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芳
如果說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那么,沒有想象就沒有詩歌。古典詩歌大多言簡義豐,短短幾十個字,卻意蘊悠長?;?qū)懢?,或抒情,或感物,或言志。正是充滿神奇的想象力為古典詩歌創(chuàng)造了魔幻無窮的藝術形象,使得詩歌成為文學藝術寶庫中的瑰寶。
我們閱讀古典詩歌,必須借助想象的翅膀,才能思接四海、視通八荒。 詩歌閱讀過程中的想象屬于審美想象,也叫藝術想象,是對詩歌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想象力,是詩歌閱讀與欣賞的前提,也貫穿于詩歌閱讀的整個過程。
一、朗誦吟詠中想象
我們在詩詞教學中絕對不能吝嗇誦讀時間,誦讀是想象的前提。常用的誦讀方法有:聽讀、跟讀、齊讀、角色讀等。在朗讀中體驗、感悟、積累、內(nèi)化。從而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喚起學生的想象力,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借助多媒體,通過圖像、聲音、動畫和影視信息創(chuàng)造情境,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融人詩境之中。
朗誦即讓學生沉浸在藝術氛圍中,把文字變成音符,用抑揚頓挫的節(jié)拍,渲染某種氣氛,達成某種意象,從而再現(xiàn)詩歌中的某個場景,體會詩歌傳達出的特定情感,理解詩歌塑造的特定意境。只有通過反復吟詠記誦,才能讓學生將詩句的風骨和氣韻內(nèi)化為自己的文化積淀。
朗誦吟詠,能使學生初步感知詩歌的語言美,在大腦中形成藝術表象,為感悟詩歌形象、品味詩歌意象和情感打下基礎。
二、捕捉意象中的想象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經(jīng)說過:“詩人應該選擇‘特征的東西”,意象之于詩歌無疑是特征性的。也只有“特征”性的東西,才能給讀者深刻、鮮明的印象,從而迅速真切地喚起讀者的想象與聯(lián)想。
讀詩,首先要學會把握詩中的意象,學會快速捕捉詩中的意象,并且能根據(jù)詩歌中的意象再造新的形象,這就是藝術再創(chuàng)造。
1.抓意象的固定意進行聯(lián)想
例如: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以月亮喻離愁別緒,思鄉(xiāng)之愁。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國,表明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以折柳表惜別?!按艘骨新務哿?,何人不起故園情?”說的是今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呢?古典詩歌中的一些意象已經(jīng)有了較為固定的含義,我們可以抓住這些典型的意象,從而把握詩歌的意境和主旨。
2.在具體的語境中揣摩意象的意蘊
意象既有固定性,又有多義性和豐富性。例如:菊花。 在“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中,屈原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純潔和高尚。 在“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中,元稹則表達了自己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花,自從被陶潛先生垂青之后,就成了花中的的隱士,賦予菊花超凡脫俗的隱者風范。因此,我們要學會結合詩人的文化背景、生活的時代,把握詩歌的意象,不能牽強附會。
3.古典詩詞強調(diào)意象的組合
馬致遠在《天凈沙·秋思》中排列了九種意象“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如何把看似無關的意象統(tǒng)領起來,這就
是意象的組合點。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這個結合點進行聯(lián)想,構成意象群,形成一個完整的形象。馬致遠借深秋郊外蒼涼的自然景觀,巧妙地傳送出天涯游子那種思鄉(xiāng)念親的寂寥愁苦的情懷。詩人以意取象,以意化象,這分明是主觀情感與客規(guī)物象相融合的藝術精品。所以意象的結合點就是人的情感。
4.采用“留白”的方式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詠、探求詩歌美學意蘊的基礎上,學會補白于詩歌 “言有盡而意無窮”之處。陶淵明作為詩詞歌賦的大家,在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中,就常常運用留白?!讹嬀啤罚ㄆ湮澹┲械摹安删諙|籬下, 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等處均為讀者留有大量的想象與聯(lián)想空間。
三、想象中感悟意境
古典詩歌常常用虛實結合、虛實相生的手法,創(chuàng)造“象外之象” “象外之境”,從而生成“言外之意”“意外之旨”。意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詩中圖景和諧統(tǒng)一的結果。意境構成是情景交融的結果。感悟意境需要一個過程,由表及里、由實到虛、由景及情。眼前之景為實,想象之景為虛;景為實,情為虛;形為實,象為虛。在這虛實之間,想象就是那橋梁和紐帶。王國維 《人間詞話》云:“‘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 字,而境界全出?!破圃聛砘ㄅ?,著一‘弄 字,而境界全出矣?!庇秩绨拙右住赌航鳌分小耙坏罋堦栦佀校虢虢t”, “鋪”在江面上,因為是“殘陽”,描繪出秋天江面在夕照下的柔和靜謐。
實際上,學生的古詩詞審美想象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發(fā)展的過程。讓我們幫助學生揚起想象的風帆,鼓起想象的翅膀,使思維靈動,讓詩情飛揚,感悟詩詞意境之美,積淀人文底蘊。
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北海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第一實驗學校(25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