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辛子
6月18日7點58分,大阪北部發(fā)生了6.1級地震。我在大阪的家正處于震源附近,能感覺到劇烈的搖晃,抓在手中的手機發(fā)出震災警報,家門外也同時響起了緊急狀態(tài)下才會出現(xiàn)的高音喇叭廣播,反復呼吁各家各戶不要慌張,關閉煤氣電源,預防火災。
這是我來日本二十年經(jīng)歷過的最大一次地震,而且就處在震源地帶。不過,跟“3·11東日本大震災”的9級地震相比,6.1級只是小兒科,就像地震專家所言:這一類地震發(fā)生在日本任何地方都不稀奇。畢竟這兒是個地震大國。
第一次遇到地震是來日本的頭一年,是個晚上,我先生在客廳看電視,我則在房間看書。突然間,整個屋子搖晃起來,就像有火車經(jīng)過。但日本的家周圍并沒有火車啊,這個念頭在腦中閃過,我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地震了!我驚得從房間飛奔而出,就在這時候,地震停了。
那時候網(wǎng)絡還沒有普及,第一個動作是打開電視收看地震速報,才知道是鄰縣發(fā)生了6級地震。
另一次記憶深刻的地震,是在我懷孕的時候。自從知道自己要做母親之后,除了注意飲食、保持健康,還特別學習了如何在地震來時自保。
電視里和書上都說,地震的時候,第一,不要驚慌失措;第二,關掉所有可能引發(fā)火災的隱患如煤氣、電源等,因為地震之后發(fā)生的火災是人類受害的最主要原因;第三,不要馬上跑到屋外,而是先找堅實的地方躲起來。余震過后才跑到附近的空地上等待營救。
了解得這么詳細,讓我胸有成竹,不再害怕地震的到來。記得那一次的地震發(fā)生在清晨,天正黎明,地卻突然搖晃起來,先生睡得正香,我挺著大肚子,鉆到了大餐桌下面。因為鉆得太快,弄出的響聲較大,竟然將先生吵醒了,他說:“不睡覺跑去鉆桌子,夢游???”“地震啦,你居然沒感覺?”我很詫異?!安痪鸵粋€小地震嗎?”先生說。后來看電視,果然只是個3級的小地震。
后來,女兒出生了。女兒開始上幼兒園,我們還住在名古屋的時候,有天晚飯后,白天玩累的女兒有點困了,一個人去睡覺,我在MSN上和朋友聊天,先生在沙發(fā)上看書,就在這個時候,地震來了!我的電腦臺突然搖晃起來,我的第一反應是飛奔到女兒身邊,用身體護住她的頭。但地震很快停了,女兒沒被地震驚醒,倒是被我給嚇哭了。那次是東海地區(qū)發(fā)生4級以上的地震,電視臺播放了地震時的畫面,搖晃得厲害,但不過幾秒鐘。
而這次大阪發(fā)生6.1級地震之后,一直余震不斷。能感覺到房子明顯搖晃的3級到4級的余震,一個晚上就不下3次。女兒睡得香,前幾次搖晃都沒醒,但凌晨4點多的一次余震終于將她搖醒了。她跑到我的臥室門口,我問她:“怎么啦?”女兒答:“在搖呢!”我說:“還早呢,繼續(xù)睡吧?!毙⌒陀嗾鹪蕉啵倚睦锓炊教?,因為記得聽地震專家說過,當斷層帶能源被一次次小型余震分散后,就難以再形成大的余震了。
跟二十年前剛來日本頭次遭遇地震時的驚慌失措相比,如今的我,面對三四級的小地震,終于能做到“處震不驚”了,但一想到大型地震,仍然心懷畏懼。不過心懷畏懼也未必是件壞事。人活著,總該對自然懷有一些畏懼的好。這樣才會記得:人,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而僅僅是自然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