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班昭《東征賦》女性意識探微

      2018-08-29 08:07:08王啟才
      關鍵詞:東征意識

      葉 月,王啟才

      班昭《東征賦》女性意識探微

      葉 月,王啟才

      (阜陽師范學院 文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班昭不僅是我國歷史上出現(xiàn)的一位女史學家、女教育家,也是一位女作家。在禮教社會下,女性很難與旅行產(chǎn)生聯(lián)系。永元七年,班昭隨子赴任,著有《東征賦》?!稏|征賦》作為東漢女性所寫的一篇紀行賦,其在視角、景物描寫、取材用典,感情抒發(fā)等方面,都滲透著獨特的女性意識。探討《東征賦》女性意識形成的原因,在文學史上的價值與意義,對于全面認識班昭,推進班氏家族、辭賦、旅游文學、女性文學等的研究,均有助益。

      班昭;《東征賦》;女性意識;意義

      班昭(約公元49年—120年),“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1]2 238,范曄稱其“博學高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女史學家,其兄班固著《16H21H21H21H漢書》,八《表》及《天文志》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東觀藏書閣,續(xù)寫《漢書》;也是一位著名的女教育家,被后世奉為“女圣人”,東22H22H22H漢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宮,讓皇后貴妃拜其為師,23H23H23H鄧太后臨朝后,曾參與政事,其《24H24H24H女誡》對后世影響很大。除此之外,班昭還是東漢有名的女作家,《后漢書·列女傳》錄其所著賦、頌、銘、誄、問、注、哀辭、書論、上疏、遺令共16篇,《隋書·經(jīng)籍志》錄《班昭集》3卷,今多亡佚,賦、頌可考者,惟有《東征賦》《大雀賦》《針縷賦》《蟬賦》(殘)、《欹器頌》等,其中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東征賦》。

      《東征賦》系模擬乃父班彪《北征賦》而作,全文不長,僅610字,因昭明太子25H25H25H蕭統(tǒng)編入《文選》,幸被完整保存下來。李善注引《大家集》曰:“子穀,為陳留長,大家隨至宮,作《東征賦》?!庇忠读鲃e論》曰:“發(fā)落至陳留,述所經(jīng)歷也。”[2]127該賦作于永元七年(公元95年),班昭時年46歲,主要寫她隨兒子26H26H26H曹成去陳留赴任沿途的所見所感,以及離開京城的悲傷與長途跋涉之勞苦,并緬懷先賢,體察民難,最后教導兒子潔身自好、堅守正道,敬業(yè)慎行。

      《東征賦》是漢代紀行賦的代表作,目前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年考證、主旨及文學史意義上,因其文學性不太突出,不少辭賦論著僅把它作為從班彪《北征賦》到蔡邕《述行賦》之間的過渡,或一筆帶過,對于文中所滲透的女性意識,臺灣學者郭苑平在《女旅書寫中的時間、空間與自我追尋——重讀班昭<東征賦>》一文,將其稱為“看不見的風景”,并認為這是“女性旅者的局限”[3]98,個中原因,未予深究;而其他論著,鮮有提及。

      所謂女性意識,實際上就是關于女性的觀念。法國西蒙·德·波伏娃《第二性》把女性作為屈從的一方,并界定說:“一個人之為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形成’的。沒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經(jīng)濟上的定命,能決斷女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而是人類文化之載體,產(chǎn)生出這居間于男性與無性中的所謂‘女性’。”[4]23樂黛云認為,女性意識包括三個層面:“第一是社會層面,從社會階級結(jié)構(gòu)看女性所受的壓迫及其反抗壓迫的覺醒;第二是自然層面,以女性生理特點研究女性自我,如周期、生育、受孕等特殊經(jīng)驗;第三是文化層面,以男性為參照,了解女性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獨特處境,從女性角度探討以男性為中心的主流文化以外的女性創(chuàng)造的‘邊緣文化’及其所包含的非主流的世界觀、感覺方式和敘事方法?!盵5]1

      “中國歷代的女性意識還植根于中國歷史的土壤,是中國宗法社會、封建制度以及小農(nóng)意識的產(chǎn)物,它集中體現(xiàn)為男尊女卑的輕視女性的價值觀和束縛女性的道德禮教觀?!盵6]1早在《易經(jīng)》中就有崇陽卑陰的傾向,但先秦女性還有原始自由的一面。到了漢代,受儒術獨尊和封建禮教的影響,女性開始有了規(guī)范與約束,董仲舒《春秋繁露·天辨在人》曰“陽貴而陰賤,天之制也”“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禮記·郊特牲》曰“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男尊女卑、“三從”之規(guī),加之班昭《女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德的提出,封建女性的道德規(guī)范基本形成,女性已失去了自由與地位。盡管如此,漢代也是封建女性意識覺醒的關鍵期,漢樂府民歌《陌上?!分袌载懬趧诘那亓_敷、《古詩為焦仲卿妻所作》中剛烈不屈的劉蘭芝,都是文學史上動人的女性形象。劉向編著《列女傳》、班昭著《女誡》、蔡邕著《女訓》,范曄《后漢書》獨創(chuàng)“列女傳”體例,女性教育與規(guī)范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女性的社會角色更加清晰。

      作為漢代才女的代表,班昭既是女德規(guī)范的遵循者,又是制定者,其作品無疑具有典范意義。在封建禮儀制度下,女子很少出門,很難與旅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聯(lián)系,然而班昭不僅出行,還留下名篇,所以本文通過縱橫比較,探析《東征賦》所透露出來的女性意識,就別有一番意義。

      一、 《東征賦》女性意識的體現(xiàn)

      (一) 女性視角下獨特的景物描寫

      《東征賦》在文體上屬于紀行賦,“征”者,行也。從西漢末劉歆《遂初賦》開始,紀行賦在東漢蔚為大觀,后代賦家對其程式多有論述。馬積高《賦史》說:“這種以征途為線索的寫法,雖略仿屈原的《涉江》《哀郢》,而歷舉途中各地掌故以諷喻世事,則非屈原賦所有,故為創(chuàng)格?!盵7]80王琳《簡論漢魏六朝紀行賦》將這種“創(chuàng)格”歸納為兩點:1.記述與經(jīng)歷之地有關的人文掌故;2.摹寫經(jīng)歷之地的山水景觀。馮小祿《漢賦書寫策略與心態(tài)建構(gòu)》書中又將其概括為“地—人—史—景”[8]144。由此可見,對沿途風物景觀的描寫,睹物思人、即景抒情是紀行賦的一大特色,然而將班昭《東征賦》與其他男性作家的紀行賦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其獨特之處。如下表所示:

      文章出處作者篇名路線景物描寫 《全漢文》劉歆《遂初賦》太行山—天井關—黎侯舊居—高都—五原 薄27H27H27H涸凍之凝滯兮,茀溪谷之清涼。漂積雪之皚皚兮,涉凝露之隆霜。雁邕邕以遲遲兮,野鸛鳴而嘈嘈。望亭隧之皦皦兮,飛旗幟之翩翩。回百里之無家兮,路修遠而綿綿。 《全后漢文》班彪《北征賦》長安—瓠古玄宮—云門、通天臺—郇邠—赤須—義渠—泥陽(班氏祖廟)—彭陽—安定—長城—高平 阝齊高平而周覽,望山谷之嵯峨。野蕭條以莽蕩,迥千里而無家。風猋發(fā)以漂遙兮,谷水灌以揚波。飛云霧之杳杳,涉積雪之皚皚。雁邕邕以翔兮,鹍雞鳴以嚌嚌。游子悲其故鄉(xiāng),心愴忄良以傷懷。 《全后漢文》班昭《東征賦》 洛陽—堰師—成皋—滎陽—卷縣—原武—陽武—封丘—平丘—蒲城—長垣 歷七邑而觀覽兮,遭鞏縣之多艱。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門。既免脫于峻崄兮,歷滎陽而過卷。食原武之息足,宿陽武之桑間。涉封丘而踐路兮,慕京師而竊嘆。 《全后漢文》蔡邕《述行賦》京洛—大梁—中牟—圃田—管邑—滎陽—虎牢—鞏縣蔥山—墰坎—洛水—鞏都—偃師—返回 尋修軌以增舉兮,邈悠悠之未央。山風汩以飆涌兮,氣懆懆而厲涼。云郁術而四塞兮,雨濛濛而漸唐。

      由上表比較可知:1.四位賦家都歷經(jīng)多地,所以不是短時一地的旅行,空間處在不斷變換中,他鄉(xiāng)的景物不斷映入眼簾;2.與三位男性作家的辭賦相比,《東征賦》中的風物景觀總被一筆帶過。愛德華·W·索亞認為:人類從根本上來說是空間性的存在者,總是在進行空間與場所、疆域與區(qū)域、環(huán)境和居所的生產(chǎn)。而在這種生產(chǎn)過程中,人類主體總是要與環(huán)境產(chǎn)生復雜的脈絡聯(lián)系,其自身就是一種獨特的空間性單元[9]122。雖然作為空間的一份子,但是傳統(tǒng)的女性沒有男性那么容易就與陌生的環(huán)境建立聯(lián)系;3.蔡邕與班昭行進方向雖相反,但路線有大量的重合,然二人在景物描寫的數(shù)量上,相差甚多。4.班昭對路途中地標的敘述,比其他三位男性清晰,在旅途中班昭顯示出女性特有的敏感。

      (二) 彰顯女性意識的取材與用典

      從漢代四篇紀行賦作者看,多是史學家,對歷史典故熟稔,均采用由地及史的書寫模式,應該說,班昭的事功意識也是比較突出的,但她與其他三位男性作家相比,取材與用典明顯不同。男性作家多著眼于外在的建功立業(yè),蒼生苦難,民族興衰,抒發(fā)憂憤之情、興亡之感,視野開闊,氣魄較大,如劉歆借晉人自毀公族以致亡國等史實,抒發(fā)了憂亡之感;班彪用義渠王秦宣太后之亂、蒙恬筑長城御匈奴、漢文帝以德懷邊綏遠等典故,表達了對亂世的感嘆;蔡邕更是在行程中從夏王開始,追述了佛肸為趙簡子管理中牟、管叔蔡叔勾結(jié)殷商后裔作亂、信陵君殺晉軍主帥奪兵權(quán)等歷史故事,抒憤興嘆?!抖Y記·內(nèi)則》曰:“男不言內(nèi),女不言外?!弊鳛榕?,班昭對攸關國家命運的大事關注較少,抒發(fā)的也不是民族興亡的感慨,而是關注個體內(nèi)在的道德修養(yǎng)以及兒子的仕途成長,《東征賦》征引孔子困厄、子路勇義、蘧伯玉之賢能等典故,都是君子楷模,做人的典范,表現(xiàn)了一位隨子遠行的母親對愛子的期許,抒發(fā)的是一種慈母情懷,這是一種典型的女性身份,女性意識。

      (三) 纏綿細膩的女性感情抒發(fā)

      《禮記·內(nèi)則》曰:“男子居外,女子居內(nèi)?!痹缒旯丫?、在深宮任教的班昭,“夫死從子”,因兒子陳力就列、外任就職,不得不選擇跋山涉水,拋頭露面,其情何堪?紀行賦本祖于騷,抒情乃題中之義,但情感書寫得那么細膩纏綿,那么復雜多變,那么悲愴無奈,則非女性作家莫屬,男性實有所不及!《東征賦》精心選擇良辰吉日出行,說明她對這次“隨子東征”多么重視,可隨著540里旅程的展開,作者的感情一波三折:先是抒發(fā)離京時難舍難分、身不由己的悲情,以致夜不能寐,借酒澆愁;再抒發(fā)風餐露宿、長途跋涉之苦情;進而過匡、衛(wèi)等地,抒發(fā)緬懷先賢的懷古之情;還有看到荊棘叢生的蒲城23H28H28H28H丘墟,對“農(nóng)野之民”油然而生的憐憫之情;最后“亂”辭又直接抒情:既然壽夭在天、富貴難求、吉兇難料,那就只好敬慎謙約、清靜少欲、聽天由命吧!欲求不得,欲爭不能,欲罷不甘,心有千千結(jié),苦悶無奈之情又噴薄而出。辭賦作品如此動情,如此纏綿細膩地抒情,《東征賦》可謂盡顯女性作品的心路歷程,個性特點。

      二、 《東征賦》女性意識的成因

      《東征賦》凸顯出女性意識,僅僅是因為出自女性之手嗎?是,又不全是。下面試探討其女性意識的成因。

      (一) 寫景較少,暗合女性寫作心理

      比較四篇紀行賦,《東征賦》寫景最少,為何會出現(xiàn)景物描寫的缺失?在漢代,有目的的休閑旅游尚未產(chǎn)生,山水尚未進入人們的審美流域,描寫景物仍是為了抒情的需要,寫與不寫,寫多寫少,取決于作家的個性與客觀需要?!稏|征賦》寫景較少當有兩種情況:其一,恪守封建禮教,女性在征程中一路端坐車內(nèi),未賞風景;其二,對風景“視而不見”。班昭《女誡》要求女性“耳無途聽,目無斜視”,她是否真的做到了這一點?答案是否定的。試想,一位母親送兒子去趕任,實在沒有必要在親人面前恪守這些禮節(jié),細讀文本,也的確如此。“望河洛之交匯,看成皋之旋門”“聊游目而遨魂”,“望”“看”直接寫出了作者對異域景觀的關注。相比直接的“望”“看”,“游目”一詞則更富意味。李善將其注為“楚辭曰:忽反顧游目”[2]127,而下一句即是“將往觀乎四荒”,可見“游目”是為了“觀四荒”,暗指作者仍牽掛故鄉(xiāng),不忘國事。如《蘭亭集序》中緊跟“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一句的,是“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王羲之在縱觀天地萬物后,舒展眼力,盡情享受視聽的樂趣。所以,俯仰觀覽,是“游目”,“游目”既往復游馳,心亦徘徊馳驟,游目即游心。由此可見,“游目”一詞是旅游景觀進入游者視野的見證,班昭并沒有端坐車內(nèi)“目無斜視”。既然如此,又為何對沿途風景“視而不見”呢?

      1.女性生理上的認知特點

      環(huán)境心理學認為,男性有較好的視覺和空間能力,男性在繪制認知地圖方面優(yōu)于女性。在同樣的旅程中,女性更強調(diào)街區(qū)和地標,而男性更關注路徑結(jié)構(gòu)[10]76。所以,在女性認知地圖上地標之間的路徑并不多,但地標很多,這是女性在認知上的特點。顯而易見的是,同樣歷經(jīng)多地,只有班昭在文中明確“歷七邑”這一準確數(shù)字,然縱觀劉歆、班彪、蔡邕等男性賦家的紀行賦,其文中均沒有如此明確的記錄,這更證實了女性對地標的關注。

      環(huán)境心理學還認為:男性似乎在尋路上更為自信,而女性在尋路時表現(xiàn)出的焦慮水平較高。因為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于眼前的地理景觀中,面對這種與過往一切斷裂的茫然,男子尚且有“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11]17的愁苦,那么身為女性的班昭,肯定會比男子有更多的茫然,而焦慮茫然,會使人的心智下降,對外在風景的關注度降低,視野變窄,以致對外在風景“視而不見”。

      2.女子善懷的心理機制

      中國自古就有“女子善懷”的創(chuàng)作特點,《詩經(jīng)·載馳》云:“涉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許人尤之,眾稺且狂?!盵12]54許穆夫人對衛(wèi)國的思念眷戀、對衛(wèi)人阻撓的憤怒,奠定了《載馳》的感情基調(diào)。與男性相比,女性更易動情的心理機制,實際上是為自己的寫作找到了內(nèi)在動力。班昭之前,其姑祖班婕妤即善抒懷,《玉臺新詠》曰:“昔漢成帝班婕妤失寵,供養(yǎng)于長信宮,乃作賦自傷,并為怨詩?!盵13]24班昭亦如是,《東征賦》滿是愁思,如“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愴悢而懷悲。明發(fā)曙而不寐兮,心遲遲而有違。酌樽酒以弛念兮,喟抑情而自非”,女性對以自我中心的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較男性更為敏感,所以,班昭悲愁為之“不寐”,對路途的直接感受,就是“歷鞏縣之多艱”!又因地及人,生發(fā)出懷古、憐憫等情感。

      3.女性抒情所托之物不同

      劉勰《文心雕龍·詮賦》曰:“賦也者,受命于詩人,拓宇于楚辭也?!盵14]49馮小祿《漢賦書寫策略與心態(tài)建構(gòu)》一書指出:“述行類漢賦,遠宗屈原《離騷》《九章·涉江》《哀郢》等作的放流漂泊之思,而直接抒發(fā)被迫遷徙流竄、輾轉(zhuǎn)季世風塵的念時憂生悲慨。”[8]145紀行賦不僅祖述楚辭,且在書寫手法上與楚辭相類。王逸《離騷經(jīng)序》指出:“《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盵15]3可見,漢代辭賦在書寫上講究引類譬喻、情景相合,其空間景物的書寫是基于抒情的需要。正如約翰?伯格《觀看之道》一書所說:“我們從不單單注視一件東西,我們總是在審度物我之間的關系。”[16]5班昭從小飽讀詩書,可能達到了“讀萬卷書”,續(xù)寫《漢書》,精通天文,時常入宮給皇后貴妃授課,其廣博的學識就是證明,但她畢竟是一位女性,拋頭露面,“行萬里路”、欣賞祖國大好河山的機會,也不會很多,加之女性纖細情感的抒發(fā),所寄托之物,多是具體有形的物件,如失寵的班婕妤,作《團扇歌》,班昭本人寫過《大雀賦》《針縷賦》《蟬賦》等,所以,一旦有機會出門遠行,其感情的寄托物,一時難以與大的山川風物聯(lián)系起來,達到“神與物游”的境界,故而她能準確描述針縷“熔秋金之剛精,形微妙而直端”的特點,卻難于對沿途風景進行描摹。

      再者,班昭《女誡》說:“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甭眯惺且环N空間遷移,季節(jié)、景物、心情都會隨之變化,而“剛性美是流動的,柔性美是靜的”[17]180,所以,流動的行程中進入眼簾的,多是壯闊的景觀,“壯闊的景觀承擔了如此迫切而沉重的問題”[18]173,劉歆等人可以登山臨野,觸目傷懷,借北方的蒼茫遼遠、雄闊凄愴,來表達其哀世嘆亂之情。宇宙的力量可以移山倒?!獪y的天氣、變換的路徑、更迭的場景,班昭若是將父女、母子之情喻于其中,無異于方枘圓鑿,情景不諧。所以,班昭將沿途所見之景一筆帶過,是其自覺選擇的結(jié)果,這也是其女性意識有所覺醒的表現(xiàn)。

      (二) “效法先君”“重在訓子”,凸顯“母師”形象

      關于班昭《東征賦》的創(chuàng)作主旨,有人認為是“效法先君”,也有人認為是“重在訓子”[19]556,然而無論是哪種情感,都是女子柔情的抒發(fā),凸顯的是“母師”(1)形象。

      “文藝作品都是把一種心情寄托在一個或數(shù)個意象里。”[17]180與景觀選取、描寫所體現(xiàn)出來的女性特有的生理和心理機制不同,《東征賦》典故的使用體現(xiàn)了女性的自覺擔當意識。

      班昭《女誡·序》曰:“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余寵,賴母師之典訓。”她才高命苦, 早年喪父,5歲時,班彪去世;中年喪夫,丈夫早卒,《后漢書·班昭傳》曰:“世叔早卒,有節(jié)行法度。”朱維錚《班昭考》認為曹壽“早卒”,是在班昭奉和帝詔入東觀續(xù)補《漢書》之前,即永元四年(公元92年)之前[20]12。永元四年,在班氏家族、班昭人生當中又發(fā)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班固因“不教學諸子,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受牽連被捕死于獄中?!逗鬂h書·班彪傳下》曰:

      及竇憲敗,固先坐免官……及竇氏賓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獄中。時年六十一。

      袁宏《后漢紀·和帝紀上》曰:

      (永元四年)詔收憲大將軍印綬……憲、篤、景皆自殺,宗族免歸本郡……于是何敞、班固免歸家,敞子與瑰善,固黨于竇氏也……及憲賓客皆被系,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獄中。

      班固之死的直接原因,是洛陽令種兢為報己被班固家奴醉罵之仇,根本原因則是其溺愛、疏于管教諸子,諸子“多不遵法度”的結(jié)果。其兄班固冤死,班昭的人生從此進入了轉(zhuǎn)折點,擺在她面前的是殘酷的現(xiàn)實:由于另一兄長班超遠在西域,他要撐起班氏家族的一片天地,要承擔子女以及班氏家族后代的教育任務;受詔續(xù)寫《漢書》;擔任皇后貴妃的教師,時常要到宮中授課……所有這些擔子先后向她壓來,身為柔弱的女性,她必須像男性那樣堅強。特別是兒子曹成首次外任,責任重大,又無人可指引,她不能袖手旁觀,也不能一味的“卑弱”,而是勇敢地承擔起了“母師”的責任。

      關于其子曹成,有關典籍的記載如下:

      (永元七年)夏四月辛亥朔,日有食之。帝引見公卿問得失,令將、大夫、御 史、謁者、博士、議郎、郎官會廷中,各言封事。詔曰:“元首不明,化流無良,政失于民,謫見于天。深惟庶事,五教在寬,是以舊典因孝廉之舉,以求其人。有司詳選郎官寬博有謀、才任典城者三十人?!盵1]396

      齊相子穀,頗隨時俗。曹成,壽之子也。司徒椽察孝廉,為長垣長。母為太后師。征拜中散大夫。子榖即成之字也。[21]126

      由以上記載可知,班昭教子有方,兒子曹成德才兼?zhèn)?,首次外任即擔任長垣長,后來官至齊相。關于曹成首次外任的背景,《后漢書》交代得非常清楚,永元七年因日食出現(xiàn),和帝下詔求賢,彌補政闕,所以曹成東征任職本身就意義平凡,他不僅肩負著安撫百姓、改善統(tǒng)治者形象的神圣使命,而且要公正廉明,取信于民,以維護漢朝的穩(wěn)定。

      既然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就不能令朝廷失望,就得輔導兒子,助其一臂之力,讓其成長成熟,堪當大任。這從班昭注其兄《幽通賦》也可以看出來,其注曰:“言己孤生童,微陋鄙薄,將毀絕先祖之跡,無階路以自成也?!薄把约喊察o長思,不欲毀絕先人之功跡。日月不居,忽復大遠。”在注中她除了明志外,還兼訓其子。又,班昭《女誡》曰:“戰(zhàn)戰(zhàn)兢兢,常懼黔辱,以增父母之羞。”正與《東征賦》中“先君行止,則有作兮。雖其不敏,敢不法兮”相呼應,這些都表明班昭訓子齊家之自覺,擔子之重。

      既然齊家訓子責無旁貸,班昭就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訓教兒子,在《東征賦》中,她對眼前的山河勝景、對歷史上的大事件關注不多,興趣點全集中在訓子上。她不顧跋山涉水顛沛之苦,精心選擇孔子、子路、蘧伯玉等的美德、賢仁典故,告誡兒子為官應具之德、應做之事,進德修業(yè),不負重托。

      波伏娃《第二性》說,母子關系是一個母親整個生活的一部分,且認為“如果說她身為妻子并不是一個完整的人,那么她作為一個母親卻是這樣的人:孩子就是她的快樂,就是她生活的意義”[4]261。所以《東征賦》有“且從眾而就列兮,聽天命之所歸”“唯令德為不朽兮,身既沒而名存。惟經(jīng)典之所美兮,貴道德與仁賢”等訓子之語。方伯海曰:“前賦《北征》,重在憫亂;此賦《東征》,重在訓子。題目相似,而用意不同?!焙瘟x門亦云:“(誡子之詞)儒者之言,不愧母師女士矣?!盵19]353

      以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勇于擔責的“母師”形象。與漢代的其他女性相比,班昭的表現(xiàn)令人欽佩。雖然她在《女誡》中倡導卑弱、順從,可她實際表現(xiàn)出的,卻是不屈與堅強。不似其失寵的姑祖班婕妤《團扇歌》“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fā)。??智锕?jié)至,涼飚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的哀怨,也不似樂府民歌《古詩題為焦仲卿妻作》中劉蘭芝“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沒水而死”。無論是班婕妤的哀傷,還是劉蘭芝的自殺,都表現(xiàn)了女性面對生活挫折時的消極和逃避,相比之下,面對生活的重重打擊,身為女性的班昭,其“母師”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進取意識,委實令人贊嘆!

      三、 認識與評價

      客觀地說,班昭的《東征賦》從命意、結(jié)構(gòu)、語詞都存在著對其父班彪《北征賦》的模擬現(xiàn)象,加之該賦景物描寫較少,文學色彩不足,在中國辭賦史、文學史上的地位不是很高,這是漢代乃至中國辭賦史、文學史不重視它的主要原因。“橫看成嶺側(cè)成峰”,但若換一種角度,該賦因出自女性之手,在內(nèi)容上、風格上別具一格,其價值與意義亦不容輕忽?!墩衙魑倪x》只選三篇紀行賦,把該賦與其前班彪《北征賦》、其后潘岳《西征賦》并列,作為人們學習的典范,是很有眼光的。

      班昭的《東征賦》在中國辭賦史、中國女性文學史是有開拓貢獻的。在漢以前,只有在上層社會中極少數(shù)女性因家庭等原因,才有受教育的機會;能留下作品的,寥寥可數(shù)。物以稀為貴,因為難得,所以珍貴。再就《東征賦》作品本身看,其凸顯的女性意識,豐富的史學修養(yǎng),清晰的線索,典雅淵懿的語言風格,特別是其題材由渲染帝國聲威向書寫個人日常轉(zhuǎn)化,加之議論手法的帶入,對促進漢大賦在內(nèi)容與風格上向抒情小賦轉(zhuǎn)變,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從紀行、旅游文學角度看,《東征賦》作為漢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性旅行之作,其價值彌足珍貴。傳統(tǒng)中國的女性被禁錮在閨房里,拋頭露面少,與旅行聯(lián)系更少。胡錦媛指出:在家庭中缺席的是男性,而在旅行中缺席的則是女性,尤其在傳統(tǒng)的禮教社會[22]269-286。因與外界接觸交往不多,女性作家的視野也大受限制,表現(xiàn)在創(chuàng)作中,大多是反映婚姻家庭生活,抒發(fā)一己愛怨之情,很少觸及閨房以外的領域。班昭則不然,她將女性與旅行聯(lián)系起來,開拓了女性題材的表現(xiàn)領域。作為文學史上女性旅行者的先驅(qū),班昭在繼承前人紀行賦書寫傳統(tǒng)的同時,向人們展示了女性在旅途中獨特的視角和心理特征,在這種女性意識的觀照下,“女人”被發(fā)現(xiàn)、被解讀、被重視,女性文本獨立于文學史的價值和意義得以凸顯,同時也為男性作品多了一種比較視角與參照系。

      從文獻角度而言,《東征賦》只有短短610字,卻化用了《周易》《尚書》《毛詩》《楚辭》《左傳》《老子》《文子》《論語》《荀子》《韓非子》《鶡冠子》《淮南子》《韓詩外傳》《史記》《漢書》《禮記》《法言》《孔子家語》以及《神女賦》《長門賦》等20余部經(jīng)典的語詞,自然流暢,詞若已出,顯出其驚人的經(jīng)學素養(yǎng),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

      從班昭出現(xiàn)的歷史文化意義看,“女圣人”“曠世才女”班昭,續(xù)寫《漢書》、作《女誡》《東征賦》,為兄(班超)上書,為兄(班固)注《幽通賦》,像代父從軍的花木蘭,經(jīng)典黃梅戲《女駙馬》中冒死救夫、偶中狀元的馮素貞一樣,巾幗不讓須眉,都是古代女英雄的代表或化身,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她們極大地鼓舞了廣大女性的自主意識與奮斗精神,彰顯了女性身上特有的魅力與價值。

      最后,《東征賦》所透露出的女性意識,可以補歷代班昭《女誡》研究之缺憾,使人對班昭有更全面更豐富更真實的認知,可以推進班氏家族、辭賦、旅游文學、女性文學等領域的研究,特別是班昭淵博的學識,高尚的人格,面對生活坎坷時由柔弱轉(zhuǎn)化出的剛毅品格、擔當意識、進取精神,以及對后代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視,仍值得今人學習和借鑒。

      當然,班昭也并非完美無缺,她也有對男性依附的一面,其《東征賦》亦透露出無可奈何的消極情緒,特別是《女誡》,其初衷與客觀影響并不一致,對后世女性的發(fā)展確有束縛與限制的一面。

      注釋:

      (1)母師:《后漢書》李賢注曰:“母,傅母也。師,女師也?!眲③摹段男牡颀垺ぴt策》曰:“班姬《女誡》,足稱母師也。”

      [1]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2]蕭統(tǒng).文選[M].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郭苑平.女旅書寫中的時間、空間與自我追尋——重讀班昭《東征賦》[J].東海中文學報,2008(20).

      [4]西蒙·德·波伏娃.第二性[M].桑竹影,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6.

      [5]樂黛云.中國女性意識的覺醒[J].文學自由談,1991(3).

      [6]吳曉紅.中國古代女性意識——從原始走向封建禮教[D].蘇州:蘇州大學,2004.

      [7]馬積高.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馮小祿.漢賦書寫策略與心態(tài)建構(gòu)[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9]愛德華·W·索亞.“第三空間導論”——去往洛杉磯和其他真實與想象地方的旅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0]保羅·貝爾,托馬斯·格林,等.環(huán)境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11]隋樹森.古詩十九首集釋:卷二[M].北京:中華書局,1955.

      [12]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3]徐陵.玉臺新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4]劉勰.文心雕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15]王逸.離騷經(jīng)序[M]//楚辭章句補注.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16]約翰.伯格.觀看之道[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17]朱光潛.文藝心理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18]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

      [19]費振剛.全漢賦校注[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20]朱維錚.班昭考[J].中華文史論叢,2006(2).

      [21]趙岐.三輔決錄[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22]胡錦媛.臺灣當代旅行文學[C]//臺灣旅行文學論文集.臺北:五南出版社,2006.

      A Probe into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Ban Zhao’s

      YE Yue, WANG Qi-cai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37, Anhui)

      Ban Zhao is not only a female historian and educator in Chinese history, but also a female writer. In a society of rites, it is difficult to relate women to travel. In the seventh year of Yongyuan, Ban Zhao followed her son to his post and wrote theAs a documentary Fu written by a woman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has the unique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the aspects of perspective, scene description, material use,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so on. It is helpful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ofand its value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Ban Zhao;; female consciousness; meaning

      2018-04-11

      葉月(1987- ),女,安徽淮南人,阜陽師范學院文學院碩士生,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王啟才(1966- ),男,安徽阜陽人,阜陽師范學院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與文獻。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8.04.15

      I207.224

      A

      1004-4310(2018)04-0084-07

      猜你喜歡
      東征意識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基于現(xiàn)金流量視角的成都東征財務風險分析
      百名科技工作者重走紅軍東征路
      東征村:紅色旅游助力脫貧換新顏
      紅軍東征與西征
      世界家苑(2018年12期)2018-12-18 19:34:06
      增強“四個意識”發(fā)揮“四大作用”
      人大建設(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識不會死
      奧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人大建設(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LG東征
      機電信息(2015年28期)2015-02-27 15:58:11
      “東征”與實現(xiàn)民族統(tǒng)一
      黑龍江史志(2014年5期)2014-11-25 03:04:24
      高雄市| 龙陵县| 偏关县| 赤城县| 凤冈县| 平陆县| 汽车| 来宾市| 南川市| 韩城市| 大邑县| 射阳县| 太仓市| 修水县| 安阳市| 西峡县| 朝阳县| 哈巴河县| 出国| 深泽县| 什邡市| 乌海市| 资阳市| 普陀区| 沙雅县| 乳山市| 措勤县| 龙岩市| 美姑县| 宜兰县| 济南市| 竹溪县| 芦山县| 阿尔山市| 平果县| 宜黄县| 朝阳区| 泰兴市| 龙山县| 金堂县| 雅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