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亦陽
“我是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先生說。
今天的天空很干凈,尋不著邊際的藍,沒有一絲劃痕,正如先生的文字。不知六年前的今日,先生與這世界告別的那天,是大雪紛飛呢,還是如今日般的寧靜?我全部不知了。那天若大雪紛飛,可是他在等離人歸來?我也不知了。
說到底,還是我對先生了解過少。
我只記得住先生穿著深色大衣、拄著雨傘的黑白照片上他的樣子。他比水還靜,比山還肅穆,眼神比天空還遼遠,波瀾不驚,像是要與這天地融為一體。曾偶然瀏覽到先生年輕時的照片,不覺一驚——原來這淡然的老頭也曾是個書生意氣的美男子??!
我只能完整地背出先生的《芹香子》和《五月》,其余像《眉目》,像《從前慢》,只能背出為人熟知的幾句罷了。先生的詩迷人又多變,《云雀叫了一整天》溫暖和煦,《我紛紛的情欲》清新細碎,而《詩經(jīng)演》又著實晦澀難懂。先生的詩就像巧克力,我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么味道,終究還是我了解過少。喜歡先生也才不過一只手就能數(shù)過來的年頭,書籍方面也僅是粗略翻看過幾遍《木心詩選》和陳丹青的《文學回憶錄》而已。如此敬愛,卻還是了解太少,太少。
先生筆名“木心”,好寫又好讀的兩個字,也給人樸實親近之感。這種樸實淡然,或許是遭受種種苦難后的沉淀吧。
先生生于烏鎮(zhèn),家境殷實,中西文化皆為之所學,而后又入林風眠門下,繪畫方面亦不容小覷。這樣文藝兼優(yōu),本應(yīng)一路高歌,一路亮綠燈,然而他的人生軌跡卻完全地反了。因參與學生運動,先生先被開除學籍,又因國民黨通緝而避走臺灣、顛沛流離。建國后又誤被關(guān)押,從這一刻直到他被無罪釋放的這段時間里,他的母親去世。對先生來說,這可是比皮肉之苦、肌膚之痛更令人斷腸的哀傷。母親去了,在先生背負莫須有的罪名之時,匆匆離去。悲夫!再往后的文革,先生以及他的家人都未能逃脫,而被他視作珍寶的大量畫作、文稿、藏書,也通通被擄走。他的心血,他的熱愛,他的信仰,卷在紙頁間,被強行奪走。我不知當先生經(jīng)歷這一切時,他的反應(yīng)如何,是痛哭流涕還是平靜超然,可我知道他的心里一定在淌血,血從火熱到冰涼,不正如先生熱愛生活的熊熊烈火被一次又一次澆熄嗎?
可到底,熱愛生活的熊熊烈火還是一如既往地燃著。
先生將那不堪回首的過往用雪花輕盈地覆蓋了,他從不提及,而是讓這些埋藏于心底,任它風化了,散去了。正如他的名字“孫璞”一樣,先生愈發(fā)似玉般溫和,仍有棱角,但已不傷人了。
這是我所景仰與懷念的人。
這個人驕傲卻不失可愛,博學又略帶刻薄,是個文雅端莊的小老頭。
“你需尋得所愛?!毕壬f。
我需尋得你,先生。
山東省東營一中 指導(dǎo)教師:胡愛萍
這平平淡淡的文字,卻因為飽含深情,而分外打動讀者的心。短短幾段描繪,木心先生的音容、文風、生平、愛恨……都明明白白地勾畫而出,仿佛這個“驕傲卻不失可愛,博學又略帶刻薄,文雅端莊的小老頭”已經(jīng)像老朋友般熟悉了。
這般舉重若輕,這般化繁為簡,讓這篇小文也頗得木心先生“慢而暖、哲而真”的文風精髓,可見小作者除了為木心先生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也耳濡目染,學得了先生一脈真?zhèn)?,不負鐘情?/p>
【適用文題】與____對話;大師的魅力;心中的熱愛……(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