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爽
(河南理工大學文法學院,河南焦作454000)
“里”和“內(nèi)”是現(xiàn)代漢語中一對常用的方位詞,通常與名詞性詞語組合,構成“NP+里”和“NP+內(nèi)”結構?!袄铩焙汀皟?nèi)”的語義具有一致性,在詞典中,它們要么采用基本相同的釋義,要么采用互訓的方法釋義;同時,“里”和“內(nèi)”也存在意義的差異,多位學者通過“里”和“內(nèi)”的分布考察了二者不同的語義①參見郭振華《方位詞“內(nèi)”和“里”》,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1年第453-459頁。楊江《方位詞“里”“中”“內(nèi)”的語義認知分析》,《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期第105-109頁。張金生、劉云紅《“里”“中”“內(nèi)”空間意義的認知語言學考察》,《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第7-12頁。楊輝、陳玉香《論名詞性成分與容器方位詞組合的不對稱》,《哈爾濱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第82-86頁。劉云紅《“里”“中”“內(nèi)”隱喻意義的認知語言學考察》,《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第7-12頁。。但是,這些研究多從“里”和“內(nèi)”與具體名詞組合的角度來考察二者的差異,很少關注到“里”和“內(nèi)”與抽象名詞組合時的不同;另外,“里”和“內(nèi)”都具有容器化的作用,張金生、劉云紅指出,“里”突顯了容器圖式的內(nèi)部,“內(nèi)”突顯了容器圖式的邊界,強調(diào)在范圍上不能超出這一邊界[1]。但是,“容器圖式的邊界”即容器,“容器圖式的內(nèi)部”即容物,把“里”和“內(nèi)”在容器性質(zhì)和容物性質(zhì)上的差別混在一起來探討二者的差異,顯然是不合適的?;谝陨系膯栴},本文將從“里”和“內(nèi)”與抽象名詞組合的角度,討論“里”和“內(nèi)”在選擇抽象名詞時,是否表現(xiàn)出差異性,差異是什么?如果沒有選擇差異,“NP抽+里”和“NP抽+內(nèi)”的語義是否完全一致?如何解釋這些選擇差異或無差異?
為了考察“里”和“內(nèi)”對抽象名詞的選擇傾向,我們以“在$10里”和“在$10內(nèi)”②“在$10里”表示“在”在前,“里”在后且二者之間間隔10字以內(nèi)?!霸?10內(nèi)”表示“在”在前,“內(nèi)”在后且二者之間間隔10字以內(nèi)。為檢索表達式,在北京大學CCL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中進行檢索,排除掉“里”和“內(nèi)”前為具體名詞的例句后,對前1 000條例句中與“里”和“內(nèi)”組合的抽象名詞分別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通過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里”和“內(nèi)”對抽象名詞的選擇表現(xiàn)出不同的傾向,具有不平行性。
在語料中,話語類、學問類、意識/情感類、事件類、開放時間類抽象名詞通常與“里”組合,一般不與“內(nèi)”組合。
話語類抽象名詞指的是“話、話語、語言、日語、韓文”等各種語言表達形式。這類抽象名詞通常與“里”組合不與“內(nèi)”組合①1000例語料中,話語類抽象名詞與“里”組合的有73例,占7.3%,與“內(nèi)”組合的為0例。。比如:
(1)不同的性別也可以組成不同的言語社團,語言上也各有特色,這在(*內(nèi))比較明顯。(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
學問類抽象名詞通常以“X學”“X(理)論”“X課”等構詞形式出現(xiàn),如“文學、哲學、進化論、數(shù)學課、古代漢語”等。這類抽象名詞通常與“里”組合不與“內(nèi)”組合②1000例語料中,學問類抽象名詞與“里”結合的有72例,占7.2%,與“內(nèi)”結合的僅有1例,為“由于歷史地理學在地理學內(nèi)(里)建立了一個詳盡的以時空結構為中心的社會理論,從而使地理學成為一個整體的學科?!币娎钚⒙敗稓v史地理學基礎教程》。但是,如果把該句的“內(nèi)”換成“里”,句子同樣成立,甚至更符合我們的語感。。比如:
意識/情感類抽象名詞,如“意識、思想、記憶、觀念、印象、邏輯、感情”等,傾向于和“里”組合,不與“內(nèi)”組合③1000例語料中,意識、情感類抽象名詞與“里”組合的有63例,占6.3%,與“內(nèi)”組合的為0例。。比如:
(3)可是,無形的墻卻不停地建起來,有些是建在虛擬的空間里,有些是豎在(*內(nèi)),有些建在我們心中,有些橫在我們的大腦里……(楊恒均博客《世界上還有很多墻需要推倒》)
事件類抽象名詞包括“事情、事件、事務”等直接表示事件的抽象名詞和“過程、歷程、活動”等活動類抽象名詞。它們傾向于跟“里”組合④1000例語料中,事件類抽象名詞與“里”組合的有17例,占1.7%,與“內(nèi)”組合的為0例。。比如:
開放時間類抽象名詞表達的時間一般沒有明確的起始點和終結點,如“時光、歲月、歷史、過去、未來、人生、日子”等,它們一般與“里”組合,不與“內(nèi)”組合⑤1000例語料中,開放時間類抽象名詞與“里”組合的有97例,占9.7%,與“內(nèi)”組合的為0例。。比如:
度量類抽象名詞傾向于和“內(nèi)”組合而不與“里”組合⑥1000例語料中,度量類抽象名詞與“內(nèi)”組合的有49例,占4.9%,與“里”組合的為0例。。比如:
例(7)的“內(nèi)”換為“里”,語感上的可接受度不高。
封閉時間類抽象名詞和范圍類抽象名詞對“里”和“內(nèi)”沒有表現(xiàn)出明顯的選擇傾向。
封閉時間類抽象名詞的所指含有“期限”義,有兩種形式。第一種封閉時間類抽象名詞通常構成“X期”的詞語形式,如“任期、有效期、短期、長期、周期、限期”等,它們既能與“里”組合也能與“內(nèi)”組合。比如:
第二種封閉時間類抽象名詞是“時間、時期、時段、階段、時刻”等,“里”和“內(nèi)”對它們也沒有表現(xiàn)出明顯的選擇傾向。比如:
范圍類抽象名詞也有兩種。第一種是表示客體范圍的抽象名詞,如“范疇、范圍、領域、系統(tǒng)、體系、環(huán)境、情境、場合”等,它們能夠和“里”組合使用,也能和“內(nèi)”組合使用。比如:
第二種是表示主體范圍的抽象名詞。這種抽象名詞要么是由人形成的主體范圍的統(tǒng)稱,如“社會、行業(yè)、組織、集團、團隊”等,要么是構成“X圈、X場、X界”等詞語形式,如“演藝圈、官場、學術界”等?!袄铩焙汀皟?nèi)”與這些抽象名詞都能組合使用。比如:
(11)他不曾在乎過什么,只是依靠著本能,以及極端優(yōu)秀的天賦,在(內(nèi))不停的爭取他所能得到的金錢與權勢。(凌玉《傾城之戀》)
(12)張冠英是個迂人,只知道讀書的道途坎坷,卻不通曉如何與(內(nèi))那些人事疏通交際。(張大春《聆聽父親》)
通過對“里”和“內(nèi)”與抽象名詞組合能力的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抽象名詞傾向于與“里”組合,有些抽象名詞傾向于與“內(nèi)”組合,“里”和“內(nèi)”對抽象名詞的選擇具有不平行性。本文的考察雖然建立在“里”和“內(nèi)”各自1 000個用例的基礎之上,但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二者與抽象名詞組合使用的傾向性,這種使用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語言規(guī)律的反映,因為語言的規(guī)律“不可能是絕對的,只能體現(xiàn)為一種概率或傾向性”[2]。
“里”和“內(nèi)”都是容器標記[3],都具有容器化的作用,為什么有的抽象名詞傾向于和“里”組合,有的抽象名詞傾向于和“內(nèi)”組合?我們認為,這是由“NP抽+里”和“NP抽+內(nèi)”不同的語義性質(zhì)決定的?!癗P抽+里”和“NP抽+內(nèi)”雖然都是漢語中容器隱喻的表達形式,但它們的容器性質(zhì)不同,容物性質(zhì)也有所差異。
在漢語中,“NP抽+里”和“NP抽+內(nèi)”都是將抽象事物、抽象概念容器化,但“NP抽+里”是可開放容器,“NP抽+內(nèi)”是唯封閉容器。
1.可開放容器
所謂可開放容器,是指容器隱喻不強調(diào)邊界,因此,作為容器的事物既可以是有界事物,也可以是無界事物?!癗P抽+里”以可開放容器隱喻為基礎。比如:
(13)對于聯(lián)盟鎮(zhèn)的許多居民而言,蘇珊似乎在她過去23年的生命歷程里衍生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胡佳《美國8大名案》)
例(13)“歷程”隱含了從開始到結束的時間邊界,是有界事物,“歷程里”的表達形式把“23年的生命”這一有界事物視為容器;例(14)“觀念里”是把人的意識視為容器,人的意識沒有邊界,是無界事物,“觀念里”把無界事物容器化。
由此可見,“NP抽+里”的容器隱喻既可以用于有界事物,也可以用于無界事物,因此,我們稱之為可開放容器。
2.唯封閉容器
所謂唯封閉容器,指的是容器隱喻強調(diào)邊界,一般用于有界事物。“NP抽+內(nèi)”以唯封閉容器隱喻為基礎。比如:
例(15)“保險期內(nèi)”將時間視為容器,“保險期”為具有邊界的時間段;例(16)“限度內(nèi)”將量度視為容器,“限度”本身具有邊界?!氨kU期”和“限度”都是有界事物,“保險期內(nèi)”和“限度內(nèi)”分別將時間和量度看做封閉容器。
“NP抽+里”和“NP抽+內(nèi)”都是基于容器圖式的隱喻表達形式,但二者在具體隱喻過程中,對容器的凸顯不一致。“NP抽+里”是可開放容器,不強調(diào)容器的邊界;“NP抽+內(nèi)”是唯封閉容器,強調(diào)容器的邊界。二者的容器圖式用圖1和圖2表示如下:
從本質(zhì)上看,圖1和圖2是一樣的,都是容器圖式,都具有容器圖式的基本結構成分:內(nèi)部、邊界和外部[4],但它們具體的形式不同,“NP抽+里”的容器圖式對容器邊界沒有特別凸顯,“NP抽+內(nèi)”的容器圖式強調(diào)容器邊界。
“NP抽+里”和“NP抽+內(nèi)”的容物性質(zhì)也不相同?!癗P抽+里”以離散性容物的容器隱喻為基礎,“NP抽+內(nèi)”以彌散性容物的容器隱喻為基礎。
1.離散性容物
離散與連續(xù)是語言學研究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對概念,離散性和連續(xù)性是人們觀察和認識世界的兩種不同的方式。Talmy,謝應光指出,“如果對一個數(shù)量體形成的概念是在其構成整體中有分離或中斷的情況,這個數(shù)量體就是(內(nèi)部)離散性的;否則,對這個數(shù)量體形成的概念就是(內(nèi)部)連續(xù)性的,即在其構成整體中沒有分離或中斷的情況?!盵5][6]Langacker把世界上的事物分為有界物體(bounded objects)、連續(xù)性物質(zhì)(continuous substances)、離散性實體的集合(collections of discrete entities)三種[7]。比如“一座房屋”就是有界物體,因為一座房屋和另一座房屋之間是分離的,有空間上的界限,因此,具有離散性的特征,但超過一座房屋就不能再用“一座房屋”這樣的語言形式來表達,因此是有界的;“水”屬于連續(xù)性物質(zhì),因為它沒有邊界,構成成分沒有分離或中斷,具有連續(xù)性;“人群”屬于離散性實體的集合,這個集合由多個單個的實體“人”構成,集合中的“人”,既可以看做是單個的有界結構,也可以看做這個集合中的一個成員。
“NP抽+里”是容器隱喻的表達形式,其容物類似于Langacker所說的“離散性實體的集合”這一概念,即“NP抽+里”以離散性容物的容器隱喻為基礎。具體地說,“NP抽+里”的容物相當于一個集合,這個集合由一些實體構成,這里所說的實體,既可以是具體的人、物、事,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思想等,不管是具體的還是抽象的,它們都既能被看做是單個的有界個體,同時也是這個集合里的成員。比如:
例(17)“語音學里”是把知識體系——語音學視為容器,“音素”是離散性容物?!耙羲亍弊鳛槿菸?,僅是語音學里的一個成員,除了音素之外,語音學還有許多其它的成員,“音素”和其它成員一起構成語音學的集合?!耙羲亍奔仁且粋€有界個體,又是語音學這個集合里的一個成員。
通過分析“NP抽+里”的容物,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離散性容物與它們所形成的集合之間,除了具有容物與容器的關系之外,還具有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例(17)的“音素”既是容物,也是“語音學”這個整體中的一部分。因此,“NP抽+里”結構實際上是“容器”圖式和“整體-部分”圖式共同作用的復合圖式。
2.彌散性容物
彌散性容物是指彌散在容器內(nèi)部的、分不出單個的有界個體的容物?!癗P抽+內(nèi)”的表達形式以彌散性容物的容器隱喻為基礎。比如:
(18)企業(yè)可以按生產(chǎn)經(jīng)營實際需要,在額度內(nèi)隨時取得銀行提供的不同形式的信用支持。(《人民日報》1998-05-26)
例(18)“額度內(nèi)”是把金錢數(shù)量的限度看做容器,“企業(yè)可以按生產(chǎn)經(jīng)營實際需要,隨時取得銀行提供的不同形式的信用支持”這個事件是彌散性的容物。因為該事件的實現(xiàn)是在一定額度內(nèi)實現(xiàn),也就是說,在額度這個容器里,容物“企業(yè)取得銀行的不同形式的信用支持”彌散在容器內(nèi),分不出單個的個體。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離散性容物一般內(nèi)含數(shù)量較多,能夠分出單個有界的個體,彌散性容物則是充滿了整個容器,分不出單個的個體。我們將“NP抽+里”和“NP抽+內(nèi)”的容器差異和容物差異結合起來,二者的容器圖式用圖3和圖4表示如下:
圖3是“NP抽+里”的容器圖式,是可開放容器,沒有特別凸顯容器邊界,其內(nèi)部容物是離散性容物,能夠分出單個的有界個體。圖4是“NP抽+內(nèi)”的容器圖式,強調(diào)容器邊界,其內(nèi)部容物是彌散性容物,容物彌散在容器內(nèi)部,分不出單個的個體。
利用可開放容器和唯封閉容器、離散性容物和彌散性容物的概念,可以解釋與“NP抽+里”和“NP抽+內(nèi)”相關的語言現(xiàn)象。
話語類、學問類、意識/情感類、事件類、開放時間類抽象名詞傾向于和“里”組合,一般不能與“內(nèi)”組合,是因為這些抽象容器中的容物更容易被看成是離散性容物。
人們把語言表達形式看成一個封閉容器,因為語言有開始有結束,在認知上具有“邊界”;該語言中包含的語音、詞匯、文字等就是容物,這些容物通常被看做有界的個體,于是就有了“英文里、梵文里、語言里、漢語里、滿語里”等表達形式。比如:
例(19)羅秀竹念順口溜時,在普通話讀音里摻入鄉(xiāng)音,在漢語的詞匯里夾雜一些英語詞語,這些鄉(xiāng)音、英語詞匯是有界個體,都是離散性容物。例(20)日語里的漢字也是有界個體,是離散性容物。
人們把知識體系看成一個封閉容器,因為知識體系都有一個大概的知識范圍,具有認知上的“邊界”;該體系所包含的定義、概念、分支、理論、知識等成為容物,這些容物被人們看做有界的個體,就產(chǎn)生了“哲學里、文學里、史學里、數(shù)學里、語文里、經(jīng)濟學里”等表達形式。比如:
(22)他在這年又邀請了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派克到燕京大學來作客座教授,傳授實地調(diào)查的社區(qū)研究方法。這套方法據(jù)派克說是從*內(nèi))移植過來的。(費孝通《人不知而不慍》)
例(21)“哲學”作為一個學科,所含內(nèi)容豐富,“‘事’即是‘問題’,‘事理’即‘問題之理’”只是哲學所含內(nèi)容的一部分,被看做是“哲學”這個容器里的有界個體,是離散性容物。例(22)“人類學”里的方法有很多,“實地調(diào)查的社區(qū)研究方法”只是其中的一個,是“人類學”這個容器里的有界個體,是離散性容物。
人們把意識、情感看做開放容器,因為人的意識、情感沒有邊界;出現(xiàn)在意識、情感里的人、事、物是容物,這些人、事、物被看做是有界的個體,于是就產(chǎn)生了“印象里、記憶里、思想里、觀念里、認識里、感情里”等表達形式。比如:
(24)對于我,那些天發(fā)生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逼真那么鮮明地印在里(*內(nèi)),連一個細節(jié)也不會忘記。(潘虹《潘虹獨語》)
例(23)“通貨膨脹和宋子文是個同義詞”只是當時人們的印象里眾多事件中的一個,該事件和當時其它的事件一起構成“當時人們的印象”的集合,因此,該事件是離散性容物。例(24)“我的記憶里”有很多事情,“那些天發(fā)生的每一件事”是我記憶里眾多事情中的一部分,“每一件事”都是一個有界個體,是離散性容物。
人們把事件、活動看做封閉容器,因為事件、活動的發(fā)生、發(fā)展、結束具有時間范圍,具有認知上的“邊界”;事件、活動中的參與者、行為等是容物,它們被看做是有界的個體,于是就有了“過程里、歷程里、事件里、事情里”等表達形式。比如:
(26)“能不能給我一個更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陪一個小女孩,這叫什么事兒?誰都能干。”對此,徐志森有不同意見:“這話你可說錯了,這件事兒,是(*內(nèi))最難干的一件?!保ㄊ怠秺^斗》)
例(25)律師辦案過程中參與的人員、發(fā)生的事情很多,“檢察官違法違規(guī)”只是其一,“檢察官違法違規(guī)”是一個有界的個體,是“辦案過程”這個容器里的離散性容物。例(26)陸濤要做的事情很多,每一件事情都是一個有界個體,“陪一個小女孩”這件事是其中的一個個體,是離散性容物。
人們把開放時間看做開放容器,在這段時間里發(fā)生的事件、參與的人、物等是容物,這些容物被看做是有界的個體,于是就出現(xiàn)了“歲月里、歷史里、人生里、現(xiàn)實里、過去里”等表達形式。比如:
例(27)“飛黃騰達的歲月”是容器,“種種出風頭和得意的事情”是有界的個體,是容器里的離散性容物。例(28)“人生”是容器,人生里的各種事情是有界的個體,“穿破褲子”是眾多事情中的一件,是離散性容物。
度量類抽象名詞傾向于和“內(nèi)”組合,這類抽象名詞具有[+界限]的語義特征,它們和“內(nèi)”組成的“NP抽+內(nèi)”結構是封閉容器。
度量類抽象名詞傾向于和“內(nèi)”組合,一般不能換成“里”。人們把表示人、事、數(shù)等的限度看做封閉容器,在這個限度內(nèi)發(fā)生的事件就是容物,事件的實現(xiàn)在限度內(nèi),這些容物更易被看做是彌散性容物,于是就有了“幅度內(nèi)、程度內(nèi)、高度內(nèi)、權限內(nèi)、界限內(nèi)”等表達方式。比如:
(29)因此,調(diào)控宏觀經(jīng)濟,關鍵是將投資保持在一個理想的(*里)。(《人民日報》1995-07-07)
例(29)把投資波動幅度視為容器,“調(diào)控宏觀經(jīng)濟”這一事件是容物,這個事件在一定的幅度內(nèi)發(fā)生,整個事件不能分出單個的個體,是彌散性容物。
封閉時間類抽象名詞和范圍類抽象名詞,對“里”和“內(nèi)”沒有選擇傾向。但是,它們與“里”和“內(nèi)”的不同組合,語義表達有所差異。當它們與“里”組合時,凸顯的是容物的個體離散性,當它們與“內(nèi)”組合時,凸顯的是容物的整體彌散性。比如:
例(30)和例(31)“時間里”和“時間內(nèi)”出現(xiàn)的句法環(huán)境基本相同,都是將時間看做容器。例(30)的容物是“黨中央兩次召開農(nóng)村工作會議”,“時間里”的表達形式把兩次會議分別看做兩個有界的個體;例(31的容物是“聶霽帶了個女孩子來公司的消息”,“時間內(nèi)”的表達形式是把這個事件看成是彌散在整個時間段里的容物。
再如:
(32)對“性”的觀念的上述改造,其直接的好處是使我們可以把小孩子的、或變態(tài)的性行為同正常人的性行為一起都囊括在一個“性”的。(高宣揚《弗洛伊德傳》)
例(32)和例(33)是范圍類抽象名詞與“里”“內(nèi)”的組合。例(32)用“范疇里”的表達形式把“小孩子的性行為”“變態(tài)的性行為”和“正常人的性行為”分別看做有界的個體。例(33)的容物是“我向來都是高山仰止,只喜歡爬一些不高而且好爬的山坡”,它作為一個整體彌散在“學術范疇內(nèi)”,是彌散性容物。
如果我們把例(30)和例(31)、例(32)和例(33)的“里”“內(nèi)”互換,互換后句子依然合格。在這種情況下,選用“里”還是“內(nèi)”,完全取決于說話人是想凸顯容物的離散性還是凸顯容物的彌散性。
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有時候單獨的“NP抽+里”和“NP抽+內(nèi)”是合格的,比如“系統(tǒng)里、系統(tǒng)內(nèi)”“行業(yè)里、行業(yè)內(nèi)”都可以,但是當它們的后面加上相同的中心語,構成“NP抽+里/內(nèi)+的X”結構時,兩種結構出現(xiàn)了不一致的現(xiàn)象。比如:
(34)a.呼吸系統(tǒng)里的肺
a’.?呼吸系統(tǒng)內(nèi)的肺
b.租車行業(yè)里的“Uber事件”
b’.?租車行業(yè)內(nèi)的“Uber事件”
c.政治領域里的“59歲現(xiàn)象”
c’.?政治領域內(nèi)的“59歲現(xiàn)象”
我們利用離散性容物的容器隱喻和彌散性容物的容器隱喻概念,可以解釋這種現(xiàn)象?!癗P抽+里/內(nèi)+的X”結構將容器和容物分別置于定語和中心語的位置,例(34a)呼吸系統(tǒng)有很多成員,“肺”是其中的一個成員,是離散性容物;例(34b)租車行業(yè)發(fā)生的事件有很多,“Uber事件”是其中的一件,也是離散性容物;例(34c)政治領域有很多現(xiàn)象,“59歲現(xiàn)象”只是其中的一種,還是離散性容物。張伯江指出,“‘定+的+名’結構里最關鍵的成分是‘的’,‘的’表示的是某種抽象的關系?!盵8]我們認為,在“NP抽+里+的X”結構中,這種抽象關系體現(xiàn)的是容器和離散性容物之間廣義的類屬關系,或者說集合與個體的關系,這種關系更適合用定中結構來表現(xiàn),而容器和彌散性容物之間沒有這種關系,由此造成了“里”和“內(nèi)”在構成“NP抽+里/內(nèi)+的X”結構時的不一致表現(xiàn)。
“里”和“內(nèi)”雖然都是容器標記,但在對抽象名詞選擇上,表現(xiàn)出一定的不平行性,這與它們的容器性質(zhì)和容物性質(zhì)不同有關?!癗P抽+里”是可開放容器,不強調(diào)容器的邊界,既可以用于有界事物,也可以用于無界事物;其容物在認知上常被視為離散性的、單個的有界個體?!癗P抽+內(nèi)”是唯封閉容器,強調(diào)容器的邊界,一般用于有界事物;其容物在認知上常被視為彌散在容器內(nèi)部的、分不出單個個體的容物??砷_放容器與唯封閉容器、離散性容物與彌散性容物的差異,可以解釋“里”和“內(nèi)”在抽象名詞選擇傾向上的差異以及其它相關的語言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