jīng)周樂等選定,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刊刻。又有《思竹齋雜俎》,《續(xù)修歷城縣志·藝文考》著錄。

      2.1 《秋橋詩選》四卷

      清王德容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半頁8行21字,白口,左右雙邊,單黑魚尾。封面題:“道光壬寅鐫”。正文卷端題:歷城王德容體涵著,掖縣李同少伯選定。前有道光二十年(1840)周樂于廣平府永年縣官廨序、道光二十一年(1841)馬國翰序、孫欽若序、道光二十二年(1842)李同序。又有王德容道光二十二年(1842)夏自敘。后有何鄰泉、喬岳、劉登桂、馬國翰、孫欽若、謝焜、朱誦泗、張炘、鄭勖士、宋維度題詞。

      《秋橋詩選》由掖縣李同選定,并作序。李同序曰:“后二十年,游歷下,與周君二南、王君體涵交,各出詩稿見示,皆崔倬人先生高弟也?!?(清)王德容撰:《秋橋詩選》四卷,李同《序》,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李同,字少伯,同為原名,后改為圖,掖縣人。工詩古文辭,文縱橫跌宕,取法韓歐,詩尤精五古,出入曹劉陶謝間,論者謂萊郡自萬錦堂大風(fēng)社集后其突過前人者惟圖為最,由選貢令直隸無極,辭官歸,僑寓濰陽,與詩人于祉、郭綏之往還,學(xué)者宗之,著《鴻桷齋文集詩集》,卓然可傳。*參見(清)魏起鵬修、(清)王續(xù)藩纂:光緒《三續(xù)掖縣志》四卷首一卷,卷二《文學(xué)》,清光緒十九年(1893)刻本。有孫欽若書。孫欽若,字敬之,號蘭齋,茌平縣城西葛莊人。家貧好學(xué)。道光八年(1828)舉于鄉(xiāng),充館陶書院主講,士林以為矜式,道光十四年(1834)大挑二等選歷城教諭,教士以誠孝弟為先。道光二十四年(1844)成進(jìn)士,以知縣分發(fā)浙江,歷任新昌、蕭山縣知縣,皆有政聲。陛海寧州知州,旋擢杭州府東塘海防同知,調(diào)巖州府同知,充丙午、辛亥鄉(xiāng)試同考官,攝上虞、仁和等縣知縣,金華府通判。后授巖州府同知,以年老致歸,歸之日,攀援者甚眾,眾門生咸送至百里外,兩袖清風(fēng)而去。著《蘭齋詩集》。*參見牛占誠修、周之楨纂:民國《茌平縣志》十二卷,卷三《人物志·鄉(xiāng)宦》,民國二十四年(1935)鉛印本。孫欽若道光十四年(1834)任歷城教諭,王德容尚為秀才,因此孫欽若雖以同學(xué)弟自稱,而王德容卻以師尊之,王有《孫敬之師春捷后分發(fā)浙省賦送》詩。

      校梓者有:呂孟甲鎮(zhèn)瀛、蔡瑤蘊(yùn)山、楊兆麟仁圃、楊子鎮(zhèn)青圃、滕昆生春圃、李希騫次閔、陳錫甲梧堂、殷志發(fā)省愚、張士超越泉、曹邵庭承甫、李春榮秋實、張媚川珠泉、宋振蛟雨田、張鴻齡錫九、趙天泰復(fù)亭、鄭葑禹山、楊兆鳳靄人、孫鶴齡仙亭、王履中素軒、徐燦錦堂、關(guān)廷琛玉堂、鮑友賢景蘭、司健亭惺巖、李樸子淳、張生甫吉人、高壽岳松喬、翟起繩正甫、陳兆貴敬齋、李夢松枕山*咸豐元年副貢,《續(xù)修歷城縣志》卷第三十四《選舉表一》。、魏保太平階、鄭云騰子雨、李裕興云軒。婿鄭嶼方洲、男化醇缊之編次。李同序曰:“壬寅春,體涵門人將梓其師作以問世,而屬余擇其尤雅?!?(清)王德容撰:《秋橋詩選》四卷,李同《序》,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以上是為王德容刻詩集諸弟子。

      王德容有《思竹齋存稿》八卷,本欲刻印,請周樂、馬國翰諸友作序,并請周樂論定。周樂《思竹齋存稿序》曰:“體涵宴余湖上,談次,出《思竹齋存稿》八卷,屬余論定,余攜至廣平衙齋,詳讀之?!睂O欽若亦讀過此稿并周樂諸人之序并題詞,但后來王德容改變主意,請掖縣李同將《思竹齋存稿》八卷中優(yōu)雅者選出,成《秋橋詩選》四卷,但依然把周樂、馬國翰《思竹齋存稿序》置于前、孫欽若為《思竹齋存稿》作《書》置于馬序后,之后為李同的《秋橋詩選序》。諸友為《思竹齋存稿》所作題詞置于王德容自敘后。

      王德容《秋橋詩選》四卷收詩一百九十七首,首詩《蓬萊秋日山居》為王德容早年居蓬萊老家時所作,末詩為《內(nèi)病紀(jì)異》,所收均為六十二歲以前所作。詩有五言、七言,以五言為主,其中抒情、敘事、交游詩較多,還有少量詠物、悼亡詩。

      2.2 《秋橋詩續(xù)選》四卷

      清王德容撰,清道光三十年(1850)刻本。半頁8行21字,白口,左右雙邊,單黑魚尾。封面題:“道光庚戌鐫”。正文卷端題:歷城王德容體涵氏著,同學(xué)周樂二南、花壽山南村、馬國翰詞溪仝選定。前有道光三十年(1850)花壽山《秋橋續(xù)刻詩集敘》、道光二十九年(1849)九月嵇文駿序、馬國翰書。有河北獻(xiàn)陵(獻(xiàn)縣)崔士元、房洪恩、歷城朱畹、歷城孫蘭枝、蓬萊張香海、會稽嵇文駿、安丘劉耀椿、李紹聞、蓬萊楊廷芝、古棣(惠民)楊云輝、歷城孫維宗、張健封、張壽昌*張壽昌,字柳泉。無考,王德容有《張柳泉正月六日招飲》。《續(xù)修歷城縣志》卷三十四《選舉表一》載:張壽昌,咸豐二年壬子科恩貢。、文登王者政、歷城金墉、歷城喬岳、歷城吳炳榮、歷城周樂、高密單為鏓、歷城朱凝煃等題詞,后有道光庚戌(三十年)李緯跋。與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刻《秋橋詩選》時相比,此時為王德容題詞者眾多,且不乏當(dāng)時名士如崔士元、嵇文駿、劉耀椿、單為鏓、張香海等,可見王德容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以后,詩名日著,交往日廣。王德容與周樂儼然以濟(jì)南二老居世,詩人來濟(jì)南須拜訪此二老才不虛此行,名士崔士元題詞道:“古人吾不見,得見二先生(前已謁二南先生)。笑我三年客,新知二老名。高風(fēng)揖湖水,白社仰鷗盟。古調(diào)元音在,爭彈孝友聲。”*(清)王德容撰:《秋橋詩續(xù)選》四卷,崔士元《題詞》,清道光三十年(1850)刻本。

      2.3 《思竹齋雜俎》

      《續(xù)修歷城縣志·藝文考二》子部著錄:王德容《思竹齋雜俎》,出自《許星南鄉(xiāng)試朱卷·履歷》,卷未詳。

      王德容終生教讀,無復(fù)雜經(jīng)歷,足跡僅海岱間。為人平和,非孤傲之士。其詩亦如其人,非以才學(xué)勝,加之其亦主張詩抒性情,因此,其詩確如當(dāng)時眾人所評。他所寫家庭倫常與師友交游之詩,惻然從肺腑中流出,讓人讀后,或為之欷歔,或為之鼓舞,或為之悲喜交集。其詩不事雕琢,無涂抹痕跡,無深奧之感,即使我輩不懂詩者,讀之亦能解其意,感其至情。再者,王德容人生的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歷城,其敘事詩、交游詩、悼亡詩保留大量歷城歷史資料,其在歷城長達(dá)五十余年,是嘉道年間歷城歷史重要見證人。

      猜你喜歡
      歷城道光刻本
      鄭之珍《勸善記》明清刻本流變再論
      戲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 01:53:24
      一道光
      情懷:照亮憂傷的一道光
      龍貓,你愛的那道光是愛情
      “五個一”規(guī)范提升街鎮(zhèn)便民服務(wù)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論
      一道多元函數(shù)求最值問題的解法分析及拓展
      山西發(fā)現(xiàn)北宋刻本《崇寧藏》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48
      西夏刻本中小裝飾的類別及流變
      西夏學(xué)(2016年2期)2016-10-26 02:22:02
      白成一道光
      都市麗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1
      正蓝旗| 武穴市| 曲周县| 商洛市| 内乡县| 微山县| 中方县| 星座| 浦北县| 孟州市| 凤庆县| 福鼎市| 当雄县| 沧州市| 沂南县| 八宿县| 景东| 堆龙德庆县| 定安县| 青铜峡市| 金昌市| 峨山| 湟中县| 黔东| 霍州市| 沁水县| 敦化市| 广汉市| 通山县| 怀远县| 如东县| 时尚| 庄浪县| 石棉县| 胶州市| 汝阳县| 文水县| 旅游| 通海县| 兰考县| 崇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