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紅
同時,我們還要警惕網絡上一種四處流竄的情緒,動不動將矛頭指向基層公務員、政府部門窗口人員。
近日,廣西防城海關一名女關員身著吊帶裙在窗口內辦公的一張照片,又引發(fā)了一場“網絡審判”。
防城海關當天立即對當事關員進行嚴肅批評教育,責成當事關員和科室負責人作深刻自我檢查;同時對照海關管理相關規(guī)定迅速開展自查整頓。同時,事情原委也浮出水面:據防城海關介紹,該名工作人員當天已請假,準備離開時恰逢有人前來辦事,為了不耽誤對方,她臨時受理了業(yè)務。沒想到,因著裝問題被拍照曬到了網上。
如此看來,這本質上就是一個誤會,解釋清楚就行。但海關對此事進行的“迅速嚴肅處理”,就讓人感覺到別扭了。當事的女關員估計心頭更是一陣涼涼——本是抱著讓群眾少跑一趟的服務初衷,而得了這么一個處罰,自然有些得不償失的感覺。穿著吊帶裙在辦事窗口工作確實不協(xié)調,但不顧事情原委,一引起輿論爭議,就上綱上線,又反思,又教訓的,難免令人委屈。制度是剛性的,但是否應該有一點人情味,容得一些合理的情分。不要讓基層工作人員既付出又背鍋。
雖然海關初衷是盡快平息事件,維護系統(tǒng)聲譽。但只有合理合情的處理方式,才能帶來積極正向的社會效果。不然,下次再遇到類似情況呢?
同時,我們還要警惕網絡上一種四處流竄的情緒,動不動將矛頭指向基層公務員、政府部門窗口人員。沒有前因后果,一張照片一段視頻,就可以引發(fā)群體性輿論審判。網絡傳播誕生初期,盛行那句“有圖有真相”。但是,在經歷了無數網絡傳謠洗禮后,大多數人應該都知道有圖未必有真相。
面對一張照片或一段視頻,我們都應當少一點盲從,多一點進一步追問事實真相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