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素芬
頓號表示句子中并列的字詞和短語之間的停頓。因為并非所有的并列短語之間都需要用頓號,所以很多同學就不太重視頓號的使用規(guī)則。
我們可別小看了頓號。該用時不用,是要影響大事的。1950年,第二野戰(zhàn)軍第十八軍三萬余人進軍西藏。因為高原氣候忽冷忽熱,部隊發(fā)生了流行性感冒。前線指揮部向后方發(fā)電,要求運一些姜和糖。電文沒有標點,“姜”“糖”之間又沒有用“和”字隔開。后方機關(guān)沒有見過“姜糖”,也不知從何地能買到“姜糖”,就自行組織制造,把姜和糖混在一起研磨,再壓成片。結(jié)果“姜糖片”又甜又辣,沒有人愿意吃。
錯用頓號也一樣誤事。有一家皮鞋廠發(fā)現(xiàn)原料供應商送來的牛皮又短又小,很吃虧,找到供貨商要求退貨。供貨商拿出合同給他們一看,廠家傻眼了,原來合同上錯用了頓號,被供應商鉆了空子。
我們來看兩種不同的標點。
第一種:“長寬都在四尺以上、有蟲眼疤痕的不要。”
第二種:“長寬都在四尺以上,有蟲眼疤痕的不要?!?/p>
廠家對牛皮的質(zhì)量有兩點要求:(1)要長寬都在四尺以上的。(2)不要有蟲眼疤痕的。兩點要求是并列的,因為是兩個分句,中間該用逗號來隔開,所以合同該用第二種標點。可是,合同錯用成頓號了。頓號也用來分隔并列的內(nèi)容,但通常用在單字、詞語或短語之間。合同把“四尺以上”和“有蟲眼疤痕”并列起來,這樣它們就都成了“不要”的內(nèi)容。供應商鉆了這個空子,樂得盡送些四尺以下的小張牛皮來。就這么一個頓號,使廠家損失了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