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媒體報道框架下的女大學生形象分析

      2018-09-07 09:22:06
      傳媒論壇 2018年10期
      關鍵詞:中國青年報都市報傳統(tǒng)媒體

      (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近年來,大眾媒體對“女大學生”這一群體的報道層出不窮,尤其是網(wǎng)絡媒體為了追求商業(yè)利益,常常對女大學生的負面新聞進行渲染并大肆報道以博取受眾關注,使得這一群體在大眾的印象中被貼上了“拜金”“意志薄弱”“受害者”等標簽,而在網(wǎng)絡上關于女大學生事件被以獵奇而刺激的形式大肆報道的現(xiàn)狀下,傳統(tǒng)媒體對于“女大學生”的報道又呈現(xiàn)出怎樣的傾向?本文選取三種不同類型的報紙,對其中關于女大學生的報道進行分析,試討論不同傳統(tǒng)媒體下的“女大學生”的形象的差別呈現(xiàn)。

      一、媒體報道框架

      框架理論的形成主要是來自于兩個方面,其中一個心理學,另一個是社會學。著名的框架理論研究學者加姆桑將框架的主要內(nèi)容分成了兩個方面:一方面主要是“界限”的意思,可以將它理解為對社會事件的一種規(guī)范,人們再通過這種規(guī)范來觀察發(fā)生的客觀現(xiàn)實,只要在這個“界限”的范圍內(nèi),都是人們認知世界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指人們?yōu)榱藢ι鐣F(xiàn)象進行解釋而形成一種“框架”,通過這個“框架”來表達自己對外在世界的認識,從而進行解釋,評論或者轉(zhuǎn)述。媒體報道框架的含義是新聞報道者用文字、語言等去表達社會現(xiàn)象和具體事實的一個過程,它的主要內(nèi)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指新聞材料的獲取、選擇,主要包括新聞的來源和消息的來源;另一部分則是如何利用新聞材料,包括新聞內(nèi)容的報道形式,對報道對象的限制,還有報道的數(shù)量,看這些是否符合主題等等。

      二、研究對象及樣本概述

      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和女大學生的不斷增多,對于女大學生的報道已經(jīng)成為一大熱點。因為女大學生具有“女性”和“大學生”兩種特性,所以女大學生比普通的社會群體更具有新聞價值和關注度,這也使得他們成為媒體追捧的報道對象。本文把女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這里的“女大學生”是指我國全日制高等院校以及各類民辦高校的在讀及畢業(yè)3年以內(nèi)的女性學生群體。

      本文選取《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南方都市報》三家傳統(tǒng)媒體在一定時間內(nèi)刊發(fā)的全部內(nèi)容,從中篩選出以“女大學生”為關鍵詞的具體報道(內(nèi)容涉及女大學生但非主體的報道不包括在內(nèi))并進行文本分析,結果如下:

      受害性犯罪其他總計人民日報 2007-2017 14 9 13 4 6 0 0 7 53中國青年報 2007-2017 40 11 17 2 14 4 3 35 121南方都市報 2017-2017 2 0 2 3 27 6 1 10 51媒體 時間 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村干部道德模范受助受難

      其中可見,人民日報關于女大學生的報道大多數(shù)為樹典型、正能量、幫助就業(yè)等方面;中國青年報的報道中,關于女大學生就業(yè)問題占33%,關于女大學生村干部的占9%,關于“犯罪”“性”“受害”“遇難”等方面的報道占17%;南方都市報關于女大學生“受害”“輕生”“整容”“援交”等負面形象的報道達60%以上。

      三、傳統(tǒng)媒體下的女大學生

      由上述調(diào)查結果可以看出,在“女大學生”日益污名化的情況下,不同的傳統(tǒng)媒體在其報道議題中亦有不同。

      《人民日報》屬于嚴肅的權威媒體,在有關女大學生的報道中偏向于樹立典型的正面報道,其中女大學生“村干部”立足基層、為人民服務的形象最為突出,當然,這與《人民日報》作為宣傳政策的官方媒體的屬性有很大關系。在《人民日報》的報道中,女大學生多呈現(xiàn)出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正面形象,例如《女大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夢》(2014年7月6日第9版),報道了女大學生利用科技支持農(nóng)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成功典型。

      《中國青年報》的主要受眾是當代青年,它是我國具有權威性的媒體之一,具有非常大的社會影響力的綜合性日報。在其有關女大學生的報道中,報道主題涉及內(nèi)容較廣,但相對來說著重點偏向于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方面,《七成女大學生認為存在就業(yè)歧視,人大代表提出——應立法保障女大學生平等就業(yè)》(2007年1月30日第3版)、《就業(yè)難,催生女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熱》(2009年4月19日第1版)等報道可以看出,《中國青年報》非常關注女大學生就業(yè)難這一社會難題,并且致力于女大學就業(yè)現(xiàn)狀的改變,提倡男女平等就業(yè)。

      《南方都市報》涵蓋了汕頭、東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江門等地區(qū),并且它也在香港和澳門發(fā)行,是珠三角地區(qū)主流群體經(jīng)常使用的一份綜合類報紙。與前兩家對于女大學生的報道相比,《南方都市報》更多的則是報道負面新聞,“性侵”“受騙”“輕生”“援交”等字眼可以在標題中直接看到,而其他方面的新聞也著重于報道女大學生或身患重病或家境艱難的苦難形象。

      四、報道框架與片面真實

      在日常的新聞工作中會受到新聞常規(guī)的限制,表達方式的限制以及由于消息來源的不同的相關政策立場的影響。新聞框架構建的時候也會受到新聞報道者主觀思想的影響,當普通群眾接受理解該新聞時,又會以個人主觀框架來進行解釋該新聞事實。最后,該新聞框架自然而然就與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發(fā)生了聯(lián)系,所以新聞框架有一定的時間、空間的環(huán)境背景。由于新聞報道本身框架和受眾自身因素的影響,新聞報道呈現(xiàn)出的和受眾接收到的往往與客觀事實并不相符。

      以《人民日報》和《南方都市報》為例。由于其官方、權威、宣傳性等屬性,在《人民日報》的版面中,鮮少報道女大學生的負面新聞,往往呈現(xiàn)出的都是積極、無私、感恩、成功的女大學生形象,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女大學生都是這樣的,甚至,大多數(shù)都不是這樣的,《人民日報》的報道是真實的,但在總的框架下就偏離了現(xiàn)實。反觀《南方都市報》,在它的報道框架里,女大學生與“性侵”“被害”“受騙”“自殺”“裸貸”“援交”等詞匯相聯(lián)系,營造出女大學生幼稚、意志薄弱、拜金的形象,且這類的報道占所有關于女大學生的報道60%以上,而現(xiàn)實生活中并沒有數(shù)量如此龐大的女生卷入此類事件,因而這也是一種失實。誠然,《人民日報》的報道是適應政策宣傳、輿論引導的黨性原則要求的,《南方都市報》需要兼顧事實與市場,兩者的報道框架均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可以試想一下,一個只看《人民日報》的人和一個只看《南方都市報》的人對女大學生這一社會群體的認識該是怎樣一種差距。

      中國青年報關于女大學生的報道年份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篇數(shù) 19 13 18 19 10 14 7 8 3 13 3

      相對來說,《中國青年報》在女大學生正面形象和負面形象的平衡方面較為得當,在樹立優(yōu)秀典型的同時能夠指出存在的問題,總體更接近真實。另外,《中國青年報》也在報道中也注意到對“女大學生”這一標簽被逐漸負面化。近十年來,關于女大學生的報道整體呈下降趨勢,而一篇為女大學生“正名”的報道《“女大學生”為什么總是被消費》(2016年12月7日第4版)寫道:“我們看到的商家把‘女大學生’標簽到處販賣,引起廣泛的關注,在我看來是不符合實際的?!?/p>

      總體來看,在所選取的《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南方都市報》三家報紙對女大學生的報道方向和偏向不同。雖然在總體上是有褒有貶的,但是由于負面報道的影響力太強,從而導致正面報道發(fā)揮不出相應的效果,因此人們對女大學生的主要印象是負面的、是消極的。媒體對于女大學是“負面行為者”這一形象的框架構建,完全不能體現(xiàn)女大學生這個群體的正確社會形象和特征,沒有發(fā)揮出媒體“社會雷達”的功能。除此之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對女大學的成長和學習帶來了不好的影響。

      “女大學生”作為標簽被污名化只是市場環(huán)境下媒體報道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和后果之一,面對這樣的市場環(huán)境,如何能夠堅守新聞真實(盡可能全面真實而非片面真實),在經(jīng)濟利益和社會責任之間如何做好平衡是當今的媒體應該進行反思并進行改進的。

      猜你喜歡
      中國青年報都市報傳統(tǒng)媒體
      以15秒播出一個溫暖的片斷——溫州都市報的抖音號運營實踐
      傳媒評論(2019年4期)2019-07-13 05:49:22
      我心目中的“暖聞”——中國青年報的“暖聞·暖心”之路
      傳媒評論(2018年10期)2019-01-17 01:33:22
      眾籌來的2018新年獻詞——中國青年報“強國體”出爐記
      傳媒評論(2018年2期)2018-06-06 03:04:50
      傳統(tǒng)媒體為什么要包裝自己的“網(wǎng)紅”
      傳媒評論(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傳統(tǒng)媒體在新形勢下如何實現(xiàn)突圍
      新聞傳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問傳統(tǒng)媒體:你以為熬過寒冬就是春天嗎?
      新聞傳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人物通訊的表達特色
      新聞傳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試論《都市報道》與“民生民情”
      新聞傳播(2015年4期)2015-07-18 11:11:29
      新形勢下都市報文化新聞創(chuàng)新探析
      新聞傳播(2015年5期)2015-07-18 11:10:26
      因為“沒有”,所以勝出
      大连市| 镇巴县| 潼南县| 台北市| 孝昌县| 彭州市| 盱眙县| 泗洪县| 遂川县| 醴陵市| 常山县| 宁南县| 邵武市| 潜山县| 凭祥市| 蒙阴县| 曲周县| 林甸县| 芦溪县| 永清县| 安吉县| 社会| 石台县| 云霄县| 定远县| 新巴尔虎左旗| 皋兰县| 浑源县| 武宁县| 那曲县| 广东省| 沙田区| 石景山区| 呼伦贝尔市| 大宁县| 华蓥市| 德保县| 安宁市| 大渡口区| 资中县| 安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