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毅
云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以“彩云之南”聞名于世,總人口4700萬,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民族文化資源等,有著從高海拔到低海拔的競賽場地的優(yōu)勢資源。省會“春城”昆明,年平均氣溫15℃,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是開展足球運動的理想之地。
2014年11月,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電視電話會議后,云南省教育廳全面接管校園足球工作。2017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將云南省列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qū)”。云南省始終堅持把發(fā)展和振興青少年校園足球作為夯實足球人才根基、提高足球發(fā)展水平和成就中國足球夢想的基礎性工作。云南省把校園足球的發(fā)展工作作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現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的戰(zhàn)略舉措來抓。云南省主要抓了3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競賽體系建設,著力實現學校體育工作的全覆蓋
完善了四橫四縱的競賽體系,構建了四橫(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縱(校級、縣區(qū)級、州市級、省級)的立體化、網格化的競賽體系。實現校內有聯賽、校際邀請賽、區(qū)縣預選賽、州市選拔賽、省級總決賽的格局。打造了小學“萌芽杯”、初中“幼苗杯”、高中“希望杯”、大學“奮進杯”的校園足球品牌賽事。2018年又增設了“縣長杯”“市長杯”“省長杯”校園足球最佳陣容精英組比賽,實現了校園足球普及性和提高性比賽的全覆蓋。
2016年,云南省教育廳利用昆明高校比較集中的優(yōu)勢,在全國首推了高校大學生籃球、排球、足球周末聯賽,并且設置了體育專業(yè)組和非專業(yè)組,均采用主客場的模式進行競賽,而且要求每所學校派出啦啦操隊,在比賽間隙進行暖場表演。
同時,云南省參照校園足球模式,在全省遴選了500多所校園籃球、排球、田徑、武術、網球等13個項目的體育特色學校,并舉辦了校園籃球、排球四級聯賽和網球、羽毛球、乒乓球分站賽。在云南省,每年約有200萬人次的學生直接參與各種體育競賽活動。
二、規(guī)范校園足球競賽環(huán)境,著力實現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為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足球競賽環(huán)境,云南省制訂了《云南省青少年校園足球禮儀管理規(guī)定》,對競賽組織、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和觀眾都提出了明確的禮儀要求。2016年,云南省教育廳在昆明學院成立“云南省青少年校園足球文化教育培訓基地”,每年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對校園足球教練員、裁判員、校長和賽事管理人員進行專項培訓。培訓重點緊緊圍繞校園足球育人目標,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融入培訓內容,努力創(chuàng)建風清氣正的校園足球競賽環(huán)境,讓每一名學生通過比賽都能體驗到運動所包含的忠誠、擔當、規(guī)則、競爭、合作等意識,使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
三、打造四位一體整體聯動機制,著力確保競賽體系更加科學
云南省成立云南省學生體育協會校園足球俱樂部專業(yè)委員會,嚴格管理進入校園足球的各足球俱樂部,實行校園足球教練員準入資格制度。義務教育階段的在校學生,嚴禁在未經省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授權的校園足球俱樂部進行注冊。
云南省以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qū)建設為契機,制訂《云南省推進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qū)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主要解決制約青少年校園足球發(fā)展的機制、場地、師資、經費不足和升學渠道不通暢等問題。加強頂層設計,力爭在競賽組織管理和暢通足球人才成長通道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取得突破。在實施過程中,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學校為主體,整合資源,形成青少年校園足球的發(fā)展合力。
同時,完善校園足球競賽保險制度。云南省已經建立了政府、俱樂部、學校和家庭四方風險防范機制和共擔機制,探索在校方責任險的基礎上為參加校園足球運動的學生購買校園足球意外傷害保險。完善校園足球運動意外傷害處理流程,做好校園足球風險防范和矛盾化解工作。
為推動云南省國家級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qū)建設工作,省教育廳與16個州市教育局簽訂目標責任書,要求各州市教育局要統(tǒng)籌管理區(qū)域內外的相關足球賽事,避免無序參賽。凡是沒有教育行政部門參與的各類體育賽事,嚴禁以學校為單位參賽,嚴禁體育教師未經學校批準私自帶學生參賽。校園足球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級各類校園足球賽事要體現“立德樹人”的育人功能、落實育人要求、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體育競賽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