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晨輝
作為一個從一出生就注定要走向尋常百姓家的“國之重器”,中國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北斗”何時用、怎么用等問題一直備受矚目。
未來有望成為手機“標配”
說起“北斗”的應用,中國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發(fā)言人冉承其往往先談國家安全和重點領域,其次才是大眾消費領域。畢竟,作為一個掌握時間和空間精度的復雜系統(tǒng),“北斗”可以讓我國從根本上擺脫導航技術受制于人的境地。而在國家安全和重點領域,“北斗”已被“標配化”使用。
按照冉承其的說法,這種應用已經形成芯片——終端——制造業(yè)——服務的完整產業(yè)鏈。以芯片為例,工藝由0.35微米提升到28納米,總體性能達到甚至高于國際同類產品的水準。
別小看這一個個芯片,這些正是“北斗”走向尋常百姓家的前提。冉承其說,事實上,國內已有不少專注無人駕駛的企業(yè),將“北斗”芯片納入整個系統(tǒng)的研發(fā)里面。
過去5年,我國有480萬輛營運車輛裝配“北斗”,建成全球最大的“北斗”車聯(lián)網平臺,而且全國4萬余艘漁船安裝“北斗”。相應的一組數據是,相比2012年,我國公安出警時間縮短近20%,突發(fā)重大災情上報時間縮短到1小時內,應急救援響應效率提升了2倍。交通運輸部綜合規(guī)劃司負責人彭思義說,在這些數字背后都有“北斗”的付出。
冉承其說:“5年來,‘北斗由‘高大上轉為‘接地氣?!彼员本槔?,北京已有3.35萬輛出租車、2.1萬輛公交車安裝“北斗”,實現了“北斗”定位全覆蓋;1500輛物流貨車及1.9萬名配送員,使用“北斗”終端和手環(huán)接入物流云平臺,實現實時調度。而且目前世界主流手機芯片大都已支持“北斗”,在國內銷售的智能手機中,“北斗”也有望成為“標配”。
網約車最后10米不再靠電話“喊”
對于一套導航系統(tǒng),人們最關心的莫過于其定位精度。但鮮為人知的是,僅僅依靠“天上”的衛(wèi)星,定位精度往往只能控制在10米量級。而要提升這個精度,目前來看,似乎只能從“地上”下功夫。
眼下,就有一張由1400多個“北斗”基站和上萬套設備組成的“北斗網”在中國境內鋪開。這在冉承其眼中有著特別的意義,他說:“這將為整個傳統(tǒng)的位置導航服務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倍返母呔确?,在中國將成為一種像水電一樣的公共服務!”
他舉了一個例子。在普通導航時代,使用車載導航儀很容易出錯,尤其在一些主路輔路的路口。但如果用了“北斗”,在網約車輛即將抵達的最后100米甚至10米,或許不必再靠電話“喊”來確認服務,車可以直接開到你的面前。
事實上,這張“網”并非憑空搭建,在GPS時代,我國的氣象、交通、國土資源等多個行業(yè)就已經建有大量GPS基準站。冉承其說,通過技術升級改造,這些基準站將變?yōu)椤氨倍贰被?,建成國土范圍內無縫隙覆蓋的“北斗”地基增強網。
他還透露,我國已經具備了面向公眾提供實時導航定位的能力。我國初始的服務能力可以提供米級、分米級的高精度服務,在局部區(qū)域實現厘米級的高精度服務。
100多顆衛(wèi)星攜手“照耀”地球
前不久,中美兩國之間發(fā)表的一份名為《“北斗”與GPS信號兼容與互操作聯(lián)合聲明》的文件,引發(fā)了人們不少關注。冉承其說:“所謂兼容與互操作,通俗地來講就是共處共用,而這個協(xié)議的簽署,就是兩個導航系統(tǒng)‘共處共用的一個重要標志?!?/p>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副主任盧曉春說:“根據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接收機需要同時‘看到至少4顆導航衛(wèi)星,才能實現定位。如果使用單一導航系統(tǒng),一旦接收機與某顆衛(wèi)星斷開聯(lián)系,就會影響定位服務的持續(xù)性?!?/p>
冉承其說:“可以預見,在未來某一天,‘北斗和其他系統(tǒng)都可以兼容,‘北斗的用戶可以使用其他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在100多顆衛(wèi)星的‘照耀下,大家享受的衛(wèi)星導航服務也會更舒暢。”
(選自2018年09期《讀者·校園版》,本刊有刪改)