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禮平
有人將散文的特點概括為“四個一”,即這一人,這一時,這一處,這一篇,頗有道理。語文教師只有理解這種唯一性,才能深度理解散文,才能凸顯文本獨特的價值,散文教學才能不再平庸膚淺。散文的深度教學就是對文本的深度解讀,就是把握這篇散文的獨特性,是深入挖掘文本思想文化內(nèi)涵的過程,是提升學生閱讀素養(yǎng)、思維品質的過程,是學生構建個體獨特理解的過程。在教學實踐中,散文深度教學應有很多方法,下面試舉一二。
一、深度鏈接背景
因為文章記錄的往往是事件流中的某個片段,而不是全部的過程,它所顯示的部分就像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而文章的背景就像冰山?jīng)]在水下的部分。如果不了解前因后果,不了解這一人這一時這一事,對文章的理解就不深入不到位,甚至會產(chǎn)生分歧。
以散文《背影》為例,其事件背景是作者的父親寫了一信給他,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朱自清說:“我寫《背影》,就因為父親的來信里那句話?!弊x到信里的話,父親待他的許多好處就都一一想起來。而個人的家庭遭遇也是深入理解的關鍵?!侗秤啊酚浀氖?917年冬天的事,1916年,朱家的境況已大不如前,父親的公賣局長職務交卸了,祖母的去世,都給家庭造成了一定的困難。父親設法變賣了家產(chǎn),又在揚州借了一筆高利貸。辦完祖母的喪事,朱自清要回北大讀書,父親也為了生計前往南京謀職,于是父子同行至南京。《背影》記的便是父子倆在浦口東站分手時的情景。此時朱父已負債累累,囊空如洗,在這樣的境況下父親買的這一堆朱紅的橘子就顯得不同尋常了。這樣也才能更好地理解“我那時真是太聰明了”的深刻含義。
二、深入挖掘文本
1.從平常中讀出不平常
呂叔湘先生說過:“從語言出發(fā),再回到語言?!蔽覀冏x文本就應當細細咀嚼語言,從看似平常的字句中讀出不平常。如《記念劉和珍君》的這段文字:“但竟在執(zhí)政府前中彈了,從背部人,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創(chuàng)傷,只是沒有便死。同去的張靜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彈,其一是手槍,立仆;同去的楊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擊,彈從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還能坐起來,一個兵在她頭部及胸部猛擊兩棍,于是死掉了?!边@一段寫劉和珍君遇害,寫得極細致,細細品讀,就能在“從背部入”這平常字句中看出政府衛(wèi)隊是從后面蓄意謀殺,從“在她頭部及胸部猛擊兩棍”中讀出衛(wèi)隊的兇殘惡劣,讀出這客觀冷靜的文字后面作者極端憤怒的情感。
2.在比較中讀出新意
為了深入體會文本的意蘊,提高品讀能力,教師可以引入比較,將文章重點段落抽取出來,換上另一種內(nèi)容或表達方式,然后引導學生比較思考。
如《故都的秋》第一段,初讀這一段,大多數(shù)學生都覺得平淡無奇,體會不出其中的語氣、情感。這時,教師可以拋出對第一段進行改寫的任務,引導學生誦讀比較,體會語氣情感。改文如下:“秋天,總是好的,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靜、悲涼。我的不遠千里,從杭州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故都的秋味。”通過誦讀、比較,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原文多處用了反復,如三個“來得”,如“要從”“更要從”,“這秋”“這故都的秋味”,這樣使文章有一種一唱三嘆之感,舒緩了語氣,同時也為全文籠上淡淡的感傷基調。
三、深刻反思價值
1.文本價值追問
深入理解文章,必然要思考文章的思想意義,對其價值進行追問,并作出評判。只有深刻理解文本的價值,才算是深入解讀文本。如張承志的散文《漢家寨》,文章描寫戈壁中的漢家寨,“堅守”是文章的核心詞語,表現(xiàn)的是漢家寨人執(zhí)著的堅守。堅守需要智慧。堅守什么,什么是值得堅守的?美的、善的,目標、信念值得堅守。如若守株待兔的農(nóng)夫那樣,堅守一個木樁是愚不可及的。當你面對不可逆轉的大潮,當你面對不可更改的事實,選擇放棄是一種明智。變與不變都需要智慧;堅守與放棄都需要勇氣,需要長遠的目光。通過思考、追問,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會更加深入。
2.文本價值批判
真正的深刻是批判。對文本的深入解讀除了接受理解,還要用批判的眼光對文本進行剖析。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加強學生思維中的批判意識,使他們的思想更加靈活、敏銳、深刻,從而使散文教學不會停留在淺層次上。如散文《都江堰》,文章開頭余秋雨提出:“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敝赋鲩L城早已廢弛,而都江堰仍在灌溉中華民族,造福千年。應該說余秋雨的開篇見解獨到,令人耳目一新。在通讀文章后,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從不同的側面評判文章。有學生認為:長城是人們渴望生活安定永無戰(zhàn)亂的屏障,而都江堰則是希望內(nèi)患減少,風調雨順;一個解決外憂,一個解決內(nèi)患,何來優(yōu)劣高下之分。如果都江堰是母親,那么長城即為父親。通過對文本價值批判,使得文本解讀更加深入。
散文深度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值得探索。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拒絕淺表化、拒絕碎片化,讓散文教學有深度,讓學生生命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