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爭論許久,關(guān)乎民生之大事。
美國主張“劫富濟貧”,英國提倡“應稅所得”,德國分七種個稅,日本則是規(guī)定稅率。
中國的改革方向,無非圍繞起征點、專項扣除等反復推敲,征集民意,筑就文章。38年的個稅史是一部“富裕史”,如今,人們吃得好,穿得暖,腰包鼓,生活是“富起來了”,可這個稅再遵循舊例,似乎,說不過去了。
接受我采訪的王長勇是個特別健談的人,從財經(jīng)記者、評論員到長平經(jīng)濟研究所執(zhí)行所長,角色的各種轉(zhuǎn)變,令他對個稅改革,有著一套新的理解?!吧项^頗為‘理還亂,但改革必是‘大勢所趨,這個痛苦的過程,不但要有,還要站在全球視角之下?!?/p>
然,扯上全球,就能“解此惑”嗎?按道理講,國與國之間的國情不同,個稅設置自然不一,又怎可相提并論。不過,如若扒拉一下國外稅改,哪些是琥珀,哪些是糟粕,自然分得一清二楚,中國,正由“大國”昂首挺進“強國”,但在個稅改革方法論上,仍是“跛足”的。
如何改?怎么改?制度細則如何落地,才能讓民眾滿意,令國家受益?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上海財經(jīng)大學公共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朱為群教授,他們在此焦點問題上,觀點出奇地一致,“個稅改革,不應復雜,復雜易出紕漏,鉆空子?!边@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改革之路總要“起頭”,稅改應體恤民意之心。(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