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老殘游記》有濃重的俠義公案小說的色彩,仍可被稱為一部俠義公案小說。只不過,這里的俠客并非以往尚武好勇的形象,而是一位“文俠”,這里的“清官”也并非傳統(tǒng)公案小說中的清官形象。本文以悲壯的文俠英雄老殘為著眼點,分析“文俠”之體現(xiàn)、文俠英雄的悲壯性所在,進一步分析作品的思想內(nèi)蘊,從俠義公案小說的角度解讀老殘游記。
關(guān)鍵詞:俠義公案小說;文俠;思想內(nèi)蘊
老殘游記主要敘述了作為江湖郎中的“文俠”老殘行醫(yī)、訪世、破案、救人的故事。從人物塑造、情節(jié)設(shè)置、俠義公案小說手法等方面看,《老殘游記》都不失為一部俠義公案小說。
一、“文俠”之體現(xiàn):文之行為,俠之精神
《老殘游記》的付梓,恰值俠義公案小說的繁盛期。隨著《三俠五義》中白玉堂之死,群雄之間逐漸滋生疲態(tài);《施公案》中黃天霸抵不住高官厚祿的誘惑,甘心充當封建統(tǒng)治者的鷹犬,將傳統(tǒng)俠義精神大打折扣,而老殘一稟走方郎中形象,孑然一身,漂泊四方。他憂心國事,反抗強權(quán),力挽狂瀾于即倒。他也許缺乏尚武好勇的形象,反而更為傳神地重現(xiàn)了古老俠者的原型。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老殘通過夢境以象征的方式表達了他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及希望為其開出處方的心情。夢中,日出時分,烏云蔽日,海上有一只船:“船面上面坐的人口,男男女女,不計其數(shù)……上面有北風吹著,身上有浪花濺著,又濕又寒,又饑又怕??创系娜硕加忻癫涣纳木跋蟆?。
日出前的黑夜,云阻日出,象征中國所處境地:列強侵略,政府岌岌可危,民不聊生?!叭沼兴迹褂兴鶋簟?,老殘的家國之情顯露無疑。文俠老殘進一步開出處方,“……送他一個羅盤,他有了方向,便會走了”。老殘的分析頗有見地,夜郎自大的清政府在西方炮火轟開國門時六神無主。于是,一行人“赴世之困厄”,卻被愚昧船民打砸落水。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以“文”析之,以“俠”行之,詮釋了老殘為國為民的文俠精神。
擅闖公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老殘用頭腦與草藥智破奇案,展“文俠”風范。第十六回,老殘與無辜的賈魏氏素昧平生,卻愿意仗義搭救,是其俠義性格之流露。再如第十八到第二十回老殘看“清官”剛弼大施酷刑,憤怒介入“投毒案”,巧妙找出真兇,又訪得解藥“返魂香”救人。老殘非傳統(tǒng)俠客,而是一位“文俠”,文俠用頭腦與藥草,而不是憑借刀劍,來洗雪社會不公,這是文俠的英雄。
二“文俠”英雄之悲壯
有心濟世之壯,無能施為之悲。第七回說到老殘二十幾歲的時候已經(jīng)看出帝國將來必有大亂,所以他才極力留心將才,頗有“談兵”之友。但后來他們終于明白,治天下的又是一種人才,須有經(jīng)世方略之道,而他們所講所學的內(nèi)容,畢竟無用。結(jié)果“各個人都弄個謀生之道,混飯吃去,把這雄心便拋入東洋大海去了”。
揭露社會不公根源之壯,不得不對惡妥協(xié)之悲?!跋露景浮敝袆傚龅淖鳛椋顒Ⅸ樤谑貙懴乱欢斡忻脑u論: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 ……歷來小說揭贓官之惡,有揭清官之惡者,自《老殘游記》始?!独蠚堄斡洝愤M一步指出不公的真正根源:過錯歸咎于朝廷命官,尤其歸咎于清官。玉賢之庸,在恃才好功,剛弼之惡,在于剛愎自用?!独蠚堄斡洝啡珪嫦啻蟀讜r,清官——法律與正義的象征——才是最終的罪犯。然而老殘剛剛洞察到這一“清官”即亂源的秘密,就轉(zhuǎn)而向其求助,以解救被無辜判刑的賈魏氏,盡管老殘的睿智超乎尋常,他對善的渴望使他不得不接受對惡的妥協(xié)。老殘的悲在于,白玉堂等俠客尚無法理解吞噬他們的機制,那么老殘確是領(lǐng)悟了這一機制,卻無從“逃避”!
盡力補殘之壯,無法根治之悲。第一回中老殘治療黃瑞和(象征黃河)全身潰爛的病,使其“這年小有潰爛,卻一個窟窿也沒有出過”,即補好其殘。然“明年如有委用之處,再來效勞”,則指明沒有根治,且能否補好,也未可知。在小說初集結(jié)尾,老殘借“返魂香”創(chuàng)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跡,然而這畢竟是一服寓言性的、虛幻的藥方。在現(xiàn)實中,人卻是無法起死回生的。正如小說以一個虛構(gòu)的寓言開始,又以一個虛構(gòu)的寓言結(jié)束,老殘救船,夢中無得救;救人,現(xiàn)實無得生,這正是老殘作為文俠英雄的悲愴所在。
三、《老殘游記》的思想內(nèi)蘊:殘生殘世抒壯志
老殘的游歷過程便是象征手法下的醫(yī)治國家“創(chuàng)傷”的過程,他勇敢擔起將殘局補好的重擔。第一回的“危船之夢”顯示其治病理想,也顯示其治病的獨創(chuàng)見的:希望羅盤帶將傾之船找準方向,羅盤是西方之物(穩(wěn)重已闡明),即需要學習西方的科技、政治制度、自由精神、法治精神等。
接下來,老殘對國家的病情進行診斷。例如第二回老殘到濟南明湖居聽書。明湖居本是一個大戲園子,藝人“白妞”的聲音吸引眾多觀眾,讓人“三萬六千個毛孔,想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不禁令人想起“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悲哀。
再次,開出處方,例如第九回的“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這是老殘之方,也是作者思想先進之表現(xiàn)。雖然大廈將傾,挽救其難,但老殘的遠見卓識、奮起救人的俠客精神、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心志,不可不謂之壯!
在“自敘”中作者寫到《老殘游記》的創(chuàng)作動機:“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國家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游記之作也.” 作者一生辦書局、做實業(yè)、治河……和老殘某種程度上是同一個人,他們都是悲壯的文俠英雄;作品的思想內(nèi)蘊,一句以概之,便是:雖不能爾,心向往之。
同樣不可謂不珍貴,不可謂不悲壯!
參考文獻:
[1] 陳平原: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起點:清末民初小說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
作者簡介:趙航(1997-),女,漢族,河南鄭州市人,文學學士,單位:河南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士2015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