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杰
釣友們都知道,禧瑪諾公司并繼竿的旗艦款是“普天元”系列(第一代“普天元”、第二代“普天元大我”、第三代“普天元獨步”),“普天元”在日語中意為“天下第一”,可見這款竿子的地位之高??墒?,如果有釣友問:“碳素并繼竿的代表是誰?”我想大多數(shù)人的答案應(yīng)該是達億瓦公司的“枯法師”,作為達億瓦公司并繼竿的旗艦系列,“枯法師”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到第六代,這絕對是貴族般的傳承,哪怕是禧瑪諾的旗艦系列“普天元”,到目前也只推出到第三代。
放眼整個并繼江湖,除了“枯法師”外,竟然還有一款系列的竿子同樣推出了六代產(chǎn)品(如果算上亞洲特別版,則已達七代之多),這就是禧瑪諾公司的“飛天弓—閃光”系列。
初代閃光并非輕量竿,除了涂裝在當時符合“閃光”的現(xiàn)代感之外,其他元素都與釣友們概念中的“閃光”無關(guān)。
下圖則是真正意義上的閃光:
從左至右,依次為第二代彩虹閃光(通常說的“彩閃”就是這一代)、第三代閃光G、第四代閃光R、第五代閃光X(16尺及以下的則為閃光XX)。當然,最新款的閃光L/P筆者還沒玩過,看上去并沒有本質(zhì)上的進化。
說起閃光,最有名的當然是第二代彩虹閃光,發(fā)燒友也叫它七彩閃光(禧瑪諾后來推出過一款亞洲版彩虹閃光,只有五種顏色,也稱五彩閃光,這款閃光并沒有進入禧瑪諾公司的產(chǎn)品“族譜”,被認為是“血統(tǒng)不正”)?!安书W”在推出之時,絕對是劃時代的產(chǎn)品,它竿身輕盈,色彩絢麗,并且特別適合國內(nèi)競技比賽使用——飛小鯽魚夠挺,漂大鯽魚夠穩(wěn),“糗”混合魚夠韌,適合的對象魚范圍很廣。
不過,在六代閃光之中,筆者比較喜歡第三代和第四代產(chǎn)品。個人覺得,“彩閃”初看艷麗,但看多了難免覺得有些花哨,反而閃光G/R這種“低奢”的涂裝更符合我的審美。另外,在重量上,“彩閃”的長尺與后輩相比還是處于劣勢,“彩閃”實際上可算作是一款偏綜合性的竿子,或是輕量竿中的一位重量級選手。
在本文中,筆者要向大家介紹的是閃光系列的第四代產(chǎn)品——閃光R21尺。它的前一代閃光G,是禧瑪諾公司超輕量竿的鼻祖,做到了30尺的長度(“彩閃”最長只到27尺),閃光R則是在閃光G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降低了重量——拿21尺來說,僅有97克,甚至比后面推出的第五代閃光X、第六代閃光L還要輕3克。從這點來講,閃光R是閃光系列經(jīng)過前三代的摸索后,正式進入超輕量長尺的開端,后面兩代閃光的數(shù)據(jù)基本與閃光R保持一致。
當然,閃光R最吸引我的還是它的顏值,當初我選擇閃光R18尺作為自己的第一支并繼竿的主要原因,就是出于對其涂裝的喜愛——藍綠色的鍍鈦涂裝,實在是漂亮到讓我無法抗拒。
不過老實說,我當初剛拿到閃光R18尺的時候,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79克的重量非常非常輕,但拿在手里重頭感非常明顯,我心當時涼了一截。現(xiàn)在回過頭看,這種感覺實際上是因為自己之前沒玩過并繼竿,習慣了輕硬挺的振出竿造成的,也就是說,那時的我還不懂并繼竿。
雖然我的第一支并繼竿選擇了閃光R18尺,但是今天要說的這支閃光R21尺卻是我發(fā)稿前最后購入的一支,而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未入手21尺輕量并繼竿的原因大致上有以下幾點:
第一,對于輕量竿,我還是喜歡15~18尺之間的尺寸,再長的話,雖然是輕量竿,打頻率還是會有些重手。
第二,輕量竿基本上可以視作純鯽魚竿,而且特別怕磕碰,使用時必須非常仔細。我喜歡野釣,野釣時無論是釣場還是魚情都比較復(fù)雜,因此我更喜歡使用綜合性能好的非輕量竿。
第三,由于竿壁較薄,輕量竿的腰力與非輕量竿比起來存在先天性的不足,這也是部分老釣友認為輕量竿沒有內(nèi)涵的主要原因。
第四,壁薄如紙的長尺輕量竿對釣者的操控技巧要求頗高,經(jīng)常有釣友起竿時發(fā)力不當造成斷竿,只剩一個手把在手里,這其中也不乏一些老手。
第五,筆者所在的太湖流域,冬季風力較大,輕量竿由于自重較小,竿身也不夠硬挺,在大風天作釣受風阻影響很大,拋投不舒服。
以上五點就是我遲遲未入手21尺輕量并繼竿的最主要原因。
在入手閃光R21尺之前,我手中的兩支21尺都是非輕量竿(一支飛翔天21尺,一支普天元21尺),也許冥冥中注定與“閃光”有緣,我最終還是把這支21尺輕量竿收入囊中。我下定決心購買此竿的原因如下:
第一,在擁有飛翔天21尺后,我一直想體驗下其他的21尺并繼竿的手感。在老普天元21尺和閃光R21尺之間糾結(jié)很久后,我先購入了普天元21尺,但心里依然惦記著閃光R21尺。
第二,筆者所在地有一座小水庫,水深3米以上,里面以100~250克的野生鯽魚為主,運氣好時一天能釣10尾左右。雖然我對飛翔天21尺很滿意,但總有種牛刀殺雞的感覺。
第三,作為一款純鯽魚竿,閃光R可以使用很細的釣線進行精細作釣;在操作性方面,其較輕的重量也可以減少釣者的疲勞程度。此外,在3米以上的水深釣這種半斤以下的鯽魚時,閃光R的遛魚樂趣無疑是令人滿意的。
第四,價格合適?!伴W光”這種輕量竿,在產(chǎn)時售價不低,一旦停產(chǎn),售后沒了保障,身價立刻大幅縮水,對于那些自信不會發(fā)生斷竿事件的釣友來說還是非常實惠的。
竿子到手后第二天,我就去開了光。由于近年來我對并繼竿研究得比較多,這支閃光R21尺到手后,與我之前的預(yù)計基本吻合,感覺自己沒有買錯。春節(jié)期間,我又連續(xù)用了幾次,下面就說說使用感受。
持感。閃光R21尺在禧瑪諾的調(diào)性圖上的硬度是6,本調(diào),但我覺得它的調(diào)性更接近本偏先——拿在手里輕輕抖動,受力點在小二節(jié)尾部,再加一點力抖動,小三節(jié)是主要受力的一節(jié)。
“閃光”竿壁較薄,所以空持時竿身不會筆挺,也不會很塌,頭重感略微明顯,但相比普天元21尺和飛翔天21尺來說,它總體來說還是比較輕手的,而且我認為這個尺寸的并繼竿是需要一定的頭重感的,否則不好拋投。雖然“閃光”頭重感不輕,但畢竟只有97克,比同尺的“飛翔天”(126克)輕了近30克,整體持感優(yōu)勢明顯,我使用一天,沒有累手的感覺,相信只要玩過18尺非輕量并繼竿的釣友都會覺得“閃光R”的持感是很舒服的。
值得一提的是,閃光R21尺在拋投和刺魚時并沒有軟塌的感覺,但是在中2~3兩的鯽魚后卻可以遛上一遛,令釣者小過一下手癮??梢哉f,在硬度和調(diào)性方面,閃光R21尺真可謂恰到好處。
拋投性能。對于21尺這個長度的并繼竿而言,我最看重的就是拋投性能這一指標。之前我使用普天元21尺時,對其拋投性能并不滿意,所以購買閃光R21尺時,我對它的拋投性能是比較擔心的。但經(jīng)過實釣,我發(fā)現(xiàn)閃光R21尺的拋投性能要好于普天元21尺——無風或者微風時,水深1.8米,岸高30厘米,2.5克左右吃鉛量的浮標可以坐著拋滿竿;風力達到3級以上時,就基本無法坐拋到位了,需要人站起身來拋投,但還是能夠拋投到位的。
中魚手感。這是絕大多數(shù)并繼發(fā)燒友玩并繼竿的根本原因——體驗中魚后水中精靈通過釣竿傳遞到釣者手心中的生動手感,釣者能感受到魚兒在水下的一舉一動。在這方面,閃光R21尺的表現(xiàn)實在是非常不錯。網(wǎng)上有很多釣友說“并繼的精髓在于短尺”,因為短尺對手感的損耗比較小,這句話雖然不完全正確,但確實有一定道理,不過,如果有人認為“長尺并繼竿手感肯定不行”,那就大錯特錯了。我春節(jié)期間在一處3米水深的山塘玩過兩次閃光R21尺,釣食指大小的白鰷都能感受到其震顫感,1兩大小的鯽魚就有很好的手感,2兩重的野鯽已經(jīng)能給釣者帶來豐滿的手感了,3兩以上的鯽魚就可以用享受來形容了??梢赃@樣說,雖然達到21尺,但閃光R的遛魚手感無疑要超過絕大多數(shù)短尺并繼竿;用閃光R21尺在水深超過3米的釣場釣體型中等及偏大的鯽魚,那絕對是一種享受。
21尺這個長度,是很多玩并繼竿釣友的一個分界點,一部分人覺得21尺必須要使用輕量竿,一部分人則覺得21尺非輕量也完全沒問題。關(guān)于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必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自己覺得舒服就好。
另外,大多數(shù)并繼竿到了21尺這個長度,基本上就與“刺魚犀利”“抓口敏捷”這兩個詞語不搭邊了,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閃光R21尺卻是個例外。在3米水深的釣場作釣時,閃光R21尺抓口非常犀利,每次刺魚都有“嗖嗖”的切水聲。正月初一那天,我特意拿閃光R21尺和三代目枯法師19尺做了比較,雖然長尺“枯三”在枯法師系列中以輕挺著稱,但與尺寸更長的“閃光”比起來,明顯不如后者敏銳犀利。我們不能說“枯三”19尺不夠好,只能說閃光R21尺更加優(yōu)秀。
需要提醒的是,閃光R21尺這種輕量型并繼竿不太合使用短尺竿時那種抖腕式的刺魚方法,這種操作方法不但手腕負荷過大,而且因竿體強度承受不住抖竿的慣量,容易上演“起竿只剩手把節(jié)”的慘劇。
對于21尺并繼竿而言,不管是先調(diào)還是本調(diào),輕量還是非輕量,我都認為在3米以上的水深使用才有樂趣。實際上,在碳素并繼竿的發(fā)源地日本,釣者基本上都是釣多深的水選多長的竿,浮標離竿梢一般在1尺左右,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全方位的??陀^地說,國內(nèi)的水情、魚情與日本大為不同——日本鯽屬于中層魚種,習性類似白鰱,在國內(nèi)也叫白鯽,其個頭和習性最適合并繼竿發(fā)揮其優(yōu)勢,而國內(nèi)的鯽魚屬于底層魚,中鉤后基本是橫向移動,不會繼續(xù)垂直向下逃竄,無法充分體現(xiàn)出并繼竿的腰力和調(diào)性優(yōu)勢,加上國內(nèi)釣友大多岸釣,水深普遍較淺,因此并繼竿的樂趣要大打折扣。客觀地說,并繼竿是日本人為日本國內(nèi)的水情、魚情開發(fā)的竿子,當然更適合他們的玩法,就像在國內(nèi)的競技釣賽場上,國內(nèi)廠家開發(fā)的輕硬挺竿子優(yōu)勢巨大一樣——都是有針對性地研發(fā)。
由于我周邊沒有4米以上水深的釣場,所以并繼竿最長只玩到21尺。我一直覺得21尺并繼竿選擇起來比18尺的要難很多。我用過10多支18尺的并繼竿,幾乎沒覺得哪一支特別讓人不滿意,但21尺的情況卻是相反的,不滿意的占多數(shù)。輕量型并繼竿最大的優(yōu)點是對釣者體力,尤其是臂力、腕力的要求低一些,但缺點也相對較多,在諸多缺點之中,最困擾我的是大風天氣里輕量竿受風阻影響很大,逆風拋投非常困難。所以,如果有釣友想用一支輕量長尺并繼竿來釣遠處的淺灘,那我勸你慎重考慮,還是那句話——長尺并繼竿必須要釣深水才好玩,水淺的話,真的不舒服,如果加上大風,輕量型并繼竿簡直會讓人崩潰。所以,若問我如何挑選21尺并繼竿,我的建議是:如果想一竿打天下,那么盡量選擇高端的非輕量竿;如果你已經(jīng)有了好幾支竿,想更有針對性地作釣的話,那么我肯定會把閃光21尺推薦給你,因為在風和麗日的天氣里,這支竿子肯定會帶給你輕快愉悅的良好體驗。如金無足赤一樣,一款竿子也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只有針對具體的水情和魚情,合理地選擇釣竿,才是找到良好作釣體驗的根本。
我手中的這支閃光R21尺,在眾多21尺輕量竿中算是比較好用的一支,在冬春季節(jié)風力不大的日子里是我的釣鯽首選用竿,它超高的“顏值”讓人賞心悅目,絕妙的手感令人無法忘懷;它持感輕盈,操作爽快,在3米以上水深的釣點垂釣大小鯽魚,會給釣者帶來舒服愜意的愉悅感,是一款不可多得的釣鯽名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