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勇
【摘要】目的 探析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接受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對其院外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醫(yī)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2例,遵從雙盲法分組標準均分成參照組與試驗組,前者施行常規(guī)護理,后者施行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分析對比兩組生活質量的優(yōu)劣。結果 試驗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實施中西醫(yī)結合護理能夠使其院外生活質量顯著提高,臨床運用價值高。
【關鍵詞】冠心病心力衰竭;中西醫(yī)結合護理;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9..02
近年來,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數量顯著增多,且容易引發(fā)心力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癥狀出現,致死率高,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1]。中西醫(yī)結合護理為臨床整體護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患者疾病的康復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醫(yī)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2例,施行中西醫(yī)結合護理的可行性進行探討,以期減輕患者病情,使其獲得良好的預后,陳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我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2例,止時間在2017年8月,均分成兩組,參照組女病患20例,男病患21例;中位年齡值(37.58±8.64)歲;病程均值(14.67±7.51)年;其中18例Ⅱ級,23例Ⅲ級。試驗組19例女病患,22例男病患;中位年齡值(37.69±8.72)歲;病程均值(14.85±7.48)年;其中16例Ⅱ級,25例Ⅲ級。兩組臨床資料(性別、年齡、病程和心功能分級)利用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小,P>0.05,符合研究對比指征。
納入標準:①所選患者全部證實為CHF,符合《慢性心衰診療指南》[4]中的診斷標準;出院時心功能改善顯著;③保留知情權,自愿簽署同意書;④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①終末期CHF、臨床資料不完整;②肢體功能障礙或精神疾病史;③重度高血壓、嚴重心律失常以及惡性腫瘤者。
1.2 方法
參照組(常規(guī)護理):行常規(guī)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出院后一個月和六個月來院復查。
試驗組(中西醫(yī)結合護理):(1)情志護理。在病情影響下,大多數患者都會有緊張恐懼、焦慮不安等情緒出現,這不僅會致使患者癥狀加重,而且可能會對治療依從性造成影響[2]。(2)生活護理。患者住院接受治療的期間,確保病房環(huán)境的清潔性,使患者能夠身處干凈、舒適的環(huán)境中接受治療。同時,施予口腔方面的護理,定期幫助患者進行翻身、施予皮膚清潔,以實現壓瘡的有效預防。另外,將睡眠方面的護理工作做好,睡前,囑咐患者以溫水泡腳,以促進睡眠質量的改善。(3)飲食護理。施予飲食方面的健康宣教,囑咐患者不要食用辛辣、酸冷等刺激性食物,可多食新鮮蔬果,比如蘿卜、橘子,適當加大粗纖維食物的攝入量,以實現便秘的有效預防。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實驗數據以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生活質量評分用(x±s)表示,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出院時生活質量相當,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性大,P<0.05,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 論
冠心病心力衰竭在臨床上十分常見,屬于慢性心血管疾病,該疾病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冠狀動脈血管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而促使血管阻塞,主要發(fā)病群體為中老年人。該疾病對患者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均造成了嚴重影響,需要及時對其進行干預。
本研究對選取的8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依次采取了常規(guī)護理、中西醫(yī)結合護理,結果提示試驗組接受護理服務后生活質量指標評分與參照組相比均有絕對性優(yōu)勢,P<0.05,表明中西醫(yī)結合護理的服務優(yōu)勢大于常規(guī)護理。
綜合本次研究的結果得出結論如下: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能夠極大程度上改善其生活質量與體質,對疾病盡快治愈有重要幫助,適用于臨床護理中。
參考文獻
[1] 顧愛芹,王立春,徐 紅,倪曉蘇.強化護理干預對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6,8(09):1116-1118.
[2] 鄭 妍.強化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6,28(16):77-79.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