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蓉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貴州都勻,55800)
英國著名女詩人瑪麗·柯勒律治的形體詩《Slowly》原文如下:
《Slowly》
Heavy is my heart,
Dark are thine eyes.
Thou and I must part,
Ere the Sun rise.
Ere the Sun rise,
Thou and I must part.
Dark are thine eyes,
Heavy is my heart.
《Slowly》一詩雖然非常短小精練,只有17個相同的單詞在其中回旋往復,但借鑒列維·斯特勞斯《神話的結構》中的結構分析法,[1]可將本詩所體現(xiàn)的各種關系還原為具有若干對立關系的元素,則Slowly中富含繃緊張力的內涵即得以凸顯。如原詩中最能產生情感和視覺效果的字眼Heavy(沉重)和Dark(黑暗、黑色)均給人一種沉重、下沉的感覺,而與原詩中的the Sun(明亮、陽光燦爛), rise(升起)這兩個意象形成鮮明的張力對照。
此外,漢語詩歌的特征之一是其對偶表現(xiàn),這不僅體現(xiàn)在意義上,也能在形式上構成較為徹底的對偶。如在“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中,上下句的音律分別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構成了整齊的對偶;而且在意義上, “星”對“月”, “垂”對“涌”,“平野”對“大江”,“闊”對“流”;全聯(lián)則是以靜對動,廣闊對悠長,立體對平面,顯得極為工整貼切。有學者分析日本文學的對句,大體上是同種同質的東西的反復表現(xiàn)居多,而“西歐文學的對句從原則上看具有后者(日本文學)的傾向”,它們“即使從形式上看也成對句,但在內容上則只是單一的并列?!蓖瑫r,“在中國,異種異質的東西,更進一步說只有反對的東西組合在一起,才是本色的對句。只有相反的東西對照,由于相互反襯使內容深化的對句才是對句的主流。”[2]上述對中、日與西歐文學對句的描述,大體上不錯,僅從本文所討論的《Slowly》一詩中的前兩句來看:
Heavy is my heart,
Dark are thine eyes.
Heavy與dark在上下兩行,的確分別表達同質的“憂慮”成分,但是,如果我們從列維·斯特勞斯“簡化結構(兩項而不是三項)和弱化對立”的視角,[3]超越上述所謂西式同質的“對句”的窠臼(著重號為筆者所加,下同),從《Slowly》全詩的整體意境來看,整首詩雖然才短短的17個詞(重復者不計),但其意義上異質的一組組對立則是存在的,這些對立涵蓋了下面這些或顯性或隱性的各種異質的對立,如下表所示:
Heavy沉重、下沉Dark黑暗Heart內心(內部表現(xiàn))Thou and I(兩人在一起)Ere the Sun rise(兩人在一起)How time flies!幽會的時間飛逝rise升起the Sun旭日(燦爛)Eyes眼睛(心靈的窗戶:外部表現(xiàn))Part(兩相分離)After the Sun rise(兩相分離)Slowly且慢(乞求時光留步、多呆一會)
據上表所示的異質張力結構,我們認為Heavy中所包容的“沉重”概念、dark中的“黑或黯”的概念、the sun中所含“sunny即明媚或陽光燦爛”概念等都應該在譯文中有所體現(xiàn),這樣才能表現(xiàn)heavy(沉重,下沉)與rise(上升);dark(黑暗)與the sun(明亮、陽光明媚);heart(內心)與eyes(眼睛,即外在心靈)等一組組頗具張力的原詩內涵,增強譯詩的表現(xiàn)力。據此,可試譯如下:
《Slowly》 《且慢》
Heavy is my heart, 吾心沉郁烈,
Dark are thine eyes. 君目黯然現(xiàn)。
Thou and I must part, 終須有一別,
Ere the Sun rise. 旭日東升前。
Ere the Sun rise, 旭日東升前,
Thou and I must part. 終須有一別。
Dark are thine eyes, 君目黯然現(xiàn),
Heavy is my heart. 吾心沉郁烈。
原詩的獨特性在于,第二節(jié)出人意外地將上一節(jié)的最后一句作為起句,然后依次將第一節(jié)的四個詩行以倒序方式排列推進,即:原詩第一節(jié)的a,b,c,d;在第二節(jié)中,其推進方式為第一節(jié)的完全倒轉,即:d,c,b,a.
Ere the Sun rise, 早于日出之時,
Thou and I must part. 你我必須別離。
Dark are thine eyes, 你的眼神憂郁,
Heavy is my heart. 我的心情悲戚。[4]
全詩至此結束,而結句a恰恰是全篇的起句a,始乎?終乎?讀者剛想飽覽一番,它卻戛然而止。興味正濃的讀者自然不會就此掩卷。此時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是一幅灰暗、凄涼、空曠的畫面。這畫面伴隨著詩歌的節(jié)奏一會兒從上而下徐徐展開,一會兒又自下而上慢慢升起。[5]
我們認為上述這種詮釋其實質上還是在平面上,從靜態(tài)角度進行的分析,并未真正把握全詩的內涵。實際上,我們可以這樣反復吟誦這首低沉憂怨的愛情離別詩:第一節(jié):Heavy is my heart(我的心情沉重), Dark are thine eyes(你的眼神黯然),Thou and I must part(你我必須分手), Ere the Sun rise(就在日出之前)
……(兩行之間的空白)……
讀者剛讀完上面第一節(jié)最后一句“Ere the Sun rise”(在日出之前)的時候,趁著兩節(jié)之間的空白,剛嘆了口氣,在為這對相愛的情侶即將分手而心痛惋惜之時,大約也只就稍過了幾秒鐘,于是接著往下讀第二節(jié),但起首又是一句“Ere the Sun rise”(在日出之前),而這一句帶給我們的震撼,遠遠超乎想象!英文原詩作者這里看似毫不經意地又把“Ere the Sun rise”(在日出之前) “原封不動”地在第二節(jié)首句又重復說了一遍,但真的就是“原封不動”嗎?不?。?!此時,距離我們吟誦第一節(jié)前一句“Ere the Sun rise”(在日出之前)可能只過去了“兩秒鐘”,但正是這“兩秒鐘”,卻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讓我們回到了一個多世紀前那個heavy and dark(既沉重又黯然神傷)的夜晚,回到了那個既生動而又壯麗的愛情場景:時間又流逝了幾秒鐘,距離the sun rise那個確定無疑必須分手的時間臨界點,勢必愈來愈近了,天將破曉,分手在即……其內容實質,正好就是下一句所要表達的Thou and I must part(你我勢必即將分手)的摧逼,于是,讓我再看你一眼,但卻只見下一詩行中的情人:dark are thine eyes(你的眼神依舊黯然神傷,隨著時間的摧逼與推進應該是更加黯然)。而緊接下來的下一詩行:heavy is my heart我的心沉郁不堪,但此時(第二節(jié))已非彼時(第一節(jié))的情形,所剩下時間更少,時間也更為緊迫,雙方的心則理應更為沉郁無助……但即將分手的事實終歸是事實(Our parting is a must),于是就有了標題所示的詩眼——“Slowly”;于是,真想大喊一聲:“時光啊,且慢!讓我和戀人多呆一會好嗎???”
也就是說,全詩是一個隨著時空動態(tài)推進的過程,而不僅僅只是如有的學者所理解的“這(離別)畫面伴隨著詩歌的節(jié)奏一會兒從上而下徐徐展開,一會兒又自下而上慢慢升起”[6]這種完全機械重復的展示,因為這種理解只是體現(xiàn)了(情人離別)情境由上至下展開和由下至上卷起這兩個反方向的、卻并無其他實質內涵的機械、呆滯的重復運動,這樣的理解完全漠視了時間的線性、不可逆的流動,致使上述那幅詩歌畫卷的內涵并未因這種單純、機械反方向的重復運動而使其深刻性增多或減少,因為“由上至下(第一節(jié))展開和由下至上卷起(第二節(jié))”這樣的平面靜態(tài)理解,無異于1+1=2這樣簡單的疊加。而我們在這里所理解的《slowly》詩歌原文在第一節(jié)與第二節(jié)所呈現(xiàn)的是一個層遞(climax)的復合關系(1+1>2)和不可逆的動態(tài)時空推進過程。
從全詩來看,共有八行。從表面上看,其中第一節(jié)中的全部四行在第二節(jié)中均出現(xiàn)一字不差的重復,但若仔細分析,其中真正的線性序列的重復只發(fā)生在這八句中的核心位置——第四行(第一節(jié)尾句)與第五行(第二節(jié)首句)的“Ere the Sun rise”(在日出之前),而這兩行因時差的推進而導致事態(tài)嚴重性、緊迫性的不同,從而呈現(xiàn)出歷時性且不可逆遞進的態(tài)勢。
因此,全詩第二節(jié)并非只是第一節(jié)由下至上的簡單機械重復或再次機械的反卷。誠如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所言“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7]也就是說,當我們讀完第一節(jié),再去讀第二節(jié)的時候,表面看似所有的詩行都又重復了或反卷了一遍,但實際上已經不再是“同一條河流。”
更具體來分析,如果把“ere the sun rise”這行詩看作是一條河的話,我們在第二節(jié)首行(猶如第二次踏入)中所讀到的“ere the sun rise”,早已不是在第一節(jié)尾行中所讀到的“ere the sun rise”了,盡管所有的單詞毫無變化,但是,因為時過而境遷,隨著時光的流動,the sun rise那個時間臨界點在不斷地逼近,讀者在讀第二節(jié)的時候,心弦必然繃得更緊,而男女主角的眼神更為黯然無助,兩顆心也將更加歸于沉寂。
對標題即詩眼slowly漢譯,有學者譯為“緩步”[8]或“步步慢”[9]或“腳步啊,慢點!”[10]但以此譯為“詩眼”,勢必將原詩詮釋為“折射出這對情人越臨近分手,越不忍往前走的惆悵心理;又能表現(xiàn)出他們越往前走,越留戀這短暫相聚的微妙感情”[11]但我們認為,從該詩所處的場境和情景來看,這對情人實際上根本沒有朝反方向往前走,因為從“Heavy is my heart(我的心情沉重), Dark are thine eyes(你的眼神黯然)”的描述來看,隨著分手時間的臨近,他們一直在近距離凝視對方,這才會將彼此對方的眼神看得那么地真切(Dark are thine eyes),而真正的分離,應該是在瞬間完成的。也就是說,我們認為,作為全詩八句中唯一呈現(xiàn)遞進式重復、且所有詞匯均同一的兩句:ere the sun rise(日出之前),暗示了這對情侶離別之前時光的快速推進(How time flies),因而slowly也就必然有一個特定的指向,即:時間,也就是the sun rise那個確定無疑的分手時間臨界點,當這個臨界點即將來臨,東方即將破曉之時,故事中的情人大喊一聲:“時間(時光之神)且慢,讓我再看戀人(對方)一眼!”因此,雙方臨近離別之際時光的快速推進與詩題slowly(慢)形成了本詩的又一重對立的張力結構。因此,我們所體會的是:這里似乎不應是雙方彼此反向而“且(漸)行(漸)且止,步伐凝滯”,最后雙方身影逐漸消失在對方視野之外的場景,如果是這樣的話,從這么遠的距離不可能還看得清對方“Dark are thine eyes”。因此,如將標題“slowly”理解為戀人雙方 以“實體腳步”向彼此反方向“邁開”的“slowly”(慢),并由此解釋為“折射出這對情人越臨近分手,越不忍往前走的惆悵心理;又能表現(xiàn)出他們越往前走,越留戀這短暫相聚的微妙感情”,這勢必會弱化“slowly”對時間動態(tài)不可逆流逝的指向與挽留,反而強化了“slowly”對情人雙方邁開腳步的指向與挽留;而需要加以強化的無疑是前者,我們認為,這似乎才真正表達了原詩的真實內涵。因此,我們采納以“且慢”譯出標題“slowly”,既避開了漢語“慢”的單音,所增譯的“且”字,義為“暫且,姑且”,[12]這樣理解更能反映熱戀雙方在天明分手之前,祈盼時光慢些、再慢些的這種既急切、又不太理智的心情。
總之,對英國著名女詩人瑪麗·柯勒律治的形體詩《Slowly》的理解與漢譯,國內不少學者也見仁見智,展開了互有裨益的學術探討。本文在上述探討的基礎上,對該詩作了新的解析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