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昌琦
四月野蕎麥
橢圓形的洼地,凸兀的田坎碉堡一樣,
迎接我的飄蕩
深夜,在頭頂?shù)镍f鳴,與耕種無關(guān),
也不過問去路。
四月的土坯上,野蕎麥和我一道背井離鄉(xiāng)
抖落一身塵土,淘洗的谷粒膨脹得快綻出了花
放牛的人在田坎上走,踩落地的野蕎麥
忘了,那壘過的土坯。我要點(diǎn)上火
煮開一鍋洼地里剛種下的糧
或許,我也會(huì)換下這身衣裳,
鋤掉田坎上散開的野蕎麥。
而今夜,
故鄉(xiāng)深刻的,仿佛我的陌生
故鄉(xiāng)的故事
故事只講了三分之一
從馬鞍坡的墓碑到多年荒蕪的茅草
一個(gè)故事丟掉了它所有的隱喻
我握著“壽終正寢”在肆虐瘋長的茅草中
想象一所房屋的樣子
那牽絆雙腳的
曾經(jīng)做過我的屋頂,背負(fù)著整個(gè)冬天
我慎重地
想要還原茅草的一切
但是,一個(gè)故事丟掉了它所有的隱喻
埋葬過白骨的土地被翻了個(gè)底
如今,是茅草葬于它后代的根須
任憑那貪食的地鼠腫脹了生殖器
用同樣的語言交媾
馬鞍坡的墓碑寫著來時(shí)
字跡疏疏落落
一個(gè)故事丟掉了它所有的隱喻
回娘家
回娘家的路
并不是很遙遠(yuǎn)。很多人
坐著汽車
在一天之內(nèi),回了趟娘家
或者說,吃了一餐飯
一桌子的菜
沉默寡言,只有從異姓的口中
嘗到一口鐵鍋多年的銹漬
老父親今天沒有洗臉
地里不再生長糧食
孩子坐在原地,嚎啕大哭
為了數(shù)年之后的出閨
集體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