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維 陳永亮 朱廣琴
(徐州生物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徐州 221000)
仔豬出生后體溫調節(jié)機能不完善,抗冷應激能力差,消化功能不健全,缺乏先天免疫力等,極易受環(huán)境影響并導致死亡[1,2]。斷奶仔豬存活率是養(yǎng)豬業(yè)生產中長期關注的問題,也是影響生豬生產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中國養(yǎng)豬業(yè)正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養(yǎng)豬業(yè)已成為中國農村和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產業(yè)。養(yǎng)豬業(yè)雖然在逐步完善,但總體生產水平仍相對較低,中國的養(yǎng)豬技術與國外先進養(yǎng)豬技術之間仍存在明顯差距。加拿大和美國每頭母豬年產活仔數分別是24.20頭和25.88頭,仔豬死亡率分別為11.74%和12.88%;每頭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數(PSY)分別是22.84頭和21.10頭。中國的母豬每年產活仔總數為19.18頭,仔豬死亡率在20%左右,PSY僅17.82頭[3]。對斷奶前仔豬死亡的主要原因進行詳細分析,以加強飼養(yǎng)管理,可以減少斷奶前仔豬死亡率,對指導仔豬生產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將江蘇省鹽城市某規(guī)?;i場1個月內出生的36窩426頭仔豬作為跟蹤對象。
對豬場進行實地跟蹤調查,了解該養(yǎng)豬場日常飼養(yǎng)管理狀況、死亡仔豬的癥狀,并對仔豬死亡原因進行分析。
表1顯示1個月內豬場仔豬死亡97頭。其中,疫病死亡39頭,占死亡總數的40.2%,流行性腹瀉病死數占死亡總數的17.53%,傳染性胃腸炎病死數占死亡總數的15.46%,鏈球菌病病死數占死亡總數的5.15%,其他疾病死亡率達2.06%。非疫病仔豬死亡總數為58頭,占死亡總數的59.8%,缺乳死亡數占死亡總數的15.4%,擠壓咬死占死亡總數的13.4%,弱仔占死亡總數的24.7%,其他原因占死亡總數的8.2% (圖1)。
仔豬生長發(fā)育不完善,免疫機制尚未完全建立,消化差,抗病能力弱。如果仔豬生長環(huán)境不理想,很容易患上各種疾病或死亡[4]。
表1 仔豬死亡數量及原因
圖1 仔豬死亡原因分析
2.2.1 流行性腹瀉
⑴豬流行性腹瀉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傳染性疾病。感染仔豬表現嘔吐、腹瀉、脫水,甚至急性死亡。仔豬在日齡小的時候發(fā)病率100%,斷奶前仔豬死亡率接近100%[5]。
⑵流行性腹瀉的應對措施主要是加強飼養(yǎng)管理。第一,做好仔豬的防寒保暖,重視氣候變化,如果保溫措施不到位,導致仔豬的抵抗力下降,會造成仔豬流行性腹瀉;第二,做好發(fā)病豬的隔離;第三,加強母豬飼料和飲水管理,及時清理食槽內的剩料,避免給豬群飼喂發(fā)霉變質飼料。
2.2.2 傳染性胃腸炎
⑴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具有高致死率和強傳染性。感染仔豬伴有嘔吐、水樣腹瀉、黃綠色糞便,腸道內有凝乳塊和氣泡,精神萎靡不振及脫水[6]。新生仔豬死亡率高,隨著仔豬日齡的增加,死亡率逐漸降低。成年豬1周左右可恢復,母豬感染后很快會傳染仔豬。
⑵豬傳染性胃腸炎應以預防為主,養(yǎng)豬場(戶)應給母豬和仔豬進行免疫接種[7]。在仔豬料中添加益生菌,抑制腸道中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仔豬患病后要立刻隔離治療,加強飼養(yǎng)管理,保持豬舍衛(wèi)生,及時清理糞便,用高錳酸鉀消毒水拖掃地面,各豬舍間的工具分開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2.2.3 鏈球菌病
⑴鏈球菌可通過呼吸道和傷口感染健康豬,被感染的仔豬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被毛粗糙無光澤。感染豬耳朵呈藍紫色,結膜發(fā)紅,眼瞼浮腫,呼吸短促。少數病豬呼吸極度困難、腹瀉、呈犬坐勢,四肢及背部皮膚呈暗紅色,有少許出血斑,腹股溝淋巴結明顯增大[8]。
⑵做好鏈球菌病的防控工作:可接種疫苗,在飼料或飲水中摻入藥物進行防治。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yǎng)模式,防止交叉感染。做好豬舍的清潔衛(wèi)生,保持良好的通風,在氣溫變化時做好應對。仔豬一旦出現發(fā)病,立刻實行隔離治療。
非疫病死亡仔豬占比較大,多由于飼養(yǎng)管理不到位造成,此時需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以降低仔豬死亡率。
2.3.1 仔豬因缺乳餓死
⑴仔豬因缺乳餓死的原因有2種,一種是母豬分娩正常,但大部分新生仔豬無力吃奶,通常在出生后1~3天死亡[9]。另一種是母豬采食量不足,造成蛋白儲存不夠、泌乳少,導致仔豬餓死。因為母豬初乳中含有豐富的乳糖和乳蛋白[10],補充初乳可以有效提高仔豬的免疫力。
⑵仔豬因缺乳餓死的應對措施:早日讓初生仔豬吃上初乳,人工飼喂初乳給體質較弱和缺乳的仔豬。這種方法可以增加仔豬體重,減少個體差異??梢栽谀肛i分娩時,給母豬擠奶,一頭母豬一般擠80 mL,這樣既可以刺激母豬分娩,又可以人工飼喂弱仔豬。
如果母豬因身體狀況造成無乳或缺乳,應加強營養(yǎng),給母豬提供易消化的精料和高品質的青綠多汁飼料[11],同時定期幫助母豬按摩乳房,以保證母豬正常泌乳。母豬產后,可用王不留行、路路通、益母草煎湯拌在飼料中飼喂母豬,刺激泌乳。
2.3.2 擠壓死亡
⑴因擠壓造成仔豬死亡的原因有4種:①母豬體型較大,行動不便;②初產母豬第一次產仔,易感到緊張不安,起臥不定,踩到或壓到小豬;③未安裝限位欄;④預產期計算錯誤,母豬產仔時無人看守[10]。
⑵由于仔豬常因怕冷而擠到母豬身旁被壓死,在產床旁設置保溫箱,為仔豬提供一個溫暖安全的環(huán)境,可以有效地防止母豬壓死仔豬[4]。飼養(yǎng)人員要加強巡視,在母豬要躺下時及時查看,防止壓死仔豬。如果聽到仔豬尖叫,要特別注意。
2.3.3 弱仔死亡
⑴江蘇省鹽城市某養(yǎng)豬場界定體重0.8 kg以下仔豬為弱仔,弱仔死亡率高,0.8 kg以上的仔豬死亡率明顯減少。弱仔長時間處于饑餓狀態(tài),與體重較重的同齡仔豬相比,它們在乳汁競爭中處于劣勢,產后7天的存活率僅28%[3]。
⑵在初生重差異較大的豬群中,弱仔的存活率降低,體重增長緩慢。采用寄養(yǎng)的方式可以平衡窩內仔豬的初生重,有助于提高仔豬存活率和日增重,這需要在合適的時間內寄養(yǎng),否則會打亂已固定好的乳頭。
哺乳仔豬的死亡原因有許多,且各種死亡原因間存在復雜的關系,如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鏈球菌病、缺乳、擠壓、弱仔等。仔豬非疫病死亡占死亡總數的59.8%,要控制斷奶前仔豬的死亡率,必須從產房的生產抓起,飼養(yǎng)員需要及時巡棚,觀察情況,特別留意初產母豬。此外,弱仔在初生重差異較大的豬群中生存也較困難,技術人員需要在合適的時間段調整窩內仔豬的大小,使每窩仔豬體重盡量均勻。掌握母豬的飼養(yǎng)規(guī)則,做到產前少喂料、產時不喂料、泌乳期勤加飼料。為了提高斷奶前仔豬存活率,飼養(yǎng)員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好仔豬每個階段的管理,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問題,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斷奶前仔豬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