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霞 柴雪珺 姚 苗 盧 琦
(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寧夏 750000)
災害是一種超過受影響地區(qū)現(xiàn)有資源承受能力的人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1]。近年來,全球災害大規(guī)模、長期化、密集化趨勢越加明顯[2],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因此,做好災害救援準備已成為當務之急[1]。護士是災害救援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災難救援知識的掌握程度將直接影響到災害醫(yī)療救援水平[1]。而實習護生是護理隊伍的后備軍,其對災害應急救援認知及應對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今后的工作成效[3]。本研究旨在了解實習護生對災害救援的認識和急救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向高校的在校教育和醫(yī)院的臨床帶教提供方向和線索,以期整體提升實習護生急救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對災害急救的認知。
1.1 對象 選取某三甲醫(yī)院2016屆實習護生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2016屆實習護生;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思維清晰且表達流暢。
利用全體實習護生集會學習時間當場統(tǒng)一發(fā)放問卷并收回,不記名填寫,由被調查者獨立完成。共發(fā)放問卷130份,回收有效問卷120份,有效回收率92%。
1.2 研究工具 采用赫繼梅突發(fā)公共事件現(xiàn)場緊急救護知識掌握情況調查表[4]進行調查。該問卷經原作者在預調查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并得到護理學專家、統(tǒng)計學專家和臨床急救醫(yī)學專家的認可后最終定稿,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該問卷分為一般資料、對災害現(xiàn)場救護的認識和相關急救知識三部分。①一般資料:包括所在醫(yī)院、所在科室、年齡、學歷、是否受過專業(yè)急救培訓或進修(學歷教育除外)、以及現(xiàn)有的急救知識是否能適應現(xiàn)場救援的需要;②對災害現(xiàn)場救護的認識:主要考察實習護生對災害救護知識的了解及自我應急救援能力的評估;③相關急救知識:包括心肺復蘇、創(chuàng)傷急救的固定包扎、各類中毒的搶救、安全轉運、現(xiàn)場救援等。相關急救知識部分共20道題。每答對1題計1分,答錯計0分,總分2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相關急救知識掌握得越好。
調查所收集的資料全部由SPSS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實習護生對災害的認知 在所調查的120名實習護生中,118名(98.3%)的實習護生認為災害后果嚴重,災害給病人造成的心理問題中得分最高的是恐懼和焦慮,79名(65.8%)和36名(30.0%)的實習護生分別認為現(xiàn)場救護很需要和需要心理護理,且69名(57.5%)實習護生認為很需要災害救援健康教育,僅26名(21.7%)護生對災害認識正確。實習護生對“大災之后防大疫”的防護認知情況見表1。
表1 實習護生對“大災之后防大疫”的防護認知情況(n=120)
調查顯示,87名(72.5%)的實習護生認為自己現(xiàn)有的災害救援知識只能勉強適應現(xiàn)場救援的需要,且在問卷所提出的救護技術中,實習護生中對自己已掌握的救護技術認知情況見表2。
表2 實習護生已掌握的災害救護技術(n=120)
2.2 實習護生急救知識得分情況 120名實習護生總體急救知識得分均數(shù)為(11.46±4.56)分。不同學歷實習護生急救知識得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且不同學歷實習護生急救知識回答正確率比較見表4。
表3 不同學歷實習護生急救知識得分比較
3.1 實習護生對災害急救的認知情況及影響因素
3.1.1 實習護生缺乏對災害救護的認知 本研究中,實習護生總體的急救知識得分為(11.46±4.56)分,該結果與曹瑩等[3]的調查結果類似,該部分問卷滿分為20分,說明實習護生急救知識處于中等水平。調查顯示,98.3%的實習護生認為災害后果嚴重,65.8%和30.0%的實習護生分別認為現(xiàn)場救護很需要和需要心理護理,該結果與曹瑩等[3]研究結果類似,即93.6%的實習護生能認識到突發(fā)公共事件的后果嚴重,37.0%和60.6%的實習護生認為現(xiàn)場救援非常需要和需要心理護理[3]。說明大部分實習護生可以意識到災害后果的嚴重性和心理的危害性。有研究表明,災害極易引起復雜的精神、心理反應,從而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對傷員造成重大的精神刺激和心理沖擊[3,4]。而在本研究中,災害給病人造成的心理問題中得分最高的是恐懼和焦慮,由此說明,實習護生對于災害所帶來的具體心理問題了解不夠全面。對于災害救援是否需要健康教育,只有57.5%實習護生認為很需要。所以,實習護生能意識到災害的危害嚴重,但對于災害救護的認識相對缺乏。
表4 實習護生急救知識回答正確率比較
3.1.2 實習護生自我災害救護能力有待提高 在本次調查中,72.5%的實習護生認為自己現(xiàn)有的災害救援知識只能勉強適應現(xiàn)場救援的需要,此結果與曹瑩等[3]的調查結果相似,且實習護生大部分是在學校課堂上了解過相關知識,畢業(yè)后知識已淡忘[5],說明大部分實習護生的災害救援能力處于低水平。在調查問卷所提出的救護技術中,實習護生中認為自己掌握了心肺復蘇技術的有96.7%,創(chuàng)傷的包扎、止血、固定技術的有70.8%,轉運護送傷員技術的有66.7%,其中對自己掌握情況認為最差的是生物性致病因素的防護技術,僅有6.7%。鄧荊云等的研究體現(xiàn)了相類似的結果,即護理人員除徒手心肺復蘇技術熟練掌握率較高(為87.1%)外,其余項目熟練掌握率為 14.8%~57.2%[6]。
3.1.3 不同學歷實習護生災害急救知識得分有差異 調查結果顯示,本科學歷的實習護生急救知識得分高于???,該結果與曹瑩等[3]的研究結果一致。同時有調查顯示,在走上工作崗位后,不同工作年限護士對災害應對技能的認知總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7]。而在急救知識各條目具體得分上,本科和專科實習護生在以下10道題回答正確率上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之比(雙人搶救成人),心跳驟停的早期判斷,疑有頸部損傷不宜采用的開放氣道方法,動脈出血的特點不正確的是,繃帶包扎的正確方法,安眠藥中毒洗胃首選,煤氣中毒現(xiàn)場首要護理措施,燙傷現(xiàn)場首先要做,腦組織膨出不正確的護理方法,多根多處肋骨骨折首要急救措施。說明本科和??茖嵙曌o生在不同的知識點上掌握情況不同,主要以更為專業(yè)化和細致化的題目為體現(xiàn)。
由于學歷越高,接受教育的時間相對越長,災害護理相關知識技能儲備也越豐富[8,9],且學歷不同的實習護生,其學習能力不同,對災害急救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因此,學歷是影響實習護生災害急救認知狀況的一個重要因素。
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可能會對調查結果造成一定的偏倚,所以本研究有進一步調查的意義。
3.2 建議
3.2.1 學校全面開設災害護理教育 實習護生能認識到災害護理教育的重要性,且都愿意接受相關的教育培訓[10],大部分學生認為應該將此納入校內的有關課程中進行系統(tǒng)學習,對開展相應的教育意愿較高[3,11],超過半數(shù)的實習護生認為非常有必要展開災害護理教育[12],表示災害救護培訓教育非常重要,均愿意參加災害救護知識的教育[3]。事實上,災害救護能力的提升離不開系統(tǒng)的學習和經常性的訓練[13],所以,建議在學校開設災害救護教育,也可以在大學校園內經常性地舉辦各種活動,例如災害救護知識競賽、災害專題或案例分析、災害知識講座,充分利用校園網(wǎng)、視頻、板報、宣傳欄[14],潛移默化地影響護生對災害救援的認知,形成防災意識和習慣。
3.2.2 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 學校教育和醫(yī)院帶教對于實習護生災害救援認知的培養(yǎng)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要把理論和臨床之間的距離縮小,建議采用模擬情景教學法[14,15],并且建立主題設計、網(wǎng)絡及針對性環(huán)境設置、對抗考核、多形式系統(tǒng)評價及反饋系統(tǒng),并在護理災害教育中進行培訓和實施,在評估后持續(xù)不斷改進以達到訓練效果的提升[16],如此創(chuàng)造性教育內容可以進一步加強災難的防范和應對[17]。
3.2.3 完善災害救護技術的教育 災害救援技術作為高校災害救援健康教育重要內容之一,心肺復蘇是其最基本的關鍵技術[11,18],但類似生物性致病因素的防護技術仍應該作為災害教育重點。因此,建議規(guī)范和完善災害教育大綱和教程,全方位提高實習護生的災害救援能力[3]。
3.2.4 教育應結合護生學歷特點 不同學歷實習護生災害急救知識得分有差異,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見,學歷對于知識的儲備和掌握有一定影響,實習護生學歷越高,相應地其急救知識掌握得越好。因此,建議高等院校對于培養(yǎng)高學歷護理專科人才予以重視和培養(yǎng)的同時,要注意結合護生的學歷和特點[19],有針對性地教育和提升不同學歷護生能力。且學校教育和臨床帶教在相應的災害救護知識點上應有所側重,提高不同學歷實習護生知識薄弱點。
綜上所述,實習護生對于災害救援認知有其可取之處但不全面,仍需提高。因此,在災害頻發(fā)的大環(huán)境中,提高實習護生對災害救援的認知和能力具有現(xiàn)實意義。學校教育和臨床帶教應并駕齊驅,針對不同學歷實習護生的特點,重視和加強不同學歷實習護生的災害教育,以期整體提高實習護生的急救知識掌握和災害救援能力,從而為未來災害救援提供堅實的后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